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守着一山绿荫

── 海 凡 ──


  离住家不远有座小山丘,建成为社区公园。山丘很小,差不多就跟山脚的十几层楼组屋比肩。而岛国最高的武吉智马山不过163.63米,这个百米左右的高度,相对而言或可称它为小山了。

  山是狭长条形,两头都是缓坡。这一带开发成组屋区前是山村,这个小丘本是树胶山,四十年多前发展时将它保留下来了。因此,公园虽小,却是矮青葳蕤,树高林密,那些巍巍耸立直插天际的大树,树龄都是耄耋之年了。

  我常到那里步行大半个时辰。这段由于疫情而使生活节奏缓慢下来的日子,漫步,让人得以捡拾指掌间不经心的流失,生活多出几许色彩——走道旁,大叶油草挤挤挨挨的如一毡绿毛地毯,每张叶片都神采奕奕的。三棱草举着带星芒的草籽,兴奋地就像举着烟花棒。开着紫红小花的蒲公英,圆圆的白绒球簌簌抖动,盼着随风出发。与童年时吃过的酸酸的野杨桃,甜甜的紫蓝浆果不期而遇。攀援类植物也来了,在草丛中穿行,示好似地勾肩搭颈。药用的忧遁草、白花蛇舌草、穿心莲……莫不是为着抗疫解毒,亦相偕到来?……更多不知名字的,星星点点的小花,在绿丛中,既羞涩又恣肆地竞放!

  为什么它們出现的那么不寻常?一边低头寻思,一边脑子里浮现“嘶嘶”作响的割草机,“咔嚓咔嚓”的大剪刀。严苛的管理规则,总是按照计划,定时定点地将草地贴泥削低,为灌木删伐塑型。草木们没有机会随性滋长,一切都只能老老实实,规规整整的。如今,铲草的客工被隔离停工了,管制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冒出多样共生的植株,生机勃勃,令人既错愕,又惊喜!

  有一条小路直达小山顶,花岗岩砌成的梯级蜿蜒盘曲,梯级两旁各用巨大的石块拦作路堤。这条一米多宽的小路,横贯整个山脊,再从另一头逐级而下。这些大石块看似开采后稍加工,再从他处运来,不少有着茶几般大小的切面,走累了可供歇脚休憩。多年的栉风沐雨,石块表面斑驳,脚边苍苔繁衍,处处是光阴烙刻的痕迹。在这里独坐片刻,仿佛与岁月相厮守,共呼吸。

xshoulvyin1.jpg

  我缓缓拾级而上,周围空气仿佛都被郁郁树影染绿了。在小径上流连,我不时停下来,在飒飒山风中聆听。这些大树会有记忆,它們伫立在这里,该体验过,阅历过多少雷电虹霓,又该有多少生灭枯荣想要传递。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时间的延续如河流,无始无终;它又像一张网,无处不在,无不覆盖,它的网线使人、物、事或相互接近,或彼此隔断,或交叉纠结在一起。在此刻,我和这些树木,就在这小山上同在。仰望高空中摇曳的迷离的绿影,以一种意在言外的方式交流。

  时不时在茂密的灌木丛中,传出“咕咕,咕咕”的声响,单调而洪亮,不像是发自什么虫豸。我几回涌起拨开枝叶一探究竟的冲动,终究还是压抑住,悄悄地走过,让它成为一个小小的隐密。

  在这段为了抗疫而阻断大部分社会活动的时期,有一类活动却明显增加了,公路旁、小公园常见徒步或跑步的身影。庚子年这场突发的大瘟疫,蔓延至10月底,全球已有4千5百万人染病,病殁118万人,数量还在逐日递增。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封城,强制隔离……应付新冠肺炎至今没有对症的治疗方法。唯一的解药就是自身的免疫力。而公认运动是加强免疫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在病魔阴影笼罩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约而同都动起来了。即便是被动的,也是积极的。当我在树林子里与其他健行者互相颔首致意,杂沓的脚步声中,口罩后“嗬嗬”的喘气声里,我们都暗暗做着与病毒周旋,共处的心理准备。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一再看见自己的渺小,一再体验生命脆弱的危机。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吟唱:“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钟声袅袅,摇撼至今。

  万物之灵并非坚不可摧。灾难是另类的启示录:如何去守护包含我在内的这个人类概念?人与人之间,怎么共建命运共同体?如何才能回归天人合一,物我相契?对孕育人类的大自然,怎么圆融相处,抱持一份敬畏之心?

xshoulvyin2.jpg

  小山隔着一道车声隆隆的快速公路,就是中央集水区的森林保护地。因此,在这里遇见猴群是寻常的。还看过大蜥蜴在小径上缓缓爬行,发觉有人,急忙攀爬上了大树。在山脚下几次碰见一群山鸡,大大小小七八只,料想鸡窝就在草丛里,周围野草披开一道浅浅的行迹。还有一回从身后灌木丛里,猛地窜出一头野猪,一溜烟朝山坡下奔去。联想到近期在社交媒体上传来的影像,阻断期间,水獭、野猴、野猪纷纷闯入了住宅区,甚至连医院、超市、地铁站也出现它們的踪迹。人们在议论,人类被困在屋里,动物们放大假,走出丛林,解放了!自由了!

  对野地上那些卑微的生命,没有了割草机,大剪刀,少了践踏的足印,它們不会要去搅扰谁,冒头非为冒犯,只是默默地为自由而恣意地生长欢欣鼓舞。

  至于小山上这些树木,却仿佛无关天时的寒暑,人世的变故。地老天荒,它們抱定信念,犹如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始终守着一山绿荫。

  中学时读过《陋室铭》,还记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恍如梦境般的葱茏苍翠当中,我却不由得想:“山不在高,有树则灵”。居室外有座小山,是生活里的福气。小山中有树木,环境,以至心境便都多了休养,复甦的空间,蕴蓄着盈盈的灵秀之气。

4-12-2020刊载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0年12月06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6, 2020
2020年12月0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6,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