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介绍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巨著
——《林海风涛》

── 王翠兰 ──


这是一篇导读稿,不是评论文章。篇中的观点和感想,纯属个人,与作者(流军)无关,特此声明。

  1. 为什么选读这本书?

    • 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我是个40后,在我成长的六、七十年代,本地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我略有所闻,但是对于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左派思想,尤其是在森林里活动的马共分子,始终感觉神秘。这层神秘的面纱,在2013年到勿洞旅游之后,掀开了其中的一角。我想这本书有助于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虽然它只是一本小说,讲的是“故事”,但是,作者在后记中说这是历史题材,不能离史实太远,因此,我相信内容的真实成分是很高的。
  2. 马共历史简介

    • 马来亚共产党,成立于1930年4月30日。当时,马来亚是英国殖民地,当地的共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支部,名为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共建立人民抗日军,与英军联手,进行抗日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力。日本投降后,马共走出森林。
    • 1945年,马共开始转为展开反殖民活动,进行罢工、罢课,与英殖民政府关系日益紧张。
    • 1948年,英殖民政府取缔左翼政党,马共转为武装斗争,再度走进森林,展开游击战。
    • 1955年,马共与马来亚自治政府在北马吉打州的一个小镇-华玲进行谈判,最终因双方各自坚持,互不让步,谈判破裂。(因为英国人从中作梗,东姑坚持要马共缴械投降,走出森林,虽有特赦,不过放下武器的马共人员必须接受调查或受一定时期的拘留;同时完全否定马共可成为合法政党。由于当时联盟政府无法接受马共不用“投降”字眼等的要求,和谈破裂。)
    • 1961年,中共大力支持东南亚各地共产党,给予大量的武器、经济、技术、粮食援助。
      毛泽东曾经这么写道:“马来亚的侨胞用一切力量援助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 1980年代,邓小平上台执政后,中国政府宣布停止输出革命,断绝一切对东南亚各地共产党的援助。(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李光耀先生说中国必须停止革命输出。邓小平问:“你要我怎么做?”李光耀大胆地说:“停止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
    • 1989年12月2日,在泰国政府的见证下,马共与马来西亚政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放下武器宣布“解散”,正式结束了长达41年(从1948年开始)的武装斗争。(马共认为他们没有赢得革命,但也没有因投降而蒙羞。)泰国给愿意留在泰南勿洞乡马共根据地的前马来亚人民军成员建立4个新村,都叫和平村,现在已经成了旅游胜地,由朱拉蓬公主赞助管理。
  3. 精彩情节:

    本书从一场为了取得武器而展开的伏击战写起,到马共战略北移结束,共11章(伏击战,北征指挥部,雷公山,燕子洞,六支机关营,知了密室,三剑客,纵虎归山,餐风饮露,包羞忍耻,披雅密)。

    由于本书人物众多,无法一一地介绍,所以,我把一些关键人物穿插在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中。

    我先谈谈书中的两场战役,这两场战役都是为了取得武器,但是结果迥然不同。

    1. (一)第一场伏击战,因为用抗日时期留下的手榴弹失灵,夺取英军武器的目的无法达成。这一仗,损兵折将,本来以为会被处罚的主将马超英,却获得英雄式的表扬,只因他们鬼使神差,击毙了英国驻马最高专员葛尼爵士。这个葛尼爵士,在军警的重重掩护下,本来可以逃脱,吊诡的是,在双方激战中,他竟然自己打开车门,走下车来,结果当场被击毙。

    2. (二)第二场伏击战发生在雷公山:马共成员增加,但是枪支不足,有些只能分配到大刀和长矛,因此,他们计划抢夺近打路警察局军火库里的枪支。雷公山一战,由方明皓领导,事前花心思做足功课,采用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策略,袭击敌人军火库,取得大量的枪支。不过,为了避开敌人可能展开的报复行动,他们决定撤离到燕子洞。

      人物介绍:方明皓(第二区队副队长兼司令员):我认为可以用“侠骨柔情”来形容他,为什么呢?他本来和一名女同志古晓云相爱,但是后来被调离,自此失去音讯。方明皓在当了记者后,以笔名“怀古”写了许多针砭时政的文章,可见他对古晓云不能忘情。就因为这个笔名,让古晓云找到了他,写信给他,表明自己不适合革命的生活,做了逃兵,但是在情感上永远忠于方明皓。如果方明皓愿意,他们可以一同到外国留学。方明皓知道大事不能糊涂,长痛不如短痛,就回信表示时局动乱,客观现实不允许和她比翼双飞,毅然斩断了情丝。

      方明皓也是智勇双全的人,在雷公山抵抗英军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做事深谋远虑,他曾说过:“做事要往好处想,也要往坏处想,心存侥幸是行军的大忌,没有十分的把握就得考虑再三。”

    3. (三)北征指挥部:葛尼爵士被击毙后,新上任的钦差大臣邓普勒将军成立了剿共局,颁布两项政令:

      • “猎豹行动”,出动飞机大炮追剿马共游击队。
      • 推行“新村政策”,杜绝马共的信息、情报和粮食物资来源。

      (新村政策指的是英殖民政府把数十万户村民逼迁到经过特别设计的,围着双重铁刺网的所谓新村里。他们原有的房子和农作物全被烧光捣毁,凡有亲共嫌疑者都被捕入狱,死在监牢和被驱逐出境的不计其数。各个村镇的马共地下组织相继瓦解。)

      这么一来,马共游击队一筹莫展,只好进行战略大转移,把部队北迁到马泰边境的雾边山区,利用国界的地理优势重整旗鼓,继续和英军作战。

      在北迁政策方面,本来策划了两条路线(金沙北征线,霹雳通道),但是,石扁担又提出了一个备用方案 - 罗铁砂路线。

      人物介绍:石扁担(军事教官兼顾问),尖嘴猴腮,其貌不扬,但是在练兵场上法纪严明,号令如山。他培育了许多优秀战士,如马超英、马超雄、陈晓岚、方明皓、罗铁砂等。石扁担见过大场面,但是,他很谦虚,例如他在第一场伏击战进行之前曾对马超英说:“练兵场上我是教官,是顾问,但是在战场上我是学生,这场仗能不能打,怎么打得由你老马拿主意。”

      石扁担深谋远虑,对北征指挥部指定的路线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时局瞬息万变,数百人跋山涉水走几百里路,粮食物资单靠“小解放区”(马共在某些地区种植粮食,如稻米、花生、蕃薯、玉米等,自食其力。)很不实际也很危险,只要一个站出问题,数百人就得饿死。他认为路线不能硬性规定,遇到困难或遭遇强敌截击时,指挥员或队长有权改变行程。

      人物介绍:罗铁砂(第二区队副队长),外号“老山精”,是熟悉森林的识途老马,方向感强。他也是植物专家,森林里哪种树哪类草有毒不能吃,哪类野果野菜可充饥,他了如指掌。

      这样的一个人才,却没有遇到伯乐,在六支机关营当炊事员。因为那不是一个重要职务,所以,聪明的方明皓很轻易的就把他挖角过来。在他的指引之下,方明皓绘制了北迁的“罗铁砂路线”。这条路线,虽然绕了一个大弯,比北征指挥部所绘制的“霹雳通道”远了一倍半,然而可避开敌人的追剿。

    4. (四)燕子洞:部队北迁这个战略转移关系到马共的革命前途,因此马共成立“北征指挥部”,由中央直接管辖,任务是协助各支部队解决北上路线和粮食物资问题。总干事是陈雁。

      方明皓等人决定走罗铁砂路线,需要盐巴、红烟丝和治疟疾的金鸡纳霜三样东西和森林里的游猎民族阿沙族交换粮食。结果方明皓等人不但完成任务,还制造假象,让敌人以为马共藏身于乌鸦山,出动森林部队,飞机大炮围剿。

      人物介绍:陈雁(北征指挥部总干事长/霹雳州南区副书记兼中央候补委员):原名陈晓岚,书中用“明眸皓齿,聪明睿智,温文尔雅,仪态万千”这四句话来形容她。她办事沉着稳重,敢做敢为。她善于用人,手下有几个高人为她出谋划策。在战场上,她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每次出击都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她最初很钦佩杜越明的知识,两人志同道合,结为夫妇,但是,日子久了,发觉彼此的性格和兴趣迥异,她毅然提出离婚。离婚后改名陈雁,人如其名,大雁高飞,展现雄才大略,被总书记赐以“革命的百灵鸟”雅号。

      蓝国瑞来插队由陈雁推荐并一手安排,引狼入室,罪不可赦,上头一旦追究她担当不起。为了自保,她吩咐知情者说话小心,最后,她还对杜越明晓以大义:“夜长梦多,一颗子弹结果了他干净利落,拉得太久后果不好收拾,对中央对党还有你我都不利。死无对证,减少了许多麻烦。”这个女人的城府之深,可想而知。

      人物介绍:杜越明(第六支队队长兼司令),以和为贵是他处事的座右铭,例如在讨论罗铁砂路线时,他说:“你们指挥部指定的路线我基本上同意,不过,罗铁砂是老山精,他策划的路线我想是可靠的。”两面讨好,不得罪任何一方。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做事很有原则的人。

      杜越明袒护叛徒蓝国瑞,他说:“没人亲眼看见那些小石子和枯树枝是蓝国瑞刻意放上去的,只是猜测,立不住脚。”

      最后,证据确凿,群情激愤,杜越明才设法安抚众人,呼吁大家冷静,坦承蓝国瑞确实犯了不可原谅的大错,他们会研究怎样处理,并请大家去吃咸鱼饭,饱餐一顿再说。

    5. (五)知了密室:这个组织的设立,是因为英国人在亮山建水坝,准备切断南北通路,把马共困在当中,方便围剿和歼灭。马共中央将计就计,在每座河坝沟工地都安插了人在那里工作,这些同志们像蝉(知了)那样带保护色藏在树干上。由于河沟坝工地都有军警和特务看守,为保密起见,非到必要时不能启动。这就是“知了密室”。

      “知了密室”是为了这次的战略大转移而设,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

      • 安排流亡印尼的同志到燕子洞集合插队。
      • 协助方明皓在雷公山取得走“罗铁砂路线”所需要的盐巴、红烟丝和治疟疾的金鸡纳霜。
    6. (六)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七、第八和第十章(三剑客、纵虎归山、包羞忍耻),也即是从叛徒蓝国瑞的出现开始。蓝国瑞刚刚来插队,但是由于和郭晓松、杜越明的交情,一下子就被委以北征顾问兼政治参谋的重任。郭晓松和杜越明二人就这样一步步落入他的圈套中。蓝国瑞主张走“霹雳通道”,马超雄和石扁担担心粮食和安全问题,但是蓝国瑞说他熟悉那条路线,肯定安全,如果粮食有问题,才改走罗铁砂路线。杜越明也认为他“见多识广,错不了!”

      蓝国瑞的计划围绕着他为了此行而带来的二十多条海军牌名贵香烟。其实早在他自称是上等烟鬼,带来二十几条上等的“海军牌”香烟时,石扁担就起了疑心,但是看到他的食指和中指的指甲呈黄色,就确认了他是超等烟客。不过,他和杨阿八都注意到蓝国瑞虽然烟不离手,但是每根烟抽不到一半就捻灭,有时点燃后就一直搁在烟灰缸上。

      蓝国瑞通敌的手法其实非常简单,他们三剑客经常在晚饭后出来散步、抽烟,然后扔掉烟盒和里头的锡箔纸。细心的石扁担和杨阿八因为已经对他起了疑心,因此发现这些放在大石头或枯树干上的锡箔纸都用小石子或小树枝压着,应该是担心锡箔纸被风吹走。他们悄悄地收起这些“可疑物品”,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那个爱管闲事,卖弄小聪明的杨阿八破解了其中秘密 - 锡箔纸在阳光直射下闪闪发亮,空中的直升机就知道他们的行踪,难怪他们一路走来总有直升机像幽灵似的在上空盘旋。

      蓝国瑞知道敌军的轰炸行动即将开始,他自告奋勇要成为过河的先遣队,企图逃之夭夭。石扁担早已洞悉他的诡计,临时转移过河地点,才免于全军覆没。但是,由于英军出动了直升机、轰炸机和森林野战队,马共在此一役中还是损失惨重,总共牺牲了63名同志,重伤2个,轻伤8个。石扁担沉痛地说:“好好的一支团队,弹指间就牺牲一半,可悲,可悲啊!”

      在石扁担揭穿了他的阴谋之后,郭晓松和杜越明无法相信,仍然袒护他。蓝国瑞捶胸顿足,表示暴露行踪,犯了大错,怎么责罚都接受。他还解下佩枪,表明不配当顾问。这番表白,还博得杜越明的赞美,说他“敢作敢当,有大将之风。”

      郭晓松和杜越明念着兄弟旧情,不忍心对付蓝国瑞,可是,你听听巧言善辩的蓝国瑞怎么说:“我们根本没想到锡箔纸会反光,有人说我们别有居心,向敌人打信号,我们三个是支队领导,会做这样的事吗?无稽之谈,不值一驳。大家听就好,不能当真!”在短短的一段话中,连用3个“我们”,很明显的就是把好兄弟当作挡箭牌。

      由于以石扁担和郭晓松为主的两派意见相左,最后,大家达成的协议是暂时保住蓝国瑞性命,降为脚夫,等到了边区后才交由中央处置。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眼看着离集合地点披雅密越来越近,蓝国瑞伺机杀了碍手碍脚的熊大头和郭晓松。

      人物介绍:杨阿八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哨兵,但是在识破蓝国瑞的诡计这件事上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缺点是爱插嘴,爱卖弄小聪明,口没遮拦,爱管闲事,屡遭训斥却屡犯不改。罚站、写检讨、劳动改造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领导不喜欢她,一直把他当小人物看待。事实上,杨阿八念过中学,文化基础好,部队里像这样的人不多,可惜没有得到好好栽培。他很有观察能力,例如他凭着放哨时常常仰望天空,有一次见敌机不再轰炸远处的乌鸦山。判断杜越明派出去巡山的同志几天后就能回来,结果完全正确。许多领导都认为他无可救药,只有在一旁默默观察的石扁担对他的机敏的头脑和口才颇为欣赏,认为年轻人好强好胜不是大错,给予适当的批评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开窍逐渐变好。他还主动提出要杨阿八跟着他,以便可以时时盯着他,提醒他,帮他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人物介绍:郭晓松(政委)位居高职,但不是一个胸怀坦荡,高瞻远瞩的人,从以下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不同意罗铁砂路线,认为舍近求远,绕大圈子走冤枉路,而且粮食问题要靠森林里居无定所的阿沙族(游牧民族),没有十足的把握;最主要的是,罗铁砂本来在他的机关营当炊事员,被方明皓挖角,让他身居高位,现在又有很多人支持他的路线,郭晓松心里很不是滋味,担心日后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他在蓝国瑞叛变事件上有徇私之嫌,不明是非,说“烟盒空了随手丢掉,这也好大惊小怪?莫名其妙!”又说:“蓝国瑞已交回配枪,辞去顾问,自我惩罚,还要他交代什么?难道要磕头求饶?”袒护之情溢于言表。

      人物介绍:蓝国瑞是三剑客中的老大,年轻时工作积极,表现优异,无论是罢工、罢课、游行、群众大会都有他的影子,因此不久就被特务盯梢,被殖民政府逮捕入狱,直到日军南侵前夕才被释放。

      接着,蓝国瑞到雪兰莪出任州委副书记兼地下组织总干事,地下组织必须匿影藏形,隐姓埋名,因此,他的好兄弟从此就没见过他,只在剿共局文告中知道英国人悬赏十五万通缉他,这个举动其实是个假象,因为他已被英军收买了。他在陈雁的安排下到杜越明那儿插队,由于对蓝国瑞的信任,杜越明委任他为北征顾问兼政治参谋,换上军服,腰配手枪,和同样腰配手枪的杜越明和郭晓松平起平坐。结果,郭晓松和杜越明成了他的挡箭牌,替他背黑锅。

      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蓝国瑞能急中生智,随风转舵。这样的英雄,却走上了叛变的不归路!

      请看蓝国瑞的戏剧性表演:

      • “我疏忽大意,铸成大错,我心里也不好受。我罪孽深重,要我偿命,我泰然接受。枪毙、砍头、乱棍打死任由你们。可是我没有叛国叛党,只要不把我当叛徒,我死而无怨。牺牲了这么多同志,我对不起大家,你们即使不杀我我也没勇气活下去。老二,老三,你们保重!”他泣不成声,泪如泉涌。
      • “杜司令、郭政委,你们是我兄弟,我一生正义,两袖清风,视金钱如粪土,我的为人作风你们最清楚。我来插队是中央的安排,没想到会落到这般地步。悲哀,天大的悲哀!我为党出生入死,为人民为革命任劳任怨,最终落得个叛徒罪名,我不服气啊!

      接下来我们看看蓝国瑞更为煽情的演出:

      • “我我害死那么多同志,要我偿命我心甘情愿,死而无憾。我的话说完了,同志们,来吧!动手吧!”他挺起胸膛,摊开双臂,闭上眼睛。
  4. 对森林中景色的描写:

    本书有不少森林中的景色描写,如风声、鸟鸣猿啼、枪声以及各种山川地形、虫鱼鸟兽等,现在摘录几段文字与大家分享。

    • 山风飕飕,落叶飘舞。山窝那边猿猴啼得热闹,燕群披着夕阳像朵朵彩云,扑棱扑棱,掠过冈峦。啄木鸟此呼彼应敲得山响。那是天籁,是大自然为燕子洞奏起的黄昏曲。
    • 瀑布下有个湖,湖水清澈深不见底。成群的鱼儿挤挤插插,绕着涡流游来游去。湖长形,像条河向西边延伸。离瀑布渐远水渐浅。尽头是片卵石滩,水流湍急,哗啦哗啦的流向另一片森林。
    • 雁阵渐远,留下串串啼声,给大地撒下一片苍凉。
    • 枪声回响,山鸣谷应,整个密林幽谷簌簌颤栗。
  5. 在森林里行军的艰险与困难

    • 粮食:在森林里,粮食缺乏时,野果、野菜、蚱蜢、蟋蟀、蝎子和蚂蚁都成了可以果腹的食物,否则只有饿死。他们什么都吃,老鹰、蟒蛇、老虎、猴子、蝙蝠,来者不拒。
    • 武器弹药:敌军有精良的武器,马共则在无法取得供应的情况下,惟有截击兵车,把敌人的武器弹药夺过来。这必须有谋略、有胆识的人带领;在过程中,难免会有伤亡。
    • 虫蚁野兽:森林里有老虎、野象、野猪及毒蛇自不待言,而虫蚁尤为常见。被阿峇虱(shi)、鬼影虫,黑斑蚊等叮咬是在森林里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疏于防备或处理不当,可能死亡。尤其是黑斑蚊,是骨痛热的罪魁祸首,森林游击队的一大隐患,夺去许多游击队员的性命。
  6. 从本书看人性:

    人,无论有什么理想,无论有怎样的胆识、气魄,他终归是人,有和平凡人一样的人性:

    • 男女之情
      在枪林弹雨之中出生入死,今日不知明日事,但是,马共分子对爱情,对异性的爱慕和渴望,还是炽烈的,如:方明皓和薛娜本来为了测探敌情假扮夫妻,但是,郎有情妾有意,竟然假戏真做;但是,他们还是理性的做了避孕措施。只因马共男女可以结为夫妇,但不能怀孕,如果意外怀孕,也要把婴儿托付给村民抚养,以免影响部队安全。薛娜就曾无奈地说:“做妈妈是女人的骄傲,我还真想有个孩子。今生没这福分,来世吧!”
    • 阶级观念
      怀有共产的理想,但是仍然存有阶级的观念,大家并不是平起平坐的兄弟,也会欺压、排挤一些地位较卑微的同伴,如:杨阿八就被许多领导瞧不起,甚至经常被处罚。
    • 通敌叛变
      本来怀着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准备随时可以为理想而牺牲,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变节,成为害死许多同志的叛徒?
      蓝国瑞是个硬汉子,最初坚决表明绝不做违反原则,出卖人格,出卖同志的事,不在赏金诱惑下屈服。但是,他想到留在马共阵营不会有好下场,因为英国拥有强大的海陆空军,马共的造反不可能得逞。
      他的立场动摇,还有以下几个因素:1未婚妻甄红梅和他手下的三个人已被俘,2因为有内奸,英国对马共的北征路线了如指掌,3担忧被注射迷幻药后成个活死人,4五十万高额赏金让他动摇(英国情报局长皮尔逊精于攻心术,认为人人都爱钱,马共不爱钱是因为出价太少,没有吸引力。当数目达到能改变他的命运、人生的时候,他就会为你卖命。)
    • 徇私包庇
      作为一名领导者,当亲近的人出了问题时,也必须以大局为重,秉公处理,不能心软手软。郭晓松、杜越明和蓝国瑞因为感情深厚,对蓝国瑞的叛变一时无法接受;即使是证实了,也还是包庇,不忍心处理,以至郭晓松被心狠手辣的蓝国瑞杀害。最后,杜越明为了自保,才亲手枪杀了蓝国瑞。
  7. 感想:

    • 马共游击队被英殖民政府通缉、围剿,在环境恶劣的森林里战斗了41年,其间牺牲惨重,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承受的。例如方明皓等人等候多时到来的那队人马,320多人只剩35个,逃亡印尼回归的分队原本有百多人,最后剩下十多个。书中人物刘新运说得好:“打仗必有牺牲,伤心、难过乃人之常情,但要节哀自制,以免影响士气。”
    • 在2015年12月27日于南方大学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有人问作者,这本书对读者有何启示?我想,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去分析。我对书中某些情节有以下的感悟:
      • 我们在决定与处理重大事件时,要有几种假设,几个计划,给自己留后路,就如马共要迁移,策划了三条路线,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做法。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真小人,只怕伪君子。蓝国瑞能得逞,就是因为他的两个好兄弟太信任他,对他全无防范。
      • 不应以貌取人,也不可以地位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如罗铁砂和杨阿八。如果没有遇到能赏识、重用他们的人,终其一生就平庸度过了。
  8. 总结:

    在勿洞,见到马共储存粮食以及逃避敌人袭击的的地洞,身历其境,知道他们当年处境的艰险恶劣。在听到导游也即是前马共分子开玩笑的说:从前是“前进,前进”,现在是“钱进,钱进”时,我不知道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对比之下,他的心中是什么滋味?在和平村看到一些因战争而手脚残缺的,有家归不得的前马共分子,我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思索着他们如今是感叹青春时期的理想已然破灭,壮志难酬,还是庆幸自己依然活着?

    马来西亚学者庄华兴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说:这本书情节生动精彩、节奏紧凑明快,给读者很大的真实感,可以进一步改编为广播剧。我则认为拍成电视剧更有看头。你们认为在现阶段有这个可能吗?

(2016-07-30)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6年8月4日首版 Created on August 4, 2016
2016年8月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ugust 4,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