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够辛苦的“高处不胜寒”

── 游 黎 ──


  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以“高处不胜寒”应对中国副总理吴仪的“步步高”,不但资政李光耀为懂得中华文化的儿子感到骄傲,新加坡华社和中文媒体也把这对话当新闻佳话,觉得沾光荣幸。

  李副总理中文程度如何,我等中英文半桶水外人不敢评定。既然被学者王赓武教授认为有语文天才,而自己“痛苦学习了几十年(中文)”的李资政认为“我自己就无法背诵”,外人实无需质疑李副总理的中文造诣。需知语文程度值得李资政赞赏的人不多。记忆没错的话,在他回忆录里唯一被赞赏的是前印度总理甘地夫人的牛津腔英文。吴作栋总理的英语被评为带有福建腔。当然语腔和语文程度不尽相同,但李资政的评审尺标高,却是无可争辩的。

  又记得苏轼那“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编在三初三高的旧制华校的初中华文课程(当时称国文)。中学转初级学院就读的李副总理,什么时候背诵“高处不胜寒”,不得知。总之,把懂得“高处不胜寒”和“对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的认识”硬打等号,未免牵强夸张。

  又又记得曾读到 80 年代这么一则报导。李副总理在一访谈中透露,自己华文科曾经不及格。访谈附带的评论指出,这表白目的是要让年轻人知道,他也尝过挫折失败的经验,并非一生经历一帆风顺,藉此与布衣小民共勉云云。所以笔者最直接的感觉是,李副总理这句“高处不胜寒”,实在得来不易。

  莫说得来不易,专家也评论得够辛苦。有说“高处不胜寒”意指行将坐正的总理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啊!”,但若以英文表达,“韵味全失”。有说是“表达了一种谦卑的精神”,“读来使人对李副总理多一份敬意,距离也拉近了。”

  显然,两种解释都对,也许也都是李副总理心境的确实反应。笔者觉得有另一更确切的解释。这就是西方精英阶级说的 “It's lonely at the top”,和古时中国士大夫阶级的 “自古圣贤皆寂漠”同意。这个解释不妥之处,在于读来不能使“距离拉近”。

  如果你是马基亚弗廉 (Machiavellian) 信徒,你会把政治人物的“高处不胜寒”作另一解释。那就是初登万人之上的交椅,仍待巩固权位,克服离心权力。这段巩固时期,有时会遇到寒意之袭,来处不测。从党中央“最佳人选”论的努力作势角度来看,此一解释的可信性,不可排除。

2004-6-9
2004-6-11修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4年06月12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12, 2004
2004年06月1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2,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