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学英语的回想

── 余 雪 ──


世界万物,都在运动。研究物体的现象,得观察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不是静止,就是运动着。地球一直在转动,整个银河系还在膨胀,以人类的见识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所谓静止,都是相对的——相对着地球的转动、相对着银河系的活动,也相对着观测的环境。

物体可能相对的静止,也可能相对的运动。从量上的考虑,都用速度——相对速度——来衡量。简单的说,物体运动,具有速度。静止的物体,即相对静止的物体,相对的速度是零,一般说,速度为零。

改变物体的状体,需要推动力。假如没有力的作用,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运动着的物体,会用同样的速度保持运动。这是惯性定律。

事实是,物体都承受着各种外力和内力。人类还没观测过,不受任何内力和外力的作用的物体。所谓没有力的作用,是所有作用力处于平衡状态,即,力的总和是零。

如果不带偏见,正视华校英文听讲薄弱的根源,从教育方面着手,应当有好些长远和短期的补救办法。采用语文偏见的做法,是把大学煤介语换成单纯英语。这是违背大学应当学习多种语文的原则,也不会使学生学好英文。在大学里,可以为快速学习语文,打下基础,不足练好英文。英文的基础,早在中学奠定,在大学要让英文水平提高,得修读英文语文系。其它各系用英文,只是用来教学个别专业,不是英语语文训练,不会提高英文的讲习能力。以为用英语教学就会让学生纯熟的应用英文,会是会失败。有人解释说是华校生华文根深蒂固,学不好英文,其实是英语根深蒂固的头脑,想在极短的三、四年间,不用英语语文训练,只在别的专业上用英文教学,指望搞好英文,收效很低。

当然,要改变讲华语的习惯,应当从中、小学做起。事实是,新加坡做到了。当新加坡的学生灌输了十多年的英文教育后,学生掌握了英文,确实是成功了。反过来看,那是把所有的华校,改成英校,主体是单语教育,双语教育是失败了。更可惜的,大家都失去了母语,或者更确切的说,新加坡人的母语逐渐转变成英语,英语形成新加坡生存的语文。这种局面的缺点,往后会逐渐步显露。

小时通晓两种方言,说话是随口而出,脑里并没有“翻译”的思索,把语言从另一方言传化成要说的方言。上学以后,讲普通话也是直接说出。讲普通话,讲方言,都没有语言对译的功课步骤。言语对译只用在给不同一种方言或普通话的人讲解,不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英文与中文文化背景十分不同,学英文不但要学语法,也经常需要翻译,为着提高学习功效。严格来说,语言翻译只是在特定的情况,说明具体的现象,一般语言并没有精确对等的词语和语句。因此,要充份熟悉中英两种文化,贯通中英语文,才能做好翻译的工作。开始学习英文时应用的翻译,只为理解英文,不是语文的正式翻译。真正可靠的翻译,需要涉及中英语言的相关习俗、历史和语文的流变。记的,中学阅读英文小说时,很想把它翻译成中文,结果不会成功。高中毕业后,一时空闲,打算把一本工业说明书翻译成中文,结果,有了开始,没有后续。也体会了,真正的翻译工作,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力,学习程度的语文,很难做好翻译工作。因此,不是“精通双语”,就能翻译得好,不是“精通双语”,就能修改好别人的英文文件。(“精通双语”,只是用来显示耀个人的才能,称人“精通双语”,算是有礼数,也是奉承。)

2019-03-19

从小开始,人们先学会听和讲一种语言——母语。如果也学会听懂另一种语言,应当说是懂得两种语言。听懂某种语言,只要多加练习,很快就会讲好那种语言。懂得两种语言,重要的是听懂第二种语言,能说第二种语言是次要的。事实上,许多人听懂第二种语言,同时也会讲第二种语言。

懂得听和讲两种语言,多加运用,能够达到熟悉两种语言的地步。但是,怎样才能说是熟悉两种语言?

人们通常不留意,从听到懂,从意识到讲话,都依靠头脑的活动。思维活动,是语言听讲的重要过程。语言经过思维活动,才能听得懂,才会讲得通。也就是说,运用一种语言,就要用那种语言思维。比如,从小开始学会某种方言的人,就会用那种方言思维。如果熟悉两种方言,脑里就有能力运用两种方言思维。不过,思维活动,都是运用一种言语进行。当你熟悉两种方言时,应用那一种方言的时候,脑里就进行那种方言的思维活动。当你转用另一种方言,思维活动就转用另一种言语进行。(按:各种方言,都是语言。)

当我们讲用华语时,我们就用华语思维。当我们要讲回方言时,我们就用方言思维。只要熟悉两种语言,脑里就能迅速的转换思维的语言。时久不用一种方言,重新讲用时,会有一小段迟疑的恢复过程。对于不熟悉的语言,思维过程缓慢,听不快,讲不流利,有时要在脑里通过熟悉的语言,翻译转换成想用的语言。语言的熟悉的表现,是不需通过转译过程,运用通畅自如。

懂得双语的人很多,可是,各人掌握双语的程度不同,真正熟悉双语的不多。华校出身的人们,会用华语思维,至于应用英语思维能力,看各人的训练和修养的境界。同样,出身英语是第一种语言,熟悉双语的人才也不多。熟悉两种语言,要具备应用两种语言思维的能力。

熟悉两种语言,同时掌握读写文字的能力,又熟悉对应的两种文化,才有精通两种语言的条件。对其中一种文化有排斥心理的人,不能达到精通双语的地步。人们需要经过长年的辛勤锻炼,才有精通双语的基础。现在一般说的精通双语,不一定是真正具有精通的水平。如果自称精通双语,可能过份自夸;如果说某人精通双语,可能是着意在奉承拍马。

“精通双语”,原本涵义广泛,时下用意却很狭隘。“双语”并不泛指任何两种语言;它不是英语和马来语,也不是华语和马来语,通常都隱约指称华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过去华语是先学用的语言,这些年来,增多了英语是先学用的语言的情况。

学用语言,由听入手,再学讲话。读和写是对着文字说的,有一些语言没有文字对应。华语和英语,都有文字功能。会听会说华语(或者英语)的人,通常也有读和写华文(或者英文)的能力。本文着重语言上的精通,简略文字方面的述说。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3月20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0, 2019
2019年3月2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