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精神注入理工大学

── 学 南 ──


如果南洋理工大学想办成像南洋大学一样的学府,多数南大校友都会欢迎。如果南洋理工大学想汲取南大精神的实质,多数南大校友也会赞成。但是,南洋理工大学要注入南大精神,却不是南洋理工大学值得自豪的事。

‘大学精神在“志”和“气”’(见赵鑫珊:《什么是大学精神》,下同)。南洋大学只有短短25年的历史,没有提倡过甚么大学精神,南大精神却能留存后世。南洋华人发展自己的语文教育的“志”,南洋大学师生在学术上和思考上的“气”,形成南大精神的独特风貌。南大精神作为当年的时代精神,发挥了‘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壮志。

南洋理工大学先后有了22年的历史,可能还不够长久,见不到自身大学精神的梗概。要为它注入南大精神,不过是说,南洋理工大学既使有点“精神”,仍然达不到有“志气”的地步。

南洋理工大学精神“志气”不如,可在某些学生的后母论中看出端倪。在没人认它作后母时,这些理工大学学生早已认定它是南洋大学的后母。这位后母,挟持着“陈老先生在天之灵”,要求南大校友为后母尽孝道。一副恶毒后母嘴脸,胡乱的把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说成是“南洋大学的校庆”,甚至当作“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庆”。把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不同历史,诬陷成南洋大学校友“人为将南大历史割裂”。自强不了,还要歪曲捏造,十足没有“志气”。

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应该是思想成熟的学子。中小学环境铸造出来的精神模样,早已趋向定型。除非自己愿意接受,南大精神只能由左边灌入,又从右边输出,枉费心机罢了。反过来说,一个大学生,如果只会接受精神的注入,不能自己思考,“志气”不足,没点像样的大学精神,又怎能进一步取得真正南大精神的样貌。有关方面应该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建立本身的“志气”。从外界注入精神,没有自身的“志气”,别说没有南大精神,连基本的大学精神都不能确立。

事实上,南洋理工大学要注入南大精神,为的是“复名”。“复名”不为别的,只在把南洋大学的历史,歪曲成南洋理工大学历史的一部分。抢夺他校历史,霸为己有,谈不上“志气”。昏沉暗昧的行为,毫无大学精神气慨。说是要南大精神,做的是与南大精神背道而驰的勾当。

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从占用南洋大学校园开始。接着,放弃理大的简称,采用“南大”作简称,“南大”的称呼用遍新加坡,处处混淆。改名成“南洋大学”后,也不过是廿一世纪的新加坡“南洋大学”,与1953-1980年的南洋大学相比,是两间各具不同时代精神的大学。不论南洋理工大学怎样用尽心思,历史已经过去,民心也挽救不回。当“南洋大学”的名字搬弄遍新加坡时,后果就像“南大”的称呼用遍新加坡一样,处处混淆,不会带来南大精神,也不会树立自身的“志气”。

南洋理工大学改名“南洋大学”,在理论上可说是取代和淹没原有南洋大学的历史。对于一向歧视和仇视南洋大学的人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对于一切有良知的人士来说,是件历史上少见的丑事。堂堂的一间大学,改名也不能做得光明正大,基本大学精神丧失殆尽,还说要注入南大精神,这是怎样的一场笑闹?

‘大学精神在“志”和“气”’,不在注入南大精神。这22年来,理工大学没有追求过什么南大精神,也不是在度过什么南洋大学的历史年代。理工大学需要的是,开拓基本的大学精神,确立自身的“志”和“气”,才不愧为一间有名气的大学。

2003-5-31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3年5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31, 2003
2003年5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31,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