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华人乎新加坡人?

── 陈定远 ──


华文小学在新加坡自1987年开始凋零。由于大多数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去英文小学就读,华文小学招收不到足够的新生,逐一关闭,后来的华文中学,没有了华文小学提供的生源,也必然面临关门的命运。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没有华文教育,占新加坡总人口约70%的华人,集体选择放弃母语教育,而反对放弃母语教育的声音,微乎其微。

屈指算来,从1987年到现在已经30年了。如果7岁上小学读书,那么37岁以下的新加坡华人没有机会就读华文学校,换句话说,现在年龄在37岁以下的新加坡华人,都是英校毕业生。这些新一代的新加坡华人,在学校学习的第一语文为英文,华文则是学校里作为单科语文来学习的第二语文。

今天,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37岁以下的新一代新加坡华人,他们在语言、文化、思维和民族认同上的情况,和传统新加坡华人究竟有什么差异。

首先,在语言上,新加坡新一代华人的华文水平低落,方言在这一群人身上也几乎消失殆尽。自1987年以还,华文和方言已失去作为华人母语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式的英语,英语早成为新加坡各族群的第一语文。

新加坡政府虽然规定华巫英印4种语文皆为官方语文,但是,英语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语文,早已独霸一方,占据垄断的地位,其他3种语文只能靠边站,说4种语文仍是官方语文,其实只是说说罢了。

今天的新加坡,除了老一辈的华人能掌握流利的华文华语之外,年轻的华人都不重视华文的学习,没有学好华文的意愿。客观环境大大地有利于英语的学习,可说是处处以英语挂帅,人们普遍认为,英语不好就不会有美好的事业前途,因此普遍上鄙视华文,加上政府不鼓励讲方言,限制用方言,在官方场合禁用方言,让华人的华文水平更不容易提高,以致中学毕业以后,大多数的华人看不懂华文报纸的内容。

第二,在文化上,这批新一代的新加坡华人更为崇尚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肆虐下,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即便中国和日本的新一代,也多愿意接受西方文化,更何况在推行英文至上的新加坡。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多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不值一学,中华文化没有西方文化来得新潮。

华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华文水平的低落,加上没有学习华文的良好环境和意愿,更使新一代的华人难以接受中华文化,因而与中华文化渐行渐远,与西方文化渐行渐近,甚至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第三,在思维上,由于和西方文化接触频繁密切,与中华文化接触较少,英文水平较中文水平为高,其思维方式不免是西式的,观点是西方的。

第四,在民族认同上,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只认同新加坡,不像老一代华人那样,还认同中国,祖籍在中国。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大多不会说方言,大多不知道籍贯在何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总的来说,一个华文水平低于英文水平的新加坡华人,英语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一语文,甚至成为他们的“母语”,其西方文化的成份又多于中华文化的成份,思维方式又是西方的,不是东方的,在民族的认同上,又不认同其祖辈来自的中国,只认同新加坡,这样的新加坡华人,还能被称为华人吗?人们很难接受他们为新加坡华人,只能称他们为华裔新加坡人,或干脆叫他们新加坡人好了。

俨然,一个崭新的新加坡人已经诞生。他们的“母语”是英语,这是一种独特的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其中夹杂了许多马来语和闽南语。新加坡式英语的出现是必然的,它已为大家所承认,就如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和澳式英语一样,为大家所接受;新加坡人的文化是独特的新加坡西式的,思维也是新加坡西式的,民族认同的是新加坡而不是中国。这些独特性在在证明了崭新的新加坡人已经出现。

一个崭新的新加坡人的出现并非一定是坏事,也许他们不能为传统的华人所接受,因为他们身上流着的毕竟还是华人的血。

但是,是不是仍旧是华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能采取鸵鸟政策,欺骗自己,明明已经不是华人,还自慰欺骗自己说自己还是华人。

由华人变成非华人,不是一个人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它是由整个族群所决定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新加坡华人很早就放弃继续作为华人的权利,特别是在1987年,他们的务实精神让他们集体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一语文,放弃了华语继续作为他们的母语的权利。

反观在马来西亚,华人一路来都没有放弃华语作为母语的权利,一直为母语教育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为他们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停地努力,他们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华人。而在泰国,整个华裔族群心甘情愿被同化为泰国人,现在以泰国人自称为傲;另一边厢,在印尼,华人在苏哈多反动政权下被禁止学习母语,被强迫改名为印尼姓印尼名,有的甚至宁可没有姓也不要有个印尼姓,如今在新政权的统治下,印尼华人恢复了华人名字,恢复了华文教育,立志继续作为华人在印尼与其他族群和平共处。

(原文刊于 2017-07-23《星洲日报·百思莫解》)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7年7月23日首版 Created on July 23, 2017
2017年7月2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