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好 像 是 说”

── 刘 章 ──


小时候,读过一篇寓言: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铡刀,疑心是邻家的孩子拿了。观察邻家孩子的举止,好像是偷了铡刀;他的表情,好像是偷了铡刀;他的言语,好像是偷了铡刀。动作和态度,没有不像偷了铡刀的。”

“后来,这人打扫谷场时,找回了自己大意丢失的铡刀。”

“再见到邻居的儿子时,看他的动作态度,再也不像是偷过铡刀的样子了。”

读完这个寓言,觉得做人不好疑心太重,无端冤枉别人。此后,再也没想起这篇寓言。

最近,偶然在《列子》读到原文《人有亡鈇者》,根据文章注释,翻查到《吕氏春秋·去尤篇》同样文字,突然有所感触。

在那动荡的历史年代,危机四伏,稍有差错,就有生死的不同结局。人人都得提高警觉,处处小心。可是,风云之后,曾经浮现过多少事实,厘清历史上的悬疑?往昔的事变,是真是假,是对是错,有无冤屈?……

另,近年网页的争论,“好像是”的猜测,有多无少。一篇文字的主张,道理经常不够圆满,读者往往另有意会、引申。依据那些仅有的言论,推断作者的观点:“好像是说”这,“好像是说”那。有了这些“好像是说”的推测,评论俨然完美得多。

这些“好像是说”的观点,都是想象的推论。当自己觉得别人“好像是说……”时,别人的文章自然“证实”“好像是说”这样。

早有人说过,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读别人的文章。别人的思路与我们不同,“好像是”有问题。别人的文章,“好像是说”错误的言论。我们有许多驳倒错误言论的充分论据;也只有驳倒错误的观点,精神才会轻松。

“好像是说”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东西。依据猜测攻击别人,害人害己。

《吕氏春秋·去尤篇》开场说:“世之听者,多有所尤。有所尤,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注:尤,借作“囿”,谓有所拘蔽;乡,通“向”。)

“向东望的人看不见西墙,朝南看的人望不见北方”。“好像是说”这样,事实并没有说这样。不知自己的局限,猜测别人的言论,容易造成错误的推论。慎重,慎重!

2008-3-5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03月05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5, 2008
2008年03月0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5,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