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印尼华校辛酸史
(七)30年痛失华校 如何东山再起

福清基金会秘书长陈清章访谈

── 郑昭贤 ──


(一)封闭华校 白色恐怖弥漫
(二)侨中学生保护周恩来
(三)侨中学生助印华难民
(四)侨中学生北归浪潮
(五)侨中劲松精神永存
(六)万隆国际外语学院
 〈 〈 〈

访问万隆期间,会见多位热心复兴华教人士,感受到万隆华人乡团会馆热心复兴印尼华文教育事业。听万隆福清同乡基金会秘书长陈清章畅谈印尼华教的过去与未来,了解到他们为华教付出的努力,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

陈清章同时也是西爪哇省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副主席。由他领导的万隆福清同乡基金会创办融华补习中心,致力复兴华教。目前,融华补习中心有1,900名学生,规模不小。

陈清章秘书长坦率地向我讲述他对印尼华教辛酸经历的感受。他对印尼华人子弟过去30多年来被迫接受的教育,深以为忧。印华子女在教育上的惨痛经历,激发他一心一意为复兴华教而努力。

课本内容 歪曲历史

他说,9.30事件过后,在政府的教育课程中,对华人充满偏见和歧视,没有正确地反映历史。课本的内容,是从有政治偏见者的观点来编写。

到目前,虽然有些歧视华人的法令已取消,但是教科书中的反华人宣传仍然保留。这些以歧视华人眼光编写的教科书仍然在学校中使用。

他感叹地说,30多年来,学校课堂上散播有偏见的观点。我们的孩子在这种学校上课,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让我们的孩子对于自己身为华人而感到羞耻,对于身为“支那”人而感到羞耻。

陈清章说,苏哈多上台时,故意使用带有侮辱华人的“支那”人这个名称,故意要侮辱全体华人。在马来西亚这个名称没有贬意或羞辱的含意,但在印尼,这个词却有强烈的反华意义。我们的孩子也跟着称呼华人为“支那”,也跟着轻视本身的民族。

他痛心地说道,苏哈多决心摧毁华族文化。那时,道路不能用中文名,连庙宇内的中文字也必须清除,只不过有时无法完全落实。华人的名字被迫更改。如果照旧用三个中文字的名字,就会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申请执照准证不获批准,孩子报名上学也难,会遇上种种刁难。许多人不得不为孩子取印尼文名字。直到今天,他们才感觉到必须给我们的孩子有个中文名字。

教育政策 杀伤力强

他说,当时推行肃清华文教育的政策很彻底,要连根拔起,对华族文化的杀伤力巨大。尤其华人儿女教育这个环节起着极大的负面影响。过去30多年的教育,造成我们的子女不认识我们的祖先,丧失了珍贵的华人文化价值观。

他说,我们有过在教育上的惨痛经历,因此对台湾民进党窜改历史教科书十分敏感。我觉得,民进党改写学校的教材,变成台湾不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样下去,再经过30年,那就休想台湾会回归统一。

陈清章说,目前,我们的孩子讲印尼话。我们的孙子也讲印尼话。要华族子女学会母语,讲华族母语,用我们的家乡话,那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他说,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华语,懂得华文。等这些华裔孩子长大了,成家了,他们也教他们的孩子讲华语,那时候,印尼的华文第二语文教育才会转变,恢复为母语教育。

他说,要复兴华教,除了要看我们六、七十岁这一代华人如何努力,如何去普及华文教育,同时,还必须看四、五十岁的那一代人有没有我们这种心,是否愿意继承我们的努力,延续推广华教。

普及教育最为重要

他说,我们需要培养接班人。能不能有接班人,是我们现在最担心的事。这也是件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事。我们的工作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到。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非一朝一夕能实现。

陈清章说,经过30多年的破坏,现在印尼华文教育的第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推广普及。当然如果着重普及,就不能赚钱,就要经常为经费苦恼。这是一个大矛盾。但是,办学校如果为了赚钱,而不能普及,那就更糟糕。

他强调,我们承认,找经费是个问题。但是,总不能为了经费问题,而不去搞普及,我们就去搞贵族学校。结果,学校收费高,造成许多人没能力就读。

至于精英的贵族学校是不是应该开办?答案是不反对,也是要办,但是普及是主要。精英学校数量较少,但对提升华教,也能起辅助作用。收费高昂的精英学校是要办,但是归根究底,普及还是最重要。

为了普及华文教育,华社族群必须掀起一股支持兴办教育事业的热潮。陈清章说,华社族群必须热心捐助公益事业,必须热心支持华教事业。我们应怎样取得这个共识,怎样能够让企业家认识和认同。然后他们还要有一份心意,乐于捐献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最后陈清章说,我们办印尼华校,相信学生的成绩和程度一定不会比政府学校差。原因在于华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热心,同时华人教师的责任感强,华族人士对办教育的社会责任心强。

2008年11月

(按):请接南大站相册 https://goo.gl/photos/q18pZaCevcWfUgbG7 浏览相关图片。

〉 〉 〉  (八)参观建国大学中文系
(九)摸着石头过河 复兴印尼华教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8年12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21, 2008
2016年02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19,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