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从“华 裔”说 起

── 黄 锋 ──


照我的观察,“华裔”名词的出现,和当地文化环境、强势弱势对比的转变有关。但是,新加坡有马来人、印度人,用“华人”的称呼当然是顺理成章,为什么要用“华裔”这个称呼?何况华人是最大的族群。

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和自己文化相关的用语是:中国人、国语、国文。后来到南洋大学读书,才知道有不同的用语如:华人、华语等。当时觉得自己很受委屈,慢慢也就习惯了。

南洋大学故校园的一座旧有建筑,它的中文意译应该是“中华文化馆”,怎么会把它叫做“华裔馆”?

1960年代初期,南洋大学处于顶峰状态,校园内的文化气息浓厚,不可能出现“华裔”这个称呼。1980年故校园易手之后,“华裔”的称呼应运而生。

照字典的解释,“华裔”是指华人的后裔,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有时用这个名词。如果是很恰当的名词,为什么1960年代的华文大报星洲、南洋,都没有 用“华裔”这个名词称呼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

话又说回来,Baba 和自己的母族文化脱节,用“华裔”来称呼他们,倒是合适。越来越多的华人变成“华裔”,是“脱华入英”的结果。

我记得华裔馆出版一本重点刊物,很多的内容属“异国情趣”,用英文发表。从各个角度来看,“华裔馆”的名称,是名副其实,甚为贴切。把陈六使的铜像放在“华裔馆”,似乎不大对劲,因为他生前是首届一指的华人领袖。

有人接受英文的“强势”,说什么在南大的奠基典礼,“当陈六使的第一把锄头锄下的时候,悲哀的种子,已经掉入泥层。”照我的观察,南洋理工大学新设的中文系充满“异国情趣”,是缺乏“悲哀的种子”的结果。

只要能够保持起码的母族文化,就不必委屈求全,把自己称为“华裔”。称自己为“华人”,不是很好么?以我个人来说,怎样也不能接受“华裔”这个称呼。

2005年3月6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5年3月6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6, 2005
2005年3月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6,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