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1980南洋大学的合并

── 朱永安 ──


  在1980年面对强权的最后通牒,南洋大学理事会和毕业生协会接受了合并,但却避开强权要彻底脱离南洋大学的终止南大,反而委婉地声明:十多年后南大将“随着南洋理工大学的成立”和“南洋理工大学将赋予南大新生命”。以“十年后云南岗上的只要有大学和‘南洋’二字,即可无条件的认成南洋大学”为大前提,漠视南洋大学的标志要素,结果是种下了可能导引多年后无稽复名和延史的祸根,分裂了不少南洋大学校友的同窗友情。请细读以下纪事,认清另起炉灶的南洋理工学院,不能被追封为至尊华社的南洋大学:

(1)“南大成了华族语言、文化和教育的象征──共产主义分子后来通过中华总商会,各宗乡会馆和学校董事会内的支持者,控制了这所作为华社象征的大学。”(见《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第173页)
(2)“……旨在配合南大新大统一招生之原则,……除非贵国政府有意漠视南大的创办宗旨,进而堵塞大马学生,尤其是华文独立中学的毕业生前往南大深造的机会,否则应安排继续允许南大在大马招考新生,每年录取更多联邦学生进入南大。”(《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464页:《针对南大停止在马招考新生华教团体呈备忘录于星政府》,马来亚联合邦华校董事总会主席与教师总会主席同启,1974年3月20日)
(3)“我决定把南大的教学语言改换成英语。1975年,在南大理事会一致同意下,我委派当时的教育部长李昭铭博士出任南大校友。……他的任务是把南大办成一所英文大学。事实证明要实现这个目标太难了,讲师无法适应,难以用英文教学。”(见《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第173页)
(4)“既然南大无法把教学语言改为英语,我于是说服南大理事和评议会成员,把整所大学连同师生一起迁入新大校园。……不管他们有多忧虑不安,1978年的新学年一开始,南大师生还是全面融入了一个讲英语的环境。”(见《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第174页)
(5)“如果合并是唯一的途径,那么为了保存南大的名誉,并确保其能继续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有贡献的角色,本人准备接受阁下的建议,把南大和新大合并起来,并且把各主要学系或学院安置在南大校园。”(《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55页:黄祖耀致函李光耀,1980年3月18日)
(6)“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无不深受震动,议论纷纷,咸认南大新大应独立发展,不能把南大并入新大。……南洋大学对于星马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她是星马人民引以为豪的千秋大业。这种人民对教育的热忱,不仅不应扑灭,相反的,应该发扬光大。”(《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87页:马华工商总会、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及其他华团九位代表声明,1980年3月26日)
(7)“如果南洋理工大学这个名称在感情上更能令人感到满意,就定下这个名称好了,……我相信,明确地摆脱目前的南大,学生和雇主都将会把南洋理工学院或南洋理工大学接受为地位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同等的高等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学院将设在南大校园里。……建立南洋理工大学的预定日期是1992年。”(《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57页:李光耀复函黄祖耀,1980年3月29日)
(8)“从社会观点来看,保留两间大学,也可以避免因为关闭了一间大学而产生的各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新大、南大相辅并存,共同努力,争取达到我国成为高等教育中心的目标,才是最好的方法”(《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66页:陈共存致函李光耀,1980年3月29日)
(9)“如果不彻底脱离过去的南洋大学,是没有可能挽救南大的。南大的学位就像贬了值的货币。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滥发学位给那些本来就不应该收入南大的学生,结果颁发给许多优秀学生的良好学位的价值,也受到怀疑。”(《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67页:李光耀复函陈共存,1980年4月1日)
(10)“我已建议我们彻底地脱离过去──一间收生和毕业水准底的南大。……最后一个选择提供了保存南大名字,并且在跟新加坡前途最有关系的情况下利用南大校园的最好机会。”(《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70页:李光耀复函连瀛洲,1980年4月1日)
(11)“南大理事会决定接受总理的建议……经慎重考虑下列各项因素:……(c) 优秀的‘高级水准’学生不愿意进入南大。(d) 如果让南大照目前的情况拖延下去,南大必将自灭。(e) 总理经保证到1992年建立‘南洋理工大学’。(f)‘南洋’的名称将可获得保存。……本理事会深信,到了1992年随着南洋理工大学的成立,南大将能遵照各创办人的愿望,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及大专教育作出重要的贡献。”(《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79页:南大理事会声明,1980年4月5日)
(12)“更希望各方期待的南洋理工大学,能够依时实现,届时,南大又可以赋予新生命,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进一步的贡献。”(《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南大从创办到被关闭重要文献选编》,第586页:南大毕业生协会声明,1980年4月23日)
(13)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14)1981年:政府在云南园成立了南洋理工学院。1982年:南洋理工学院开始,收生582名。
(15)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成为南洋理工大学。
(16)1995年:南洋理工大学的简称从“理大”改为“南大”;华裔馆开幕;新建的南大牌坊揭幕。
(17)1996年:南洋大学毕业生的名册从国大迁移到南洋理工大学。
(18)“两所大学合并后,我把全国华文中小学改成以英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华文作为第二语文。”(见《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第177页)
(19)“要是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恢复旧名绝对不成问题。”(见《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第176页)
(20)“真正的南洋大学历史只有一部,真正的南洋大学只有一间,从1953年开始,到1980年终止。”(《真正的南洋大学历史只有一部》支持者署名于http://geocities.com/ntunotnu.com。2003年2月12日)
(21)“拟议中的理学院、人文学院、设计传媒学院成立后,新南大再度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时,恢复正名南洋大学,是很自然而且可能的事,我不认为有什么阻力。只是我认为必须先搞好精神教育,如果新南大不能注入旧南大‘自强不息、力争上游、自力更生’的精神,虽然称为南洋大学,但是还会像一所冒牌学校,得不到旧南大人的认同。”(《联合早报》,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接受联合早报专访,2003年1月8日)
(22)“刚上任不足三个月,徐冠林就面对沸沸扬扬的舆论,……简介了南洋大学的创校史,并说如今竖立在南洋大学原址的南洋理工大学,已是前者的优秀继承者”(《亚洲周刊》,第54页,2003年2月26日)
(23)“槟榔屿南洋大学校友会,于日前的常年会员大会上针对过去一年多来,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有关南洋大学名称问题,通过提案如下:遵循本会宗旨,维护母校信誉,坚决反对任何现有大学以‘南洋大学’命名。”(《南洋商报》,2004年2月19日)
(24)“Once NTU has developed into a strong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strong faculty and students across all its different schools, we will be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assess, together with the NTU alumni, if the University should be renamed.”(《南洋理工大学第十三届毕业典礼徐冠林演讲》,2004年7月12日)
(25)“其实,理大与旧南大也没什么关联,除了说理大是座落在前南大的校园。旧南大既已逝了,就已不可能再重生,复名之说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说穿了,也不过是‘同名同姓’,却不同人的复制品!若现在理大更名为南大,会不会若干年后,旧理大生又会再要求南大复名理大?如此没完没了地循环,将又回到起点,何不让已逝的旧南大就此走进历史?这样,相信对新旧南大生都是较好的决定。毕竟,大家也无需再为更名之事而吵吵闹闹了。”(《联合早报言论》,2004年7月14日)
(26)“南洋大学‘已故’23年,它真正的历史有如刻在岩石上的事实,流传万古千秋,不再容许任何人,包括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友任意修改。……南洋理工于1981年成立,至今只不过是25年历史而已,岂能名正言顺地自称50‘大寿’?”(《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第5页,转载自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05年3月11日)
(27)“七十多位南大学长在一篇提为《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的联合声明中,词严义正为南大史期科学地定位:南洋大学从创办到被关闭,走过的历史从1955年到1980年终止。”(《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第1页:序,2005年4月14日)
(28)“南洋大学虽然只有短短25年的历史,然而它却是一间宣扬中华文化,具有崇高使命的最高学府。”(《南大历史只有一部》,第174页:编后语,2005年6月8日)
(29)“南大过去五十年的发展相当曲折。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南大也改变了方向和教学体制,先是改成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迄今先后培养了近十万名学生。”(《南洋理工大学建校五十年周年李显龙演讲》,云南园,2005年8月29日)
(30)“Nantah's source of students dried up, and standards fell. Eventually, Nantah had to be restructured. For a time there was a joint campu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fter which in 1981 Nantah became 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NTI), with the mission of providing quality practice-orient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南洋理工大学建校五十年周年李显龙演讲》,云南园,2005年8月29日)
(31)“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大学的消逝,是东南亚华教空前绝后的伤心史实,是官方蔑视华文教育的里程碑。正视这历史之伤是继往开来的前提,因为不尊重历史,就不会相信现在,也不会忠于将来。”(《南大心声》,第112页)
(32)“为什么不趁着大多数儿女还在,历史见证人还在,……南大精神还在,云南园情怀还未了的今天这个时刻,争取南大事件的解密,争取南大事件的历史诠释权。期望这有生之年,能让历史真相大白,是非分明;能让生者慰,死者安;能让浩然正气得以抒张,民族文化教育的尊严得到保存?!”(《南大心声》,第115页)
(33)“南洋大学虽壮年早逝;但南大精神却愈演愈烈,维护华教,发扬中华文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中国加速改革开放步伐,汉语科学性元素及人文价值,愈多被发掘,中文文化成为全球多元化的多股主流之一,并非遥不可及的事,而南大精神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大心声》,第164页:编后感言,2006年4月14日)

  1974年的统一招生,切断了南大的新生来源,1978年统一校园进行后,云南岗校园开始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两年内命终已排成定局。1980年的合并,是为了“办成一所英文大学”和“彻底脱离过去的南洋大学”,很明显的是当权者不允许南洋大学继续存在。在云南岗另建学院,是“跟新加坡前途最有关系的情况下利用南大校园校园”,不是南洋大学改称为理工学院。留住“南洋”名字,只是“感情上更能令人感到满意”,不是追崇南洋大学,更不是南洋大学的续办。

  南洋大学的瓦解可以分别列为四大项目。(一)南洋大学本身:强权以合并形式终止了南洋大学,虽然是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但南洋大学本身则从此走入历史。(二)南洋大学的师生:当时在职的教职员有得到照顾,被尽量收纳到新成立的国立大学里。南洋大学的在籍学生也通过统一校园,获颁国大学位。(三)云南岗校园:封闭南大牌坊,彻底地脱离了过去的南洋大学,改建为一间理工学院,为国家培养技术人员。(四)对华社的尊重:基於先贤创校的伟绩,尽量做到情理兼顾的地步,留住‘南洋’二字,将用为云南岗校园里新学府之名,给华社对南大的深切感情一点安怃。

  “南洋大学没有变成南洋理工学院”是确实不争的史实,2005年在南洋理工大学推动的“50年校史”,违背史实,遭受最大伤害的是南洋大学本身。李光耀做的是“彻底脱离过去的南洋大学”,不是李显龙讲的“南大也改变了方向和教学体制,先是改成南洋理工学院”。对南洋理工大学“不尊重史实的延史25年”,南洋大学校友理应戒而远之,洁身自爱。切莫在“留住‘南洋’二字”上无中生有,更不可引用超级的阿Q精神去歌颂庆祝:“南洋大学死里逃生,蜕变为青出于蓝的南洋理工大学”,阿弥陀佛!

  云南岗上有不同时代的大学和学院,可写成三节不同的云南园历史。南洋大学校友有不同时代的迁册,已经被收认为三间不同大学的校友。然而,真正的南洋大学则只有一间,从1953年开始,到1980年终止。

2006年11月18日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11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8, 2006
2006年11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8,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