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天地有正气

── 陈国相 ──


拜读三位南大校友,郑奋兴、陈毅雄,傅文成的文章《南大:留取丹心照汗青》(电子《早报》2004-06-16言论版),心情很舒畅,现在该是给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先生平反的时候了。

多伦多大学在今年春天的毕业典礼上,给对该市经济有重大贡献的米维斯(Mirvish) 一家颁发了三个名誉法学博士学位,以表赞赏和感谢。陈六使先生是一位领导南洋全体华人社会来维护华文教育的斗士,全体华人社会视陈先生为模范。一所南洋的大学要是给他追颁一个名誉博士荣衔,不但不会减低该大学的声誉,更能带动全体华人社会来支持该校,为发扬中华语言文化而共同努力。

然而读完三位的大文之后,却觉得有非常不妥的地方。首先是为南大平反的问题。理大是一所特殊的大学,一方面,在南大被关闭后,理大没有得到南大业主的同意,便占据了云南园,而且擅自拆毁了好多座由社会人士献捐建造的校舍,把云南园改得面目全非。另一方面,又以坐落于云南园为理由,宣称要“复名”为“南洋大学”。即使由占据云南园的大学主动追颁陈六使先生一个名誉博士荣衔,我们南大人也要极力反对,更何况由校友来请求理大这么做!由理大给陈六使先生追颁名誉博士荣衔,这不仅污辱了陈六使先生的人格,也侮辱了视陈先生为模范的整个华人社会。

这二十多年来,南大人梦寐以求的是:母校重现于云南园、所有为了母校的生存和维护与发扬本族的语言与文化而付出极大代价的同学与社会贤达得到平反、让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再度弥漫在云南园的山岗上。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理大就不断地表示要“复名”。我对徐冠林博士为了“名实相符”而提出来的计划,也一度跟三位同学一样地感到兴奋。但经过一番了解,尽管徐冠林博士在“名实相符”的问题上说得很诚恳,却没真正地“符”到南大的“实”上去.。

南大的“实”就是南大的本质。理大要“名实相符”,就得“符”到南大的这个“实”上去。南大的本质是什么呢?南大的本质在于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即在南洋地区维护和发扬中华语言文化。在校园内显现这神圣任务的是一股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这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反映在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言和生活语言上面。这样的气息需要许多因素融会才得以形成。其中包括:一系列学生必修和选修的中华语言文化、史地、经济、社会课程,以及多姿多彩的以中华文化为内容的课外活动。此外,学校还须与南洋华人社区在学术、文化、经济、社会各方面保持紧密的联系。

南大自创校之后,就不断演化。倘若能自主发展,必定会继续演化。南大是为全体社会而办的,必然要时时刻刻适应社会的不断改变。在政府介入之后,南大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变动。但是在贯穿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中,南大始终显现那一股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正因为这是南大的本质,在执行《王庚武报告书》的过程当中,无论怎么“英国化”,“英语化”,“新大化”,也没法将这股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扑灭。这股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就好像云南园山坡上的含羞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将南大关闭,这股气息才会被冲走,体既灭,魂也散。理大欲“复名”为“南大”,不能只要其体而弃其魂,否则魂不附体,“名不符实”,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到目前为止,理大“复名”的计划,主要是重新安排原有的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教研单位,以设立一个中国语言文学系,但不准备采用华语为教学媒介语,也不鼓励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用华语。这样的安排,还不足以使那一股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在云南园重现。西方的大学也开办汉语班、中文系或中国研究中心,但是因为它们是校内唯一举办中华文化活动的单位,到头来只像一个在“洋鬼子”的世界中,带有异国情调的孤岛。要在一个纯粹受英文支配的环境里散发出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需要时间和毅力,更需要对中华文化毫无质疑的认同和全面的推动,还需要社会重新打造一个尊重和维护华文教育的环境,这在在都得依靠社会整体的积极参与,不是一个人单独想做就成的。 所以真实的“复名”恐怕不可能在二零零五年之前完成。

回复南大之“实”,是“复名”的关键。不管是从理大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还是着眼于维护和发展中华语言与文化,我们都需要再建立起维护和发扬中华语言与文化的基地。这一来是由于新加坡想搭上中国经济起飞的快车,在经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和中国进行紧密交流与合作,二来是由于在当前全球化猛烈冲击地方文化的情势下,本来已经很脆弱的南洋华文教育,随时可能遭到更致命的摧残,致使华人失去自己的根。南洋华人在与中国频繁往返时,必定会感觉到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往往和中国人有明显的差异。语言和文化的习惯随生活环境而异,因居住的地区不同而日趋凸显。只有不断认识、肯定、发扬这种自然产生的差异,我们才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土生土长的中华语言与文化。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传统的中华语言与文化面前感到自卑。也许有一天,青出于蓝,展现出一支新的中华语言文化来。正如现代的加拿大英裔的语言和文化,不同于英国的语言和文化一样。如此庞大而艰巨的文化建设任务,只有名实相符的南大才能承担得起。

新加坡目前已有了三所大学,让在云南园的那所重新展现一股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完全符合新加坡的国家利益。理大开办中国语文学系,可当作在校内恢复南洋大学的本质与特点的第一步。可是,这离目的地尚远。还是等到大功告成时,才宣布理大正式“复名”吧。让我们携手尽快促成这个转变,以便早日一起庆祝南大的重生。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仅为陈六使先生平反,立碑记载各阶层人士对前期南大二十五年的重大贡献,也特别奖励那些促使后期南大重生的功臣。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按):作者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Raffles) 英文中学,随后就读南洋大学第一届史地系,毕业后到加拿大和英国深造。现为加拿大贵富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 荣誉教授。

(又):本搞原投《联合早报》言论版,迄今未见刊载。──2004-7-11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4年07月11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11, 2004
2004年07月1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11,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