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国语与官方语文

── 黄国全 ──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是个多语言的国家,其官方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淡米尔语。很多新移民或外来旅客或许误以为英语是国语,而不知道新加坡的国语其实是马来语。

宪法规定马来语为国语

  《新加坡宪法》明文规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新加坡的国歌 Majula Singapura(前进吧!新加坡),其歌词是由马来人朱毕赛先生以马来语写成,国歌必须以马来语唱出。

  在新马独立之前,新加坡老一辈並不懂马来文的华人(包括非土生华人)大都能讲混杂中国方言的不纯正马来语(巴刹马来语)。当年,马来语成为华人与其他民族沟通的主要语言。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为了要争取新马合并,更好地融入马来亚社会,国人以实际的行动学习国语以期和不同的种族结合为单一国家的公民。自治邦成立不久,成人教育局、民间团体纷纷开办了不少马来文班级、政府开展了“效忠周”与“国语运动”,掀起了学习国语的热潮。南洋大学更开办了马来语文系,培育了不少马来语文著名学者如:廖裕芳教授、陈达生博士、廖建裕博士与杨贵谊博士等。

  如今,年轻人对国语的学习热忱已消失殆尽。由于不懂国语,虽然也能唱国歌,但对国歌的内容含义和领悟却是模糊的。

四种官方语文

  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淡米尔语也被定为官方语文,国人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在国会发表演说。1957年新加坡市议会成立,新加坡市长王永元及行动党市议员在就职典礼当天首次在会议厅以华语和马来语发言,获得在场观礼的市民雷动般的不绝掌声。今天,只有少部分的议员在新加坡国会以他们的母语发言,以国语发言者更是罕见。

  华文虽是官方语文之一,但由于英文是官方的行政语文,即使精通华文的华人也大都习惯采用英文与官方机构沟通,自动放弃使用华文的权力,以求让要办理的事情得到较快的处理和解决。

英文为单一行政语文

  为了行政上的方便,英语成为政府、金融、法律和商界的行政语言。一切官方文件、法律条文、工商文件、合同,概以英文为准。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作为其单一行政语言。于是,英文成为是上层社会使用的强势语文。

  1987年新加坡实行了统一的国民教育政策,除了特选学校,全国学校的教学语言一概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80后的年轻人在英语教育的学习环境中成长,都能很好地掌握英语,他们现在大都已是幼稚园学生或是小学生的家长,在家里以英语和孩子沟通。因此,小一华族学生家庭的英语使用率已从1980年的10%增高到超过60%。很快地,新加坡将会是个全民讲英语的社会。

  新加坡英语以英国英语为标准。然而,部分讲英语的新加坡人以没有正确语法且混杂马来语或华人方言的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作为他们相互沟通的生活语言。

华语取代方言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华文和华语的使用,在新加坡却有日渐式微的趋势。除了路经牛车水的东北线外,其他三条地铁列车车厢里,只听到广播员在到站时单用英语向搭客报告车站。车厢内看华文报刊的年轻人,几乎可以肯定是非新加坡公民。年轻一代的华人因华文水平低,缺乏华语词汇已大都无法讲不参杂英语的华语,对阅读华文报刊有困难而索性放弃阅读。

  政府展开了三十多年的“讲华语运动”,在华语取代了方言的同时,英语也逐渐取代了华语。一个以“多讲华语,少说方言”为口号的运动,却产生了“多讲英语,少说华语”的效果,其原因耐人寻味,值得探索。

淡米尔语是多数淡米尔人的家庭用语

  新加坡约有9%的人口是印度人,其中多数是讲淡米尔语的淡米尔人,约占新加坡印度人口的58%。

  淡米尔语是一种有超过二千年历史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通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东北部。新加坡的印度人主要是来自印度南方,该地区的人主要说淡米尔语,所以淡米尔语被列为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在2000年,新加坡有约26万印度人,其中有约38.8%使用淡米尔语为家庭用语,占淡米尔人的67%。英语是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主要沟通语言,老一辈的印度人也以不纯正的马来语和其他种族沟通。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7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31, 2012
2012年7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3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