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会
1953年,陈六使先生在南洋大学动土礼上说:“吾人已在此播下文化种子,吾华人之文化在马来亚将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共存”。六十八年后回望,我们在母校度过了满怀理想的青春,她形塑了我们的精神面貌,树立了自强不息的品格,为马新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南洋大学的命运多舛波折,于1980年被强行关闭。我们却无畏无惧逆流而上,写下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这四十年来,全球各地南洋大学校友会连续主办了十六届“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探讨华文教育发展和南大生安身立命议题,孜孜不倦。南洋大学在25年中为国家社会造就不少英才,在国内外学术界、教育界、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医学、法律、工农商等领域,秉承“南大精神”游学东西方,汇集了各民族文化,绽放出各式各样的文风异彩,遍地开花,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陈六使先生领导马新华人各阶层,历经千辛万苦创建南洋大学,在短短的25年岁月,栽培了一万二千多名南大人。2022年将是陈六使先生125岁冥诞暨逝世50周年纪念,饮水思源,缅怀陈六使先生倡办南洋大学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丰功伟绩,传承与发扬“南大精神”,成立“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是南大人最佳的回馈,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舍我其谁?没有陈六使就没有南洋大学,没有南洋大学也就没有后来的我们。在有生之年,让我们扛起“南大精神”的火炬,薪传八方,共同为传承民族教育和发扬“南大精神”向前迈进!
筹设“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的宗旨涵盖下列四点:
陈嘉庚与陈六使是关系密切的华社巨擘,对华社与国家民族的贡献厥功至伟,留下丹心片片。可惜的是,今有陈嘉庚基金,唯独缺少陈六使基金,情何以堪?当年筹办南洋大学时,草根如三轮车夫义踏、理发师义剪,舞女义舞等等,华社全动员,风起云湧,如火如荼,义无返顾。身为受惠者的我们,凛然大义岂可落于先辈之后?不传承,即错失良机,这是铁一般的定律。韶光如驶,时不我予,唤起心中的豪情壮志,当把余晖发光发热。母校培养了我们,陈六使荫庇了我们,我们亦当反馈社会,知恩图报,以陈六使与“南大精神”建立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在华教奋斗的道路上为下一代挡风遮雨,助一臂之力。
虽然校友们散落五大洲,但深信天涯若比邻,情牵天下。现在正值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与历史契机,以陈六使为中心与召唤,贯彻“南大精神”,以团结奋斗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年陈六使先生高瞻远瞩播下的文化种子已开花结果,正等待我们接手灌溉。谱写动人的乐章,为群伦立表率,超越历史,自强不息的“南大精神”得以长存,传颂百代,堪与日月争辉。让我们不忘初心,迈步从头越,全心全力,慷慨解囊,支持筹款运动,使“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阔步走上新的历程。
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工委会 谨启
2022年4月
筹募“南洋大学陈六使教育基金”工委会名单
顾问 | 蔡亚汉,陈炳丁律师,黄文华律师,黄志渊,赖永和,丹斯里林宽城,林金凤,林仲国,刘华源律师,缪进新,史进福,潘斯里魏顺莲,谢华谦博士,颜清湟教授,杨兴琳,袁国琛,张弼开,拿督张文强,郑东生,周增禧。(以姓氏拼音排序) | ||
主席 | 丹斯里林源德 | ||
副主席 | 林忠强博士 | ||
财政 | 陈培和 | 查账 | 李锦新 |
秘书 | 叶金辉博士 | ||
筹款主任 | 林顺忠 | 副筹款主任 | 陈再藩 |
宣传 | 许国荣 | ||
委员 | 岑瑞楼,王拾妹,王宝玉,陈昌新,张国樑。 |
管理细则
顾问 | 蔡亚汉,陈炳丁律师,黄文华律师,黄志渊,赖永和,丹斯里林宽城,林金凤,林顺忠,林仲国,刘华源律师,缪进新,史进福,潘斯里魏顺莲,谢华谦博士,颜清湟教授,杨兴琳,袁国琛,张弼开,拿督张文强,郑东生,周增禧。(以姓氏拼音排序) | ||
主席 | 丹斯里林源德 | ||
副主席 | 林忠强博士 | ||
财政 | 陈培和 | 查账 | 李锦新 |
秘书 | 叶金辉博士 | ||
委员 | 陈再藩,许国荣,岑瑞楼,王拾妹,王宝玉,陈昌新,张国樑。 |
另: 电子表格
主页 Home | 历史资料 History | 旧抄集存 Archives | 南大心声 Speak Out | 友谊邮箱 | 联欢会 Reunion |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2年04月05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5, 2022
2022年04月0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