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学好母语至关紧要

── 符懋濂 ──


关于母语重要性的议论,在媒体上屡见不鲜,但大家始终没有共识,更谈不上什么结果。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我的服务对象是人群,还是比较了解国人的价值观。我总觉得新加坡华人对待母语的态度乏善可陈,绝大多数人并不重视自己的母语,真正了解学好母语至关紧要者仅仅是极少数。这是华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之一。

几天前,我从《随笔南洋》网上再读一则短文,是版主鸿二哥在2015年9月转贴的《不要用外语和孩子沟通》。短文作者是一名来自意大利的老外,中文名叫韦佳德,拥有国立台湾师大博士学位,通晓七国语言,博学多才。韦佳德也是语言学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强调母语对儿童、对族群的重要性。

他在台湾当教授期间,发现不少台湾家长爱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孩子沟通,还经常抱怨自己孩子语文学不好。“恕我直言,凶手就是您”,他的直言不讳,让家长们吃惊不已!为此,他特地在脸书上发表以上短文,解释他个人的正确见解(研究心得),呼吁“先学好母语吧”。他指出母语不仅是一切学科的根基,也是一切外语的基础;不先把母语学好,就不能学好外语。他还强调“学好母语,有助认知开发和训练逻辑思维”,所以“至关重要”。他的这篇短文获得台湾人的高度重视、关注、反响,顿时之间点赞者多达数万。

话说回来。新加坡华人忽视母语,我想是因为建国以后,被人误导而进入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英文可以有效地传承中华文化。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必须依靠本民族语文来传承、弘扬,是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然而,有些人却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大力鼓吹英文万能论,断定它不仅有科技、商业价值,同样具有传承华族文化的功能。这种自欺欺人的误导性言论,使得很多华人信以为真,懵然走进忽视母语的误区。

误区之二:两种语文之间存在“零和”关系。有人认为,华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文,而且存在着“零和”关系:为了提升英文水平,就不得不降低华文水平。这是一种完全违背教育原理、无视客观事实的谬论。按照语言学原理,各种语文之间差异性与共同性是并存的,完全不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反之,学好母语再学英语乃至多种外语,会变得更加有趣、容易〖注1〗。在新马社会中的双语或三语人才,绝大部分出身于华校或华文背景家庭,不就证明了这一点?〖注2〗我个人的经验,多少也可说明这一点。

误区之三:家中的破扫把也是价值连城。降低华文水平,既然无助于提高英文水平,于是社会中下阶层出现了所谓“新英语”(Singlish)。“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或许是人之常情,人们对于这种支离破碎的怪异语言,赋予认同价值如“亲切感”、“独特性”、“本土化”等,甚至当成了自己的母语,或作为歌曲、诗歌、剧本的写作语言。过去,土生华人也曾创造了以马来语为基础的“巴巴语”(Bahasa Baba),但早已经成了枯枝落叶。我想作为“新巴巴语”的 Singlish,同样不伦不类,毫无生命力,也将遭遇完全相同的命运!

总之,要使得双语教育政策取得成功,必须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母语水平着手。同时,大家应该尽快走出误区,认定学好母语、掌握双语(乃至三语)对于我们的年轻一代,至关重要!单凭英文走遍天下的时代即将过去!

(2017年4月8日)

〖注1〗念中学时,我觉得英文很难学,因为找不到窍门。念大学时,我还选修马来文和日文,都觉得很轻松,因为老师教导有方,让我找到了窍门。多能生巧,把学马来文的窍门用在学英文上,我发现英文其实并不很难学。
〖注2〗日本文、朝鲜文、越南文中,都有大量的汉语词汇,所以懂得中文者自然觉得这三种语文都不难学。至于马来文,除了吸纳英文词汇与汉语方言外,在语法、构词上也很有趣:有些接近英文,有些类似华文。懂得中英文者,马来文变得更容易。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7年4月10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0, 2017
2017年4月1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