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今日观

── 谭 旭 ──


1998年,马来西亚的六个南洋大学校友会联合签署,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呈《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转眼就快六年了,新马的环境变迁不少,《建议书》的原有精神,会不会转变?

续办南大与“复名”南大不同,“复名”着重更改南洋理工大学的名字,续办南大延续复办南洋大学的精神。《建议书》表达了当时南大校友的一片心意。

《建议书》提出了八项建议,可惜没有讲明要实现那几项建议,才算基本上完成“续办南大”的目标。真巧,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会长杨天德在《访问南洋理工大学汇报总结讲词》中(2003年11月2日),归结了两个原则:注入南大精神和尊重南洋大学历史。这两个原则,阐明了“续办南大”的精神,也分清了《建议书》里八项建议的主从关系。

“注入南大精神”,像是英语教育者的说法,一向来都说“发扬南大精神”。内在的精神,凭靠自力培养,不是蓄意炒制、由外部“注入”的东西。“南大精神”,各家各说。“南大(南洋理工大学)精神”,“在对中国进军时”,声称华文教学为“开倒车”和“复古”。在这种限制下,维护和发展母语教育,只有观看以后的进展。

近年来,南洋大学的历史,也开始有了各家各说。宣扬“南洋理工大学在1981年继承了南大”(大意,原文是“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ucceeded Nantah in 1981.”),显然不是“尊重南洋大学历史”。南洋大学创校宗旨和目标,新马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意愿,目前还未有被尊重的迹象。这一项“续办南大”的原则,也是只有观看以后的进展。

有人说,迁册一项做到了,收生一项做到了,中文系一项也做到了,……,“续办南大”的建议大体完成了。但是,“续办南大”的两大原则,并没有实现。如果不继续争取,“续办南大”将会化成乌有。

同一讲词里提出,《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应该补上“南洋大学之父陈六使先贤必须得到平反”的要点,几乎所有南大校友都认同。众多校友的心声,终于在这建议里,正式被提出来。

有关陈六使的公民权,区如柏在《重现陈六使的光辉形像》(联合早报,2003年8月16日)说,“几年后,内政部恢复陈六使的公民权,他的侄儿陈永裕到内政部领回他的公民权证书”。有人根据此文章,以褫夺陈六使公民权的事件,没有登上宪报,为平反消气。据悉,陈六使并非土生公民,褫夺公民权不必上宪报,但是,失去公民权却是历史事实。有关事件,真象不很明朗,(该文也没有清楚说明恢复公民权的确实日期),不应该就当作已经平反。

此外,讲词里声明“不必为南大复名有可能被利用为某某人洗脱罪名而担忧”。复办南大,不应该以“某某人”做基础。既然不必为“某某人”担忧,那就不用再提起“某某人”了。特地提出“某某人”,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呼吁“不该为了以上的忧虑而误了前程”,勾起校友的心结,“前程”不明确,倒不如放下不提。

华文教育,千秋大业,看长远一点,还是民族教育的千秋大业。民族教育的事业,本来就包含“造福后代子孙”的因素。“看长远一些”,不应该把民族教育的宏图大业,收缩成只是“造福后代子孙”而已。

《续办南洋大学建议书》的精神,怎样才是“忍辱负重”?“忍”受失败,自强不息,承继“续办南大”的“重”担,传递火炬给后来人。当然,随着“复名”的强势推进,续办南大转变成复名南大,也可乘上直通车,争得2005年复名大会的共荣。因此,是忍辱负重,还是求荣弃重,还得待看今后发展。

2004-1-7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4年1月7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7, 2004
2004年1月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7,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