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面临死亡的审判

── 丑北民 ──


  一个恶名昭彰害人无数的枭雄、毒贩,在面临死亡的审判,面对死亡的威胁,命在旦夕的时候,为了求生博取宽恕,不得不承认自己犯过错误表示有意悔改;为了躲避死亡的刑罚就编造各种美丽的谎言,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辩护和求情,以博得法律的饶恕,这无非是希望能够逃出鬼门关逃过法律的制裁,期望不会被处死以获得重生的机会,可以使自己继续活下来。大家应该很清楚、很明白的知道,这是害怕死亡的罪犯在面对死亡审判的时候贯用之伎俩。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1-11-27之报导名为《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的新书,由《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出版社各出版中英文版,28日同时面市。新加坡报业控股高级执行副总裁(华文报兼报章服务集团)胡以晨过去两年带领两报的编辑团队,和作者李光耀紧密合作,完成了书的出版。

  李光耀:南洋大学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建国总理李光耀认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新马各界华人热心筹款成立的南洋大学,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了。
  他说,南大“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在东南亚的政治土壤中栽培中国的果树,既无法在新加坡成长,也不可能在东南亚任何国家容身。南大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南洋大学从创办到关闭,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细说从头,揭示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背景。

  新著驳斥消灭华文指责 李光耀苦学华文半世纪
  很多人评断,是建国总理李光耀消灭了这个岛国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但李光耀在他的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全力驳斥指责。他说:“这句话能相信吗?我花了几十年时间学习华文,把三个孩子送进华校,费了那么大工夫,我会消灭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吗?”

  从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一批所谓精英有意在为政客著书立说,让小渔村一些没见过世面又无知的渔民相信自己渔村的政客是“建国”的英雄,不是消灭了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的狗熊。从此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李光耀“鱼”的本性,他曾二度进入华文学堂学习,但对华文都很排斥,可是一踏入英校就如鱼得水。李氏如果想知道“是建国总理李光耀消灭了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这句话能相信吗?”可以通过他旗下之早报网站发动投票就可以轻易得到答案。

  临终前的政客,深怕生前所做的坏事,被世人盖棺论定时会身败名裂,一世英名扫地而遗臭万年,特邀一批文痞文化败类一起共同著书立说,颠倒是非诬蔑史实,恶毒的编造污化南洋大学,及其创办人和广大的华族先贤们的清高办学理念,来为自己掩盖消灭华教和南洋大学的史实,企图混淆视听为自己再加分再提高声望,为自己洗脱消灭华文教育和消灭南洋大学的罪名。

  事实上,南洋大学自1953年筹办到1956年建成开始招生开学授课,南洋大学是在崎岖不平风雨交加的英国殖民地政权统治下的年代里诞生;南洋大学却在李光耀所谓脱离英国获得独立自主的“光耀政权”之下几乎年年都受到各种手段的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李光耀掌政二十一年下终于在1980年被迫关闭。

  大英帝国殖民地政府当然是不会乐见南洋大学的茁壮,李光耀如果不是忠心耿耿听从使唤,甘当刽子手,效忠大英帝国殖民地英联邦政权,南洋大学何以会被腰斩。要不是李光耀好大喜功,好勇斗狠,将南洋大学拦腰砍断,南洋大学这棵自1956年就开始“在东南亚的政治土壤中”萌芽生长的果树,怎么会无法在这片土地上健康的成长呢?李光耀消灭了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是铁证如山,除非李光耀能够像美国前总统在小时候因无知而砍掉父亲心爱之苹果树的华盛顿一样诚实的向父老认错,真诚的悔改,以实际的行动来表现,不然的话想要以笔墨及双语基金来洗脱消灭了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之罪是徒劳无功的。

  本来一个知天命的老人,能够在人生风烛残年好好的反省,为自己这一生所走过之路、所干过之事做个评断,再诚心诚意的加以纠正过往所犯的错误,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在芸芸众生之中确实是凤毛麟角,相信大多数的人是随波逐流蒙混一生,有些人虽然受过高深的教育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所为何事,而白活了一辈子。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李光耀既然是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中华语言文化中心顾问周清海教授38年之入门弟子,按理是孔门中人,应该是知书达礼知道礼义廉耻德高望重之人,但其所作所为是否厚道真令人产生怀疑。

  李氏口口声声说:“我花了几十年时间学习华文,把三个孩子送进华校,费了那么大工夫”,“我的孩子在华校读书,侄儿外甥在英校读书,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他们有别于堂表兄弟姐妹的特质,这加强了我对华校和英校差异的认识。我们重新安排学校的华文教育,是为确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我们以英文为主导的语文政策,绝不是要消灭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化。”

  笔者非常想知道李光耀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他们有别于堂表兄弟姐妹的是什么样的特质。难道是华校愚孝、愚忠、愚昧无知及懦弱的特质,就以此特质将华文矮化降格为第二语文,利用它来培育忠心耿耿听从自己使喚为自己效劳、拼命的精英。

  他在新书中提到对于自己的“华人意识”,他也很早就有所思考。1946年他到英国留学,在伦敦戈登广场的中国协会,接触到华族文化失落得最严重的西印度群岛华人,便觉得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不懂华文的覆辙。他到瑞士度假,被一名酒店的柜台人员坚持他是“中国人”,从而震惊地意识到自己的“华人身份”。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今天的新加坡华校确确实实已经荡然无存,华文不但沦为第二语文已无用武之地也被排斥在商业和官方用语之外,只有在特别情况之下华文才会被派上用场。

  李光耀既然在新著中白纸黑字表明绝不是要消灭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化,也表示对华文的热爱,倘若他也重视盖棺论定的话,就应该展示比那些欲赎罪而提议要为南大复名之辈更能包容南大的心胸,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大刀阔斧在有生之年,以实际的行动把拟议中的双语基金用来赞助南洋大学,让南洋大学能够尽早复办,以当年南洋大学采用的中文为教学媒介语为南洋大学注入生气,让南洋大学能够起死回生,从此不但不会背负消灭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化的罪名,而且还会赢得南洋一带众华人真正的尊重和敬仰,不但名留南洋也会在华人世界中名垂不朽,更何况南洋大学的悲剧是因他而起,希望李光耀是一位聪明又明理之人,能够像他那位接受华文教育熏陶当上总理的儿子一样,在大选的时候勇敢的向人民道歉认错,不要让人们失望。反之,倘若他修养不够听信谗言,想要利用一批文痞文化败类来为自己大作文章掩盖史实粉刷自己的门面,在纸包不住火、事实胜于雄辩的真谛之下不止无法让人信服,只会增添世人对他的鄙视和反感,更让他无法洗脱消灭了新加坡的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的大罪而遗臭万年。

2011-12-3夜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12月03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3, 2011
2011年12月0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5,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