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舜珍 ──
当初南大文凭不受承认,为了改变命运和生活环境,我们决定出国,为的是拿张外国文凭,將来有个立足之地。冲着这目标,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土地到英国继续我们的学生生涯。贫困的学生生活把我们磨练得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为了学费和生活费,我和老公依靠微薄的奖学金和半工半读,终于完成了这个使命。
可能上天有意安排,让我们有个到加拿大的机会。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决定到那儿混一两年再作决定也不晚。带上身边仅有的两百英镑(约五百加元),终于踏上了这块天寒地冻,却风景如画,宁静祥和的大地。从亚洲、欧洲到北美洲,横跨了半个地球。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辗转来到这个人口只有七万三的安大略省沙尼亚镇(Sarnia) 落地生根,一呆就是三十多个年头。
沙尼亚当时是安大略省最大的化工镇,也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来这工作的多是高级知识份子和专业人士,当然少不了炎黄子孙的海外华人。他们包括医生,工程师,管理人员,以及科学研究员等。
当时的沙尼亚也有七八十户华人,华人餐馆就有五六家,主要来自香港。我们到沙尼亚时已有一个华人协会,那是在七十年代中,由一个医生,几个工程师和一两家餐馆老板组成。当协会執委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纯义务,得花时间、精力,却没有任何报酬。在国外,物以类聚特別明显。华人协会的存在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除了可以互相关照,联络感情外,譬如碰上被歧视或不平等问题,协会可以出面保护会员或争取一定的权力。加拿大毕竟是个讲民主的国家。
我老爸是个热心教育和公益,又乐意帮别人解决事端,实实在在的人。他一生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早已在我心中潜移默化。此外,在四年云南园的“自强不息,力求上进”那种独特学术环境的薰陶和屈强傲骨精神的感染下,就像棵大树的根,牢牢的扎在心中。它们就如一盏明亮的灯,指引和照亮了我以后生命的旅途,陪伴了我的下半生。
带着老爸给我的基因和回馈社会的信念,一到沙尼亚,除了工作,照顾孩子,打理家务外,便参与沙尼亚协会活动,当了执委。除我外,执委皆来至香港。开会用的是广东话,这对我当时是个大挑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的开会沟通,也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广东话。
当时,协会一年的活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七月一日的加拿大国庆节,另一个是农历新年的春节晚会。协会需要基金,七月一日售卖中国食物,如炸春卷、炸云吞、炒饭、炒面,是我们协会基金的一大来源。老外特爱吃这些东西。包春卷是件有趣的事。以往包春卷是执委动员大家(约30人)午夜一起到一间中国餐厅包,因为必需等餐厅收业后才能腾出地方给我们工作。每回我们约包二千来条。有些负责包,有些负责炸,一直闹到临晨三点。其中破的、烂的,还真不少。隔天九点前又得回去把凉了的春卷收入盒子,放入冻箱待用。
我家老朱是搞自动控制的,对产品要求精确和高质量。他说这包春卷的程序必需改进。一年我当了主席,老朱建议我以新风格、新姿态把协会办得更好。老朱和我一起出点子,我负责执行。我们俩大刀阔斧把包春卷的工作转移到我们家。老朱搞一个两百条春卷的配方,先在我们家做个试点。买了包菜、胡罗卜、粉丝等,招了几个好友开始行动起来。老朱当品质控制总监,我负责炸。结果,出炉的两百条春卷长短、颜色、大小真是一流,老朱高兴地说:条条真如十七八岁的姑娘呀!那天我们几位好友享受了一顿丰盛美味的春卷大餐。
七月一日国庆节当天,热心的协会会员约五六十人,一早都到市政府指定的公园撘棚子,送来预备好的半成品食物,大勺、大锅等用具,准备大战一番。男生负责炒面、炒饭。女生负责传递、售卖。记得有一年的国庆节(老朱的两百条配方还没出炉前),我们的春卷确实有质量的问题,大、小、长、短、瘦、扁都有,好几个老外吃后回来投诉:"There is hardly any filling in your spring roll, only air!"。意思是:春卷的馅太少了,里头都是空气!我们只好向他们道歉再道歉。原来有一些会员为了赚多点利润,少放了一些“料”。虽然这义卖出点小问题,但这团队还是搞得红红火火,就像个大家庭。下午三四点钟,我们的食物通常就卖光了。为了慰劳这批义工,协会规定当天的傍晚,义工们和他们的家眷每人掏五元,由协会补贴每人五元,到预定的中国餐馆大杀一餐。这也是个庆功宴,餐完九点半后,大家都到河边看放烟花。去年的国庆节,我们就卖了近七千大元。这是集体的力量。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小小的沙尼亚发挥得淋漓尽致。凡是离开沙尼亚的华人,没有一个不怀念在沙尼亚的日子。
春节晚会也是沙尼亚华人生活的另一个亮点。执委们负责租个拥有舞台、厨房,可容纳三百人的大厅,沙尼亚的 Grace United 教堂就有这设备。春晚的当天,热心的会员一早便到 Grace United 教堂布置舞台,吊灯笼,挂春联,抬座椅和布置会场。每年总要有两个执委冒着风雪,到来回需开三个多小时路程的温沙巿(Windsor) 中国餐馆提取三只烧猪。这烧猪是晚会晚餐最受欢迎的一道。有一年,天气特别冷,气温又在攝氏零下十度左右,我们的烧猪来到沙尼亚都变成冻猪了。晚会晚餐莱单上还包括有:我们会员包的饺子,餐馆订的粟米鱼片、烧鸡、蔬菜等,共有十道。
晚会六点开始,舞狮是第一个节目,由市长或国会议员为狮子点睛开场。接下来是照桌子号码排队領取食物,就像国内的企业食堂。舞台演出八点开始,节目包括来自中文班的小孩,还有我们这批海外游子。有男声独唱、男女声合唱、乐器表演、民族舞蹈等等。来自越南的朱凯文,台湾的李珍妮都是唱歌高手。唱的歌曲多选自电视或电影主题曲,旋律优美动听,但歌词皆是花前月下的情啊,爱啊。有一年,为了创新,改变演唱风格,我们选了一首“长江之歌”,由来自北京的三军和四军两兄弟领唱。四军有一副男高音的好嗓子,在北京也学过声乐。当晚,这首高亢激昂,充满活力的“长江之歌”震撼了台下的所有听众。人群的欢呼,热烈的掌声,充满了整个大堂。来自台湾的丽珠说:“这是我这一生第一次听到最好听和振奋人心的歌”。这也许是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徵兆吧。
我们协会现已有一百二十多家会员。来自香港、越南、新马、中国、台湾和牙麦加。早期台湾来的大半已退休。現在的执委百分九十来自中国大陆。如今我已属元老级,但看着这协会还能继续在海外为中华文化和新移民尽点微薄之力,心中也感到欣慰。
2012-01-30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1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31, 2012
2012年1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3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