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改制。马华。帮凶?

── 颀 洋 ──


  先说日本的靖国神社。

  这座其实是祭殿的建筑物,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的黩武军人的亡魂,其中多数是在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战死和该死的日军官兵,包括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在日本的极右派份子眼中,这一大堆被崇奉的死人,全是日本的爱国烈士;然而,在受害的各国人民看来,这间金玉其外的招魂屋,十足是邪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祭祀对象都是罪大恶极的军国主义丘八。但即便是受害者,也有认贼作父的,如台湾的前领导人李登辉,就曽不止一次到靖国神社去参拜。

  走笔至此,言归正传,还得细说从头。

  追本溯源,我国华文教育“大祸临头”,始于1951年的〈巴恩报告书〉。这份溶合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官方文件,是向我华校发出的第一道催命符,意图以英文和马来文,逐歩取代华校原有的母语教学媒介,达到最终消灭华文教育的目的。为着加速这一进程,此后政府还陆续颁布了〈1954年教育白皮书〉、〈1956年拉萨报吿书〉、〈1957年教育法令〉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殊途同归,尽是〈巴恩报告书〉的翻版,目的只有一个:逼迫华文学校早日入土为安。

  一直到了独立后的第三年,袍笏登场的教育部长拉曼达立,于1960年2月18日宣布成立教育政策检讨委员会,说是要检讨〈1956年拉萨报告书〉。委员会的9名成员,包括了马华公会的三个高层领袖:梁宇皋、王保尼和许金龙。同年8月4日,〈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简称〈达立报告书) 正式出炉。翌年10月21日,国会不屑于华社的强烈反对,在一大群联盟(包括马华) 议员的欢呼声中,通过了〈1961年教育法令〉,正式予〈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以法律的包装。

  这份自始至终有马华为之撑腰的法令,不仅仅是翻版的、更是加料的〈巴恩报告书〉。它在绪言中刪除了〈1957年教育法令〉中所规定的“维护和扶持我国非马来人语文和文化的发展”这个重要部分,却塞进了“逐步发展一个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教育制度”这一段文字。如今的所谓国民型中学,便是当年在这段文字下被改制的华文中学。

  那时,华文教育处在白色恐怖的灾难期。马华是成员之一的联盟政府,采取行动对付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先生,吊销他的教师注冊证和褫夺他的公民权,而教总顾问严元章博士,则被永远禁止进入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

  同时,马华各级领袖们,从中央到地方,勤勤恳恳地配合政府的宣传攻势,一唱一和,相继通过电台、报纸、传单、小冊子……等渠道,敲锣打鼓推销华文中学改制的“好处”和“保证”,说什么改制后学费減少、出路增加;又说什么改制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华文……等等甜言蜜语,说得天花乱坠。正是在马华的推波助澜下,多数华文中学的董亊部,既顶不住威迫、又经不起利诱,于是接二连三都接受了改制。

  事隔半个世纪,如今回看当年的那一页历史,有人说马华是华文中学改制的帮凶,有人说不是。其实,这是一体的两靣,正如日本的靖国神社,有人说被供奉的亡魂是死有余辜的战爭罪犯,也有人说是高山仰止的爱国烈士。

  客观地说,给马华硬扣帮凶的帽子,是一靣之词,对马华有欠公允。相对而言,从执政团队中如巫统、民政、人联……等同志党的角度来看,马华不啻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忘我英雄!站在国阵政府的立场说,马华更是大义灭亲、功标青史的无私功臣!帮凶?那是华社说的,类归民间舆论,少了官方价值。然而,即使是华社,也有例外的:〈达立报告书〉起草人之一的马华代表王保尼先生的亡魂,不久前被招进了我华团的文物馆,在专为他而特设的纪念厅里坐镇,供乡亲的子弟们世代缅怀、恭奉。恰如李登辉,是受害群中的另一个异数。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3月22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2, 2012
2012年3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