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为宽中图书馆征集新马文人手稿

── 符懋濂 ──


缘起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写诗作文都使用毛笔,近代开始改用硬笔,于是产生了在此所谓的两种“手稿”(manuscripts)。前者属于赏心悦目的墨瀚书法,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后者虽比较逊色,也同样受到人们青睐,如最近新加坡文艺协会出版的《当代作家资料汇编》就加入不少硬笔手稿。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出版的名家文艺作品,经常附上作者照片和手稿,令人印象深刻,让我对作家手稿有了一种特殊感情。我总觉得写作人都很珍惜自己的手迹,而且应该大量保留下来。事实是否如此,我不得而知。不过,实话实说,我个人并不珍惜自己的手稿,千百张手稿都丢光了,因为字体不够清晰美观,有些又非常潦草、凌乱,寄给报刊的也不存底。直到文艺协会向我要手稿,我东翻西找,才找到几张原件和复印件。这无疑是件很遗憾的事儿,相信其他人不会这样。我希望能为他人做美丽嫁衣!

时过境迁,毛笔手稿既然多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而硬笔手稿看来迟早也将成为“历史名词”,因为如今大家写作都改为电脑打字,不再手写了,今后哪儿来什么手稿?那么,对于文人学者过去留下的手稿(含毛笔手稿),应该如何处理?是否值得保存下来?应该如何保存?这些问题不时涌现在我脑海里。

我个人认为,文人手稿正在迅速消失之中,而且很难“死里回生”,所以都变得很珍贵,值得保藏起来。其次,物以稀为贵,这些手稿将来必然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犹如中国古代竹简、欧洲羊皮书。再者,所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从手稿中多少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乃至写作时的心理状态,是后人研究作家、作品的重要参考资料。

简则

至于如何保存手稿,除了各人家庭私藏外,就得依赖图书馆集中珍藏了。后者显然更有意义。在此,除了征集、收藏书画,我想为宽柔独立中学至达城分校图书馆再添风采,向新马两地学者文人征集手稿,邀请大家参与这项

“馆藏手稿计划”。具体办法大致如下:

1)所有手稿(含毛笔手稿)都必须是作者手写的原件,复印件与他人代抄的概不接受。手稿可以是各体文章(含诗歌)片段,也可以是私人函件(含情书)。所收藏他人手稿(含来往书函)同样在征集之列。

2)所有手稿都必须按照年份先后排列,如属于片段则须注明其来源出处,然后存入文件夹的透明玻璃纸内。既可以双面存放,也可以单面存放,视数量多寡而定。

3)文件夹颜色不拘,但大小尺寸必须是高度30.5公分×宽度24公分×厚度1.5公分。文件夹不符合规格者,恕不接收。

4)每人只能提供一本文件夹手稿,玻璃纸数量可以增添到装满平整为止。如果手稿数量不足,则需两人(朋友、夫妻)共用一文件夹,以节省收藏空间。

5)文件夹背脊必须贴上“***手稿”的直排打字标题。而在首页则需用白纸加上三行文字:

6)文件夹第二(三)页必须附加《作者简介》(含照片),打字或手写都可以,但以两张稿纸为限,即不得超过千言。

7)文件夹最后一页必须是《授权书》,其内容如下:“本人所赠手稿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均无偿赋予宽中至达城分校图书馆。该馆必须永久保存手稿,无需再征求本人同意,即可以充分使用,唯不得转让与出售。”授权者可以不是作者本人。

8)在《授权书》之下,除了签署或盖章,还必须附上真实姓名、地址、电邮等。

9)这批手稿将由至达城分校记录在案,永久存放在该分校图书馆参考室,作为教育资源或文化遗产供本校师生、新马学人使用,必要时校方则可以出版《新马文人手稿汇编》。

10)各位文友,敬邀大家参与“馆藏手稿计划”,及时将手稿邮寄到以下地址:
  Dr Foo Meng Liang, 25 Phoenix Garden, Singapore 668292.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电邮:foomengliang1@hotmail.com ,WhatsApp:97812530。

11)收到手稿后,将即刻以电邮告知。校方有择优录取之权利,如不接纳,则以平邮寄回。(优者,优质且优先也)

12)所需份量与截止日期暂未规定,容后在网上公布。

感谢大家积极参与!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

(符懋濂于2021年3月28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21年03月28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8, 2021
2021年03月2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