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马的语文源流出身论

── 游 黎 ──


不久前读完前泛星各业职工联合会领导人物,坐了十一年监牢的吴静明写的《走不到终点的人》[注1],其中有一章节给笔者印象尤深,点中自己先前已想说的话题。这里转载有关段节:

“冷藏行动”从反面证明了以下两种观念的错误:受英文教育的未必比受华文教育的差;知识份子未必比所谓的工人阶级出身的差。从教育源流和阶级出身看思想素质根本是一种错误!……人的思想立场不是由语文源流和阶级出身决定的,语文源流和阶级出身绝对不是衡量的标准。语文是人类追求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媒介,阶级出身是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分配壮况下人的社会地位。无知的、没有根据的基于形式的优越感,是一种空幻的假设、潜伏着破坏团结的派性,没有实际的意义;不幸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却死抱不放,这是多么的无知和无稽的观点!

毛共年代的中国,评估一个人的价值,标准很简单。凡工农兵出身的,必定可靠、有为,是党国推荐提拔保送的人选;凡祖辈是富农殷商的子弟,必定腐败堕落,是千诛万灭的阶级敌人;凡出身中小有产阶级的,则时好时坏,可以团结统战,也可以斗倒斗臭,随时空需要而定。至于爱抬杆的城镇书香门第(当年统称知识份子),则列为八坏之后,是为特殊阶级臭老九,其人生价值和中小有产阶级一样,时而团结争取,时而声讨打压,随运动需要而定。

同时代新马左倾华社评估一个人的价值也一样简易。凡受英文教育的,不是数典忘祖的 BaBa 华人,便是趋炎附势的买办阶级甲必丹;凡受华文教育而又认同中共中华的,必定思想进步,为人正直,“政治觉悟高”,爱国爱乡爱民,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华校生中有爱读书求学,对政治冷漠和中庸的,则被思想警察批为没有大时代使命感的个人主义者。被冠为个人主义者的华校生不仅社交寂寞,也是同学不耻为友的未来知识份子臭老九。

这种偏见不仅存在于左倾华社。英文教育出身的李光耀也持有同样观念[2]。从政后的李光耀把英文、华文教育者轻便定型分类,分而治之。根据这分类,前者是喝啤酒、打足球、听爵士音乐、立志当公务员的“愚蠢、无知、天真”的一群[3];后者则生活在“生机蓬勃的世界:……个个生龙活虎;……理想主义者……不自私,准备为更美好的社会牺牲自己的一切……完全献身于革命事业……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新世界。”[4]。

非黑即白的简易标签,是极权和伪民主政权的政治管理术。共产党的阶级分明、敌我矛盾、两条路线、东风西风……,新马的英文教育者/华文教育者、土著/非土著……诸如此类出身决定人生价值观的谬论,曾横行华人世界。中共的阶级出身论不仅使草包如陈永贵官至副总理,也逼死臭老九如老舍。李光耀一路来巧妙地利用华校生 那股时代豪情和幼稚中华民族主义情怀,达到他妖魔化左翼运动的政治目的,以承接后殖民地的新加坡执政权。

华文源流的陈凯希在60、70年代把以英文源流的陈志勤排挤出劳工党领导层,把劳工党带上文革式街头政治,最终搞死劳工党,搭上中共停止输出革命、与亚细安诸国修好,改革开放的经济顺风车,当上社会主义资本家。而陈志勤则继续搞宪法议会民主政治,创立民政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挺着腰板活一生。

正当华文源流的新加坡老左和李光耀在《白衣人》推介会上“一笑泯恩仇”后不久,英文源流的林福寿、傅树楷等在《华惹人物》推介会上,则重申还我正义公道,声讨60、70年代遭受的政治迫害,继续过着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挺着腰板活的晚年。

今天,“中文人”和“英文人”的冲突,仍然比比皆是。它突现在新纪院风波、林连玉基金理事纷争,和华社应如何看待日益趋向共识的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巫统威权政体的论争。近日网络载有这方面的精辟评论[5,6],关心华社课题、及兴趣崛起但坚持一党专政的中国的读者,不可不读。

吴静明本人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他的华文是工余上夜校学来。他是道地的工人出身,不符合老左定义的知识份子。他识破语文源流出身论的荒谬,是经过多年观察牢友得到的认知。《走不到终点的人》也谈到其他令人深思的课题,包括“在政治斗争中先友后敌的严重性与迫切性”。吴静明穷工人出身、入狱11年,2007年去世前,已具有萨依德知识份子的批判文笔与造诣。

笔者同意《华惹人物》序言作者们有关华文知识份子与英文知识份子的基本相异点[7]。华文知识份子的政治觉醒,是通过政治讨论、集体活动与政治行动。英文知识份子一般上则靠自我发掘——一个非常依靠文字媒介来自我提升发展的个人学习过程。作者举前星岛马共领导,英文教育出身的余柱业为例。余柱业在《浪尖逐梦》除感憾当年书籍杂志的缺乏,接触思想理论资讯的困难[8],也客观中肯地批判马共许多失策之处[9],与执死不悟,食“共”不化的大汉沙文主义老左的回忆录,成强烈对照。

可以笼统的说,反殖年代华文教育人士的时代感,源自狭隘民族主义、族群忧患意识、大中华主义情怀,及中国版的理想社会概念。他们认为变天换日,只需惊天动地的正气豪情,和排山倒海的愚公精神。英文教育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源自民主、平等、自由、法理正义的崇尚。他们阅览群书、以扩张视野、自我提升、学玩统治者的游戏规则,以其人之法揭其人之丑。

以语文源流与阶级出身来评估人的骨气道德和人生价值的谬论,明显地泛滥于当年新马华社。它对社会改革运动的分裂、离间、危害,有目共睹。它的症结根源是全套照搬过洋的大汉沙文主义。

2011-01-21


[1]:吴静明,《走不到终点的人》,第4章,页102-3。
[2]:李光耀定型标签华文、英文教育者,在《李光耀回忆录(上册)》多处可见。
[3]:同上;第20章,页283。
[4]:同上;第14章,页201-2。
[5]:《独立新闻在线》,2010-12-22;黄进发,〈新华侨民族主义:亲中反美救巫统?〉。
[6]:同上;2010-11-14;黄进发,〈大中华主义有利华社吗?〉。
[7]:The Fajar Generation ,陈仁贵等,页4-5。
[8]:陈剑主编,《浪尖逐梦:余柱业口述历史档案》,页251-2。
[9]:同上;页248-269。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1年01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21, 2011
2011年01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22,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