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路上拾遗

── 陆 易 ──


路不拾遗的故事,述说古代社会风气良好,掉失的遗物,回头寻觅,仍会拾回。古代社会安宁,人流不多;现代社会,复杂多样。偶而读到报载,好心人拾得财物归还物主,一般上,现代人多是路上拾遗。

路上见到五分、一角,如果看到掉钱的人,你会帮他拾起。除外,设想失主会回头寻找,路不拾遗,让钱币留在原地。但是,许多人都不晓得什么时候掉了钱,回头寻觅五分、一角,几率很低。因此,行人不路上拾遗,清洁工人也得路上拾遗。

如果你在路上掉了帽子、围巾等穿戴衣物,除了被风雨吹走,当成垃圾收拾了,通常都能回头找到。常常见到路旁的栏杆木柱,挂着人家掉落的帽子和围巾等,盼待物主会来取回。有时,物主不在意,也可能忘了掉落地点,这些栏杆上的失物,挂了许久都没人认领。

有一次,从银行服务柜台出来,见到地上有一小叠纸币。拾了上来,正巧一个人走来,以为是他掉落的,拿了给他。他收了去,一声回应也没有。朋友怪我太冲动,不应当随便把钱交给人。确实,拾到钱财,不可大意,应当交给银行或者邻近公司的职员。真正掉钱财的失主,应当会就近询问,取回遗物。

许多公共机构,都在保安职员办公处,设立失物待领的角落。有一回,在某大厦里的银行领款机,办完手续,忘了带回雨伞。第二天,询问保安员,保安员指点我去失物待领处。到了办事处,职员搬来了许多雨伞待认。有的雨伞已经多年没人认领,是失主不懂有失物待领处,还是人们都不把失物放在心上?

路上拾到的遗物,可能是搭车证或者是月票。通常人们都交给公车公司。有的为着方便,交给公车职员。许多失物,失主是不是领回,没听过相关信息。拾得五分、一角,上交只是自惹麻烦。即使拾到五元、十元,也难说上交是个好办法。如果是钱包,一把现钞,必是失主生活急需的钱财,应当不怕麻烦,设法让失主认领。

一个朋友在行人道旁,见到某超市的职员证,把它挂在铁柱上,方便失主回头寻找。后来,觉得有点不妥。想到可以多走几步路,送到超市。到了超市,还未开店。敲一阵玻璃窗,见到有职员在整理货品,却没听到声音。朋友不想久留,便到门口把职员证塞进去。职员证掉进门内地上,反面朝上——一不留意,可能被踢走。朋友试着推门,看能不能伸手进去反转职员证。没想门是虚掩,便把职员证正面翻上,摆放个比较明显的位置。后来进门的职员,应当会拾起来,还给失主。失主得回职员证,可以免去重新申请职员证的麻烦。失主应当会感谢拾起职员证的同事,路上拾遗的人,没人知晓。

我家附近的一个邻居,经常带了超市的塑料袋,一路拾起路旁的纸屑。有的时候,他到邻近运走,也是一路拾荒。清理环境的一小点工作,精神令人敬佩。

某一次,路上迎着一位妇女,一路在草地拾起纸张,装了一袋废弃的报纸。走近时,原来是个50岁左右的华人妇女。50岁左右的华人妇女,特别是从中国外来的妇女,陋习很多。这么一位拾遗人物,料想不到,人的善丑,不能一概而定。

路不拾遗是社会风气,路上拾遗也是社会风气。一两个人的行为形成不了社会风气,但是,只要成了习气,耳闻目览,别人也会学着做,影响着社会风气。

2020-12-08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0年12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on December 8, 2020
2020年12月0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8,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