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精通双语

── 余 雪 ──


“精通双语”,原本涵义广泛,时下用意却很狭隘。“双语”并不泛指任何两种语言;它不是英语和马来语,也不是华语和马来语,通常都隱约指称华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过去华语是先学用的语言,这些年来,增多了英语是先学用的语言的情况。

学用语言,由听入手,再学讲话。读和写是对着文字说的,有一些语言没有文字对应。华语和英语,都有文字功能。会听会说华语(或者英语)的人,通常也有读和写华文(或者英文)的能力。本文着重语言上的精通,简略文字方面的述说。

从小开始,人们先学会听和讲一种语言——母语。如果也学会听懂另一种语言,应当说是懂得两种语言。听懂某种语言,只要多加练习,很快就会讲好那种语言。懂得两种语言,重要的是听懂第二种语言,能说第二种语言是次要的。事实上,许多人听懂第二种语言,同时也会讲第二种语言。

懂得听和讲两种语言,多加运用,能够达到熟悉两种语言的地步。但是,怎样才能说是熟悉两种语言?

人们通常不留意,从听到懂,从意识到讲话,都依靠头脑的活动。思维活动,是语言听讲的重要过程。语言经过思维活动,才能听得懂,才会讲得通。也就是说,运用一种语言,就要用那种语言思维。比如,从小开始学会某种方言的人,就会用那种方言思维。如果熟悉两种方言,脑里就有能力运用两种方言思维。不过,思维活动,都是运用一种言语进行。当你熟悉两种方言时,应用那一种方言的时候,脑里就进行那种方言的思维活动。当你转用另一种方言,思维活动就转用另一种言语进行。(按:各种方言,都是语言。)

当我们讲用华语时,我们就用华语思维。当我们要讲回方言时,我们就用方言思维。只要熟悉两种语言,脑里就能迅速的转换思维的语言。时久不用一种方言,重新讲用时,会有一小段迟疑的恢复过程。对于不熟悉的语言,思维过程缓慢,听不快,讲不流利,有时要在脑里通过熟悉的语言,翻译转换成想用的语言。语言的熟悉的表现,是不需通过转译过程,运用通畅自如。

懂得双语的人很多,可是,各人掌握双语的程度不同,真正熟悉双语的不多。华校出身的人们,会用华语思维,至于应用英语思维能力,看各人的训练和修养的境界。同样,出身英语是第一种语言,熟悉双语的人才也不多。熟悉两种语言,要具备应用两种语言思维的能力。

熟悉两种语言,同时掌握读写文字的能力,又熟悉对应的两种文化,才有精通两种语言的条件。对其中一种文化有排斥心理的人,不能达到精通双语的地步。人们需要经过长年的辛勤锻炼,才有精通双语的基础。现在一般说的精通双语,不一定是真正具有精通的水平。如果自称精通双语,可能过份自夸;如果说某人精通双语,可能是着意在奉承拍马。

2015-8-11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5年8月11日首版 Created on August 11, 2015
2015年8月1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ugust 11,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