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基金会会讯 第39-40期

李业霖书库揭幕礼 暨
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系列讲座(11)


李业霖书库揭幕礼
日  期: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时  间:下午1时45分至2时40分
地  点: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图书馆
主办单位: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新纪元大学学院公关处。

2017年初,新纪元大学学院有意认购本地史学家李业霖先生的藏书,因为其藏书丰富,其中不少珍本。经过接触后,获得香港的南洋大学校友林顺忠先生的认同,决定出资认购,再转赠新纪元大学学院。6月11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举行了一场“李业霖藏书转赠新院赠书移交仪式”。三个月后的今天,李业霖先生的所有藏书已编目上架,安置在“李业霖书库”内。新纪元院方特此举办“李业霖书库揭幕礼暨讲座”。

nj40p003a.jpg
左起:莫顺宗院长、林忠强博士、李业霖、林顺忠。

当天的出席者包括本会署理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刘贤镇夫妇、南大校友会前任会长刘庆祺、霹雳南大校友会周振禧会长、华社研究中心赵燊儒主席、雪隆福建会馆戴炳基会长、巴生中华总商会代表拿督卢顺荣、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张晓威院长、韩江学院马国辉院长、南大校友会副秘书陈庆地博士等。

新纪元大学学院莫顺宗院长致词表示,有位南大校友跟他说,李业霖先生有学问,林顺忠先生有胸怀,所以促成今天这桩美事。他想补充的是,南大有的是人才,虽然南大校友已上了年纪,但一个人的贡献在于意志与精神而不在年龄。正是前辈的学问与心胸,从陈六使图书馆、南大史料中心、方修文库、李业霖书库才会出现在新纪元大学学院。

nj40p003b.jpg
李业霖书库

新纪元大学学院理事会主席林忠强博士指出,这批藏书落户在新纪元大学学院,除了感谢李业霖先生,也要感谢林顺忠先生无私捐献。大学的生命在于研究,研究的核心在于图书文献。2015年,方修捐赠万册藏书,李业霖紧随方修步伐。书库的意义是珍本留在本地不外流,专业管理文化遗产,提供宝贵研究资料。他们树立了典范,以后有意赠书者可联系新纪元大学学院。为马华社会史学研究,注入史学研究示范。与方修的文库互相辉映。

林顺忠先生致辞时表示,去年4月获新纪元大学学院理事会主席林忠强博士的短讯,表示本地卓有成就的史学家李业霖先生,藏书万卷,建议他购买这批书赠送新纪元大学学院。他和李业霖是南大同一届的学生,早已久闻其名,就一口答应。他看了藏书书目,很惊讶李业霖先生凭着个人的治学精神与毅力,竟然有上万册藏书,这在马来西亚是个历史记录。身为南大生,他替李业霖先生感到骄傲,因为后者是南大精神的发扬人。如果李业霖先生回顾自己的一生,一定感到很欣慰,他与古时文人一样以藏书为荣为乐。

李业霖先生藏有八千册图书,加上马来文、英文图书和学刊,共上万册。当中的珍藏包括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当代学刊《历史研究》、《哲学杂志》、《史学月刊》、本地的《南洋学报》、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60年代英文绝版书等。

李业霖简介

1935年生于吡叻金宝,广东新会人。早年就读于南大历史系,1962年毕业,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留任南洋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到过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亚细安经济研究所、菲律宾大学研究所从事历史与哲学研究。

1972年,他出任吉隆坡《星洲日报》文化编辑和社论委员会主席,撰写评论文章,兼写散文和诗歌,曾获1987年度“拿督黄纪达新闻评论奖”。他也曾担任董教总会独中工委会历史课本编委会主席职。1995年7月受聘出任华资中心(华研)全职研究员,现为荣誉研究员。

李业霖先生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累积了丰富的新马华人史与东南亚史的资料和心得。他孜孜不倦写作、研究或编书,对新马华文碑铭的研究尤为精湛。从他一生的万卷藏书中,折射出他做学问态度认真,下笔严谨的精神,让我们在学问的面前谦恭虚怀。


陈六使研究所系列讲座(11)
题  目:我的藏书与治学之路
主讲人 :李业霖先生(南洋史学家)
主持人 :廖文辉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高级讲师)
时  间:下午2时40分至3时40分
地  点: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图书馆李业霖书库
主办单位: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新纪元大学学院陈六使研究所、新纪元大学学院公关处。

廖文辉博士表示,马来西亚只有两所国立大学开设历史系,这让李业霖文库显得更加是珍贵的宝藏,因为专门收藏历史资料的本地华人学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李业霖文库必定为后学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李业霖披露,他于1962年南大历史系毕业前,就获严元章博士推荐而受聘于南洋研究所。在新加坡的十二年内,他出版了三本书。1964年,南大校方委任他撰写《南洋研究中文期刊论文索引》,为了搜集资料,他走访了多间大学、中学图书馆与书店,两[年]后完成了那本处女作。在香港做研究期间,李业霖先生吸受了当地几位学者的治学精神,也饱览了中国大陆的左派图书,大开眼界,这些书在当时马来西亚是禁书。

王国维与郭沫若曾在京都大学念书,所以李业霖先生到了该大学,就打听王、郭两人曾住在哪儿?他就在那里坐,想望他们的生平,感叹万千。1970年,他的藏书已达三千本;1972年他回到吉隆坡,总藏书已接近万册。他家的窗口对正一棵大榕树,枝叶茂盛,树高三层楼,他于是写了小小的对联自况:“窗对大榕树,家藏万卷书”。

nj40p003c.jpg
左起:廖文辉博士、李业霖

当时,最有名的藏书家与学者是许云樵、陈育崧与魏维贤博士。陈育崧经济条件比较好,是视学官也是商人,藏书丰富。

李业霖先生的书是怎样得来的呢?第一,有些来自当年的皇家亚洲学报吉隆坡会所,该学报每本3元,我全要,花了180余元,当时他的月薪只有425元,却面不改色。第二,陈育崧老师开了几家书店,书店快结业时,送了他一套《东方杂志》、早期的《南洋研究》等书。第三,尊孔中学的已故老师,由老师的孩子转赠线装书。第四,新加坡国际书店、大学书店购买英文书。第五,商务印书馆、厦门大学等搜集的来书刊。第六,国内外朋友赠送的书等。

李业霖先生强调立志研究历史的人要先打好基本功,就像习武要先学会扎马一样,否则容易被人推倒。同时,要掌握学外语,重视知识结构,也要兼顾地理、社会科学,常常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便让学问成为滔滔不绝的活水。学术研究要甘于做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他熬过寂寞与贫穷,像守寡那样。学者必须拥有独立的精神,追求与维护真理,犹如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一样,在真理面前宁死不屈。具备这些条件后,才有希望攀登高峰,取得成就。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花了28年写成,达尔文用26年完成《物种的起源》,李时珍用26年整理《本草纲目》,马克思耗40年撰写《资本论》,每天早上九点搭车去图书馆,下午四五点回家,四十年如一日。马克思每天坐着看书研究的地方,连地板都踏出一个洞来,可见他读书的毅力。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仅是稿件就放满两个房间;清朝史官编写《明史》用了96年,研究与做学问的忍耐力与意志力可见一斑。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治学要阅读经典。学术的道路上也有学统与师统,如章太炎、黄侃学派(章黄学派),对立的有胡适、傅斯年、毛子水、俞平伯的学统。李业霖先生的老师是章太炎的学生,所以李先生应该是章太炎的第三代学生。

今年82岁的李先生透露,曾经有位商人给他三千元,要他在十个月内写一部马来西亚史,他敬谢不敏。学术研究不能求快,做学问要如金字塔,由博入专,不怕困难,才有光辉的成就。当年他写《林文庆传》,稿费才两百元;编写《应用文》,稿费五百元,后来出版者把版权转卖再印,每本买十多元,印了十一版,出版者赚了一万五千元,而身为作者的他却分文未获。

(南大基金会会讯,第39-40期 第3页)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11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November 16, 2019
2019年11月1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November 1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