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李光耀怅然若失

── 许万忠 ──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为精通华文和中华文化历史的精英人数大量减少而怅然若失。他最近结束访问新西兰之后,接受随团的新加坡记者访问时,这么表示。

李光耀30多岁开始执掌新加坡,大权在握数十年。在他领导下,新加坡从一个转口贸易港崛起成为先进国,挤身亚洲四小龙。人民丰衣足食,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精神却越来越空虚。新加坡人口超过3/4是华人,可是华族文化的特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和以西方马首是瞻的价值观。

李光耀在建设国家和发展经济方面成绩卓越,建立了一定的国际声望。可是他在语文教育方面采取的高压手段,特别是对华校和南大的扼杀,很难使人苟同,也破坏了他的形像。

新加坡政府一路来就致力于塑造一个讲英语的社会,关闭华校是必然的趋势。新加坡政府当年是以“华裔家长不愿将儿女送到华校”为理由,使华族先贤在殖民地时代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华校,一夜之间全部改变成英校。

这个改变虽然实现了李光耀多年的理想,后遗症和造成的祸害却是巨大的,新加坡现在正是为这个错误付出代价的时候。

李光耀承认华校生坚韧不拔和刻苦耐劳的素质为60年代和70年代的新加坡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稳定,这些优良素质源自华校的传统与校风,是英校所缺乏的。

李光耀多年前说过,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就不会关闭华校,也说过南大精神如果失去了,就会很麻烦。

这次谈话,虽然又一次肯定华校和中华文化的价值,却不忘为他的政策辩护。他漠视母语教育是最佳教育的论据,更漠视许多非英语国家也能在世界占一席之地的事实。一味坚持通过统一语文源流来加强新加坡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的必要性。

所谓统一语文源流,说穿了,就是培养精通英文人才的英文至上政策。母语母文吗,只要听得懂和看得懂浅白的文字就行了,无需精通。

新加坡政府虽然硬性规定华族学生必须读华文,而且华文科必须及格才能升级,但是过于强调英文使学生对华文科抱着“只求及格”的心态。加上新加坡基本上是讲英语的社会,即使不很了解华语也无所谓,新加坡人的华语水平低落是必然。

新加坡的华语堕落到什么程度?没到新加坡和没看新加坡电视节目的人可能不会了解。不过,现今科技发达,信息传送方便,只要到市场购买新加坡制作的电影〈钱不够用〉,〈拜六礼拜〉,〈梁婆婆重出江湖〉的VCD来看就知道了。那种华语与方言混杂的粗俗语言,就是新加坡通行的华语。

李光耀的公子李显龙曾经公开表示,他虽然读过华校,要以华语来表达,却有很大困难,不如英语方便。李显龙是刻意培养的双语精英,智商高,却也面对这样的困挠,遑论普通人了。

要用母语之外的语文才能完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确悲哀。到海外留学的华裔生经常会因为不懂母语母文而使老外惊奇,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李光耀几十年的努力,的确培养了不少精通英文的人才。这些流着炎黄子孙血液的精英,尽管对英文了解多深,英语讲得多么流利,与道道地地英国人比起来,总还是差得远,也难以溶入英语国家。

多年前,李光耀回答《亚洲周刊》记者询问有关总理人选问题时,说最适合的人选应是王鼎昌,可惜他是华校生,英语表达能力不强。这番话充分暴露看不起母语母文的心态。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新加坡年轻一代看不起讲华语的人,认为讲华语低人一等,毫不为奇,也是必然的。正是:“学得几句胡儿语,站在墙头骂汉人”!

李光耀不愿改变所谓统一语文源流的英文至上政策,却又感叹华文精英大量减少,矛盾得很。近20年来,新加坡政府虽然做了补救工作,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果真能在讲英语社会和英校中培养出大量精通华文和中华文化精髓的人才,将是教育史上的大奇迹!

这个死结不解开,李光耀会一直怅然若失!

(原文发表于1999-4-2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收录在许万忠著的评论集〈点到为止〉;马六甲南大校友会2001-6 出版。)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1月3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3, 2007
2007年1月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