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开花结狗,十犬十美

── 陈定远 ──


开花结狗,十犬十美,团圆有余,吠吠扬扬迎新春,这些所谓的吉祥语或祝词,是最近在网上疯传的笑话。新加坡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戊戌年(狗年),有人别出心裁,以为很有创意,于是商场挂出“开花结狗”和“十犬十美”,让人看了十分碍眼,感觉似乎有些不伦不类,有点“狗”屁不通。

而在新加坡的所谓“唐人街”,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华人聚居的牛车水,也到处竖立了有关戊戌年生肖狗的平面的或立体的词语图像:立体的狗,凶煞人也;平面的贺岁语,很多却变成了口号标语,例如保家卫国、尊老爱幼和居安思危等,而不是充满节日气氛的祝贺词语。这些不合时宜不合场面的词语图像,也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和批评。

而在马来西亚,也有人拿了某一国际知名品牌的购物袋,上面印了一个大大的狗字,招摇过市。这狗字代表的是什么?代表走狗?狗日的?还是狗娘养的?名牌购物袋上印有大大的一个狗字,是不是过于突兀?显示出他的无知?

生肖虽然是一种民俗文化符号,但是了解中文含义的人会知道,含狗字的词汇很少有褒义词,用到狗字的词汇绝大部份是贬义的,例如走狗、狗腿子、狗养的、狗日的、狗头军师、狗皮膏药、狗改不了吃屎。日本人也有姓犬养的,感觉听起来并不怎么好听。带狗字的成语也太多了,例如:狗仗人势、狗屁不通、打落水狗、斗鸡走狗、狗血喷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挂羊头卖狗肉、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等,举也举不完。我在网上查了,带狗字的贬义词至少有一百多个,所以,切莫随意把一个大大的狗字印在购物袋上。

此外,最近新加坡文礼地铁站柜台的告示华文翻译也让人匪夷所思,英文告示明明白白写的是“这里不提供充值服务”(Top up unavailable here),可是华文翻译却是“在这里不可收拾”;另一句简单英文的意思是“这里没有零钱可找”,却被翻译为“小的更改无法在这里”(Small change unavailablehere),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欲哭无泪,气愤万分。

有趣的是,地铁站的告示也出现了新加坡少用的印度印地文(Hindi),而不是通用的淡米尔文(Tamil);既然用上了印度友族的语文,应该表示是要用新加坡的4种官方语文书写吧,可是这个告示却又偏偏少了新加坡的国语马来语。新加坡语言乱象丛生的众生相在这里集中表现,而且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新加坡华文频道新闻8频道里,还看到另一个地铁站同一告示的不同翻译。这里除了有英文、华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4种官方语文的文字外,还有印地语文,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而且其华文翻译也离谱之极,它被没头没脑地翻译成:没有增加钱的服务。哈哈,好笑!

新加坡的英文翻译中文,屡屡遭人诟病。较为轰动的一次是在2002年,发生在新加坡旅游局的宣传手册上,那是由不熟悉新加坡情况的中国人翻译的。

他把新加坡的中元节(即英文的饿鬼节,hungry ghost festival) 翻译成匈牙利鬼节,把英国伦敦德士翻译成伦敦马车(London cab)。

这些关于华文用词用语所犯的错误,和无厘头的中文翻译之所以会发生,基本上可以归咎为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的华文水平低落,以至于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肤浅;二是他们对华文的不够尊重,也不愿意重视华文。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精英,即“精通英语”的那一些人。

新加坡自1987年以来,便没有了华文学校,大部份新加坡华人开始集体放弃华文作为第一语文地位的努力。英文本非华人母语,却夺下了华文的母语地位,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成为华人的第一语文,华文退居第二语文,从此,华文水平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除了上述不尊重华文的例子外,最不尊重华文的例子也许要数新加坡旅游局。4年前,笔者发现新加坡旅游局的中文官方网站内容乃全盘译自其英文网站的内容,但是中文翻译的文句不仅不通,且错误极多,不堪目睹,例如他们把“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一端”这句英文,误译为“位于马来半岛的北端”等等。笔者于是撰文刊登在联合早报交流版,获得旅游局的回应,声称一定会改正中文网页的内容;然而两年后的一天,笔者再度上网,赫然发觉旅游局的中文网页内容,纹丝不动,维持原状,似乎是一副任你批评,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这显然是对中文极端不尊重的典型态度。笔者于是再度发文,旅游局除了道歉还是道歉,并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帮助,将网页搞好。笔者心里暗咐道:这么微小的、旅游局内部的事,也需要读者协助帮忙?不过,笔者最近再上旅游局中文官网,发现其中文网站内容已是焕然一新。

是的,华文“在这里(新加坡)不可收拾”,华文水平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在新加坡,精通华文确实是“没有增加钱”的机会,只有精英(精通英文的人)才有增加钱的机会。呜呼哀哉!

(原文刊于 2018-02-11《星洲日报·百思莫解》)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8年2月11日首版 Created on February 11, 2018
2018年2月1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1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