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之父陈六使

── 胡兴荣 ──


  历史记住了南洋大学,自然更不会忘记陈六使。

  1897年6月7日,陈六使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乡,即今日之厦门市集美。

  6岁那一年,双亲及长兄嫂在一场瘟疫中去世,陈六使幸得以无偿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念完小学。1916年,他买棹南来,进入陈嘉庚的公司;先到谦益旗下的马来亚胶园,由于工作勤勉获陈嘉庚胞弟陈敬贤的赏识,被调派到新加坡胶厂当一名小工头。

  陈六使在谦益工作了9年。期间,他掌握了华侨社会的运作和经营知识,不但在能力上得到锻炼和发挥,并且在工商界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为日后创业扎下了良好的根基。

果敢创业有成

  1920年代初,东南亚胶业市场兴旺,许多年轻后进纷纷创业,陈六使便是其中的一员。1923年,陈六使昆仲合资创办联合橡胶公司,不足一年即亏损大半,后派七弟文章主持,仍难以扭转。于是,他和兄长陈文确先后离开陈嘉庚门下,专心经营联合橡胶。两年后,他们又携手创办了另一家橡胶公司,为感念陈嘉庚的栽培,而命名为“益和”。

  1929年,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殃及东南亚,陈嘉庚和林义顺等大胶商的业务遭受重创,益和亦难免受到波及。但挑战与机遇同在,陈六使利用过去与工商界交往的良好关系,逐渐在业务上取得突破;到了1930年代末,益和已晋身新加坡及马来亚的大企业,并摆脱洋行钳制,成为当时直销橡胶到欧美的少数华资胶商之一。陈六使乘胜追击,不断增购胶园,将业务从新加坡扩展至马来亚、印尼、泰国及越南等地。

跻身社会事务

  与此同时,陈六使开始积极参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福建会馆、同安会馆等社团组织,热心筹办了不少文教慈善事业。1937年,陈六使担任新加坡橡胶公会主席;1939年陈嘉庚提议中华总商会兴建中华大会堂及图书馆,陈六使认捐了20多万元,约占所需经费的四分之一。1941年,陈六使获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二战期间,陈六使避难印尼。战后,他重整业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益和发展迅速;1950年,由于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橡胶的需求节节攀升,益和因此获得巨利,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大胶商。从那一刻开始,陈六使的事业达到颠峰,他先后多元化地经营保险、水泥、纸箱厂等业务,并出任新加坡华侨银行董事、香港集友银行主席等,成了新马社会以至东南亚著名的企业家。

人生重要转折

  1950年,陈六使53岁,这是他一生中不寻常的一年,他同时兼任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及中华总商会会长,致力为华侨争取获得当地的公民权。1951年,为建立一所防痨医院,陈六使发动福建会馆董事捐资20多万元。其实,他还担任了《南洋商报》的董事长。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其中华人人口所占比例最重,陈六使曾为争取华文为官方语言积极奔走;但需强调的是,陈六使并非只偏爱本民族,他同样尊重他族文化。1950年,他发动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筹款,率先认捐30万元,响应者亦共捐20万元,打破了全马为马大捐款的记录;从1950年到1960年,他还慷慨捐献不少款项给不同媒介语言的学校充作建校基金。

史诗般的南大神话

  然而,陈六使一生中最让人怀念的非创办南大莫属,他的创举不但实现了新马华裔子弟得以上大学的梦想,并且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南大初创时,恰逢新马从殖民统治走向自治和独立的历史空间,这所大学一方面见证了新马华人从侨民社会到国家认同的曲折成长;另一方面乃折射出两地华人社会对自身民族文化的眷恋与坚守,从而演绎出人性的光辉及史诗般的南大神话。

  尤其是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本可高枕无忧且独善其身地安享晚年,可是,陈六使之所以不凡,正因为他超越了商人的阶级属性,实现了自身的历史价值,这是至今无法不为人称道的巨大身影。回顾新马华人社会这一百多年来,以一介商人的角色,为时代、为族群作出了超越个人的牺牲和贡献者,陈六使无疑具备典范意义。

  1972年,陈六使以76岁高龄辞世,潘受诗云:“经济则成大业,教育则立大功,生可谓荣,死无憾也。果断乃出天资,刚直乃本天性,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他谱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校父之名,陈六使当之无愧。

(按):本文录自胡兴荣著《记忆南洋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一所华文大学的诞生 1953》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9月05日首版 Created on September 5, 2006
2007年5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31,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