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中国债务危机与债转股

── 陈定远 ──


中国债务总量近年来不断增加,以前少有的债务违约事件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有约十家企业发生了债务违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最近给中国发出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警告,若中国的债务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债务违约势必增加,违约的结果是许多企业倒闭,接着会有更多更大的企业倒闭,效果溢出国外,自会引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危机。

尽管中国的债务总量已达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237%,一般认为,这个比重是可以接受的,是在国家有能力管控的范围内。但是其实际总量还是惊人的,尤其是到现在为止,全球经济仍旧处於低迷不振的状态,中国经济继续下滑的情况下,全体需求不足,企业运营困难,难免会有企业,特别是非金融企业,由於它们在债务中所占比例最大,会亏损倒闭,以致债务违约,不良贷款大增。

债务总量大增,如何去杠杆,也就是如何减少债务和股金的比重,如何限制信贷增加,已成为当前国家经济筹划者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权威人士”认为:去杠杆是头号任务。“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年初曾经就此指出:“(我们)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通过债转股的方式作为去杠杆的一个手段也许是可行的,但以此来去杠杆,其牵涉到的问题也真不少。李克强说这话的时候,也许中国还没有敲定债转股的法规细节,要让债转股在中国市场化,让市场机制去完成这个任务,恐怕不是容易的事。

甚麽是债转股?债转股就是把债务转成股金(或股本),把债权人转成股东。这样,做成债转股的企业的债务会减少,股金会增加,债务和股金的比例就会下降,也就是做到了去杠杆的目的。但是,甚麽时候将债转成股最为恰当?甚麽时候才能把债转成股?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一家经营良好,杠杆率高的企业,愿意去杠杆愿意债转股吗?答案显然是:不愿意。而一家经营不善,杠杆率高的企业,随时会发生债务违约,自然愿意债转股,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或持债人,愿意接受以股抵债吗?显然,这要看这家企业的前景如何。前景好的,银行愿意接受它们把债务为变成股金,银行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前景不好的,银行不会接受债转股,银行宁可让债务变成不良贷款,让无法还钱的企业违约倒闭算了。

债转股措施的推出,实际困难很多。首先债转股的发生,一般都要在债务违规初始化,企业面临偿还债务困难时,加上银行因为本职业务是金融财务,其他业务是外行,银行又是最大的债权人,要银行接受债转股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市场违约大潮来临,债转股的需求大增,更是银行无法应对的。

西方国家自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风暴以来,由於一些大而不能倒的企业,因为债务违约而倒闭,对世界经济冲击太大,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曾经对债务违约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他们对实行债转股的一个做法是发行一种新型债券,叫做应急可转换债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通称 CoCo)。

这种新型债券的特点是:企业发行债券,向公众人士筹募资金,其中一个特别条件是,当企业面临严重资金周转不灵,频临债务违约,企业可以宣布这些债务即刻变成股金,债券即刻变成股票,债权人别无选择。这样做,让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可以逃过债务违约的困境,令企业不会因为债务违约而应声倒闭。

国际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便是此债转股债券的一个好例子。今年初,市场谣传德意志银行在该种债券到期付息时,因资金周转不宁可能无法付出利息,引起市场恐慌。后来,德意志银行动用54亿美元回购其债券,向市场表示德意志银行的流动性(即资金)仍旧充裕。但如果德意志银行选择“违约”,这些债券便自动转成股金,无需发放利息,也就没有债务违约这回事。

德意志银行推出这种债转股新债券,原意虽说是要避免在持债者之间发生恐慌,但银行本身可能就是恐慌的制造者。在金融市场发生严重状况时,当德意志银行发生巨大亏损时,如果持债者不愿意变成股东,争相抛售债券,可能引发更大的恐慌,恐慌由此扩大溢出,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全面崩溃。

(原文刊于 2016-06-18《星洲日报·百思莫解》)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6年6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19, 2016
2016年6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9,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