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重估华文的国际地位

── 刘锡通 ──


  一间跨国公司计划在旅游业上到中国大陆去大开拳脚,委托了我的事务所将一些英文合同翻译成为中文,并替它提供法律意见。这是以前少有,或从未有的事。从业务的角度看,这种委托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过,深入想一想.迹象告诉我们,世界已经在变,而且变得很迅速。在变的世界中,大家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说这种冲击是起自一股新风,我们纵使不知风从哪里来,也得探测风向哪里吹.并且须及时掌握充足的资料,分析及估汁这股新风所带来的影响。耍不然,坐失先机.我们就会措手下及来应付这新的局面。

  清末,当中国人口还在三四亿之间,同时大部分的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际,外国人已经对中国的庞大市场垂涎欲滴,最后还组织了八国联军,向中国大动干戈,迫使中国开放商口,以逐其掠夺中国市场之野心。

  时至今日,中国人口巳超出十亿,在检讨过去,中国似乎了解关闭自守到底是不能给中国带来经济实惠,因此最近以来,中国已经扩大视野,要在经济方面迎头赶上先进国家。这种信念,一旦贯彻,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国际秩序的重组。正如一位知名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费孝通所说:“中国经济的起飞,将把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一头真正的狮子,并令它的先进邻邦,相形见绌。他又说中国日后会有一条由现代城市构成的黄金海岸,一个有生产力的中部粮食地带,以及一个矿藏丰富的物资供应区,这几个资源地区配合起来,局面会比日本、香港、韩国及新加坡来得好。”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说:“中国领导人大胆的改革是国际舞台上一项意义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范围不限于中国,而预示着世界秩序的新时机和新的挑战。”而华盛顿邮报也评论说:“中国有了一种至少在经济领域内充分解放人民的能动力和发挥中国人才干的体制,它势必成为中国舞台上的巨大力量。中国的改革,将是二十世纪末的重大事件,其重要意义甚至可以与万里长城相媲美。”

  上述评论虽都是豪语或是赞美之词,但也并非毫无根据。中国借助了过去五年来农村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已开始迈向城市经济之改革,而且也表现出无比之雄心。最近中国已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以及开放十四个沿海都市作为向外通商之据点,最令人注意的是,中国已初步计划使二亿人口有足够的购买力来作为西方货品的顾客。这二亿人所提供的市场实应比清末中国全人口所提供的市场为大。故此,在争取中国市场方面,不但先进国家希望捷足先登,就算一些与中国有一层政治隔阂的国家,如以色列与印尼等,都想排除这层隔阂与中国直接通商。这种局面,不得不使世界各国对今后国际政、经、文、教形势作出一种重估。

  论起国际经济形势,近年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评论说世界经济中心,已开始由欧美转移到亚太区,而这区域也确实有骄人的经济成长率。这种现象若配合了中国的灵活对外开放政策,今后的亚洲在经济作为上,将是无可限量的。

  亚洲经济的蓬勃也意味着亚洲国家语文使用的推广,从而加强它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洲的所谓五条龙(五个在经济发展有成就的国家或政府)里,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具有使用汉文历史背景的地方(如日本、台湾、南韩等)。假设中国与日本、南韩通商,其使用中文将无困难。假设中国与台湾言和,其语文与科技的发展前景将会是锦上添花。假设中国人有一巴仙人口具有到外国旅游的潜力,世界各国的机场、旅店以及一些旅客必到的地方势必广用中文。至于其他一些竞相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在大势所趋之下,也必然使用中文。在这样的一个局势里,我们又应该作怎样的准备呢?

  百年来,英文被视为国际商用语文及科技语文,因此讲究现实的人都抛弃母语蜂涌地去学习英文,这是现实所驱,非效忠英国,因此情有可原。今后除了英文之外,中文是否也一样派上用场?让大家都撇开情绪,认真的重估一下吧!

(录自《理的求索》,1994年10版)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7年02月10日首版 Created on February 10, 2007
2007年02月10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1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