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复名南大与复办南大

── 陈毅雄 ──


  南洋理工大学要复名应该追溯其历史至理工学院,以下是一些片段的历史事实,可供参考。

  黄丽松1969年出任南大校长,隔年开始设立研究院和商讨南大全盘发展计划。1970年南大理事会聘请专人组成工学院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设立工学院事宜。同年宣布委任五位专家组成“南洋大学发展策划委员会”。

  1975年,教育部长李昭铭兼任南大校长,非常热心,积极建议设立南大理工和测绘学院。

  郑奋兴校友,当时任研究院院长,亲身参于发展工学院工作,他于 1/6/2001在联合早报发表“李昭铭与南大工学院”一文,清楚阐述事件的过程(全 文可查阅http://www.networkchinese.com/nantah/lee_te。兹节录部分内容如下:

  “李博士本身是工程师,他极希望看到计划中的南大工学院将来能超越新大工程系。他计划以德国大学,特别是柏林工艺大学的模式建立工学院。柏林工艺大学并不单纯是学术学院,同时也是解决工程难题中心。”

  “对他的发展计划,我在他上任一年前已经略晓,当时我以南大研究院院长的身分,受德国政府的邀请,访问柏林工艺大学,由于高层的安排,我得跟柏林工艺大学的校长面谈,他对南大建立类似的工学院,给了一些建议和忠告。”

  “李博士上任南大之后,积极地跟德国驻新大使馆联络,寻求技术上、甚至经费上的协助,以建立他心目中的南大工学院。”

  “1976年,李博士离开南大,他建立工学院的计划因而被搁置。我还很清楚记得,他当时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让我看了在计划中的、座落在南大图书馆和南大礼堂之间的南大工学院草图。”

  三年过后,南大和新大合并了,南大工学院的下场如何?郑奋兴校友说:

  “陈庆炎博士当时亲自来南大,跟南大秘书长陈祝强商讨将南大移到新校园等事宜,陈先生特别邀请我在场,因为我和陈庆炎是老相识。会谈过后,我问陈博士,南大现在的校园将如何处理?陈博士说,他们对此已经有详细的计划:先在南大校园建设南洋理工学院,十年后,发展成为一所完整的大学。我听后非常高兴,至少这所新的大学,还是循着南大原有的,我自己也多少参与扩充的发展计划。”

  郑奋兴校友亲身体验参与设立南大工学院,是一部见证的活历史。因此可说,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理工大学,是承继南洋大学原有的计划。南洋理工大学并不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为何理工学院没有依循南大原有的计划发展而变成一所面目全非的学院,原因是学院校政完全操纵和掌握在亲英文源流教育、对华文教育非常敌视的一批人的手里。据报导,理工学院曾一度下令不许在校园里讲华语。2000年,詹道存院长来温哥华出席南大校友联欢会时,郑奋兴校友问他:“南大校址、土地是从那里来的?”他回答:“不知道”。对南大历史完全不了解。2006年,郑奋兴回忆录访谈中,郑教授详细以自己在合并后,在国大执教所受到的遭遇,剖析了为何理工学院与南大发展背道而驰的原因(注)。

  平心而论,南洋理工大学不需要复名,从历史观点看,它是承继南洋大学原有计划而来的,只是它并不能代表南大的整体。有意否认以上南大历史事实,南洋理工大学与母校南大没有关系,是误导校友,更没有必要在南大校友之间拉帮结派制造纷争“反复名”。

  我认为在国外复办南洋大学不实际,不能符合南大原有的创校宗旨,最多只能办一所“红毛”或“大半红毛”大学,而不适合以“南洋大学”命名。若在加拿大创办,命名“枫华大学”更恰当,可以吸取来自其它地区的华侨支持。

  其实,在云南园复办南洋大学最有条件,何况新加坡正在筹划第四所大学。以人文科学为主,发展双语、双文化的大学,良机不可失矣!此所大学不以母校“南洋大学”命名,而采用“新加坡南洋大学”,简称“新南大”,名正言顺。将来,马来西亚,任何一所学院,独自或联合发展为大学,可采用“马来西亚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马来西亚南洋大学,可统称为“南洋大学”,以实现“大南大”的概念。

  因此,复办南大之可行性,只要循着正确的方向,必能争取校友与社会人士的热心支持!

(注:参见即将出版的《南大情怀─郑奋兴教授:南大回忆见证录》,由陈毅 雄、刘慧娟访谈录音,南方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郑良树教授主编,南方学院出版)

(作者注):此短文刊登于即将出版之《澳洲第十届南大校友会特刊》。可行性报告,应该尽早完成公布,以便讨论。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12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19, 2007
2007年12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1,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