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林连玉与陈祯禄论华教:
马华公会华教政策的订立

麦 翔


以下是 2015-05-16 马来西亚《东方网》的评论文章:

如所周知,华教三大机构(教总、董总以及马华公会文教组三单位组成的“马华公会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1953年4月20日的三单联席会议。当晚举行宴会,会后马华会长陈祯禄在雪州大会堂把桌椅围成一圈,开“圆桌会议”,与董、教两大机构代表畅谈华教问题。这个“茶余饭后”所谓的圆桌会议看似联谊性质的场合,实际上是日后马华公会华教政策制定的肇始。如果没有明确的共同基础,三机构的组成即是空的,即使组成了也是不能操作,更不可能有1950年代华教高潮,反掉系列单元主义政策的进攻。

(一)陈祯禄虚心求教

4月20日晚圆桌会议陈祯禄恳切陈词,大意谓中华文化精深博大,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是间接从英译本四书五经、庄子、老子等古典著作中得来的;对本地华教情况也不十分了解,希望华教人士时时与我做家常式闲谈,加深认识。

林连玉有感于陈祯禄的谈话是出自肺腑之言,与他沟通交流益感必要和迫切,要求温典光帮助安排与陈爵士面谈。几经延宕,翌年1954年8月,陈祯禄亲自主持召开三机构会议。林连玉抓住机会,迳直安排与陈爵士交流。实际的困难是交流的语言。

陈爵士是一个“峇峇”(海峡殖民地侨生),只懂英语、马来语,连福建家乡话也有限。林连玉则相反,不谙英、巫语,必须有翻译,才能圆满的表达。这是十分尴尬的无可奈何。

林连玉最终找到留美的、代表槟城韩江中学前来赴会的该校校长熊叔隆博士,林陈两人在熊叔隆博士翻译下,会谈在吉隆坡苏丹街“鸿图旅馆”举行。

林连玉首先发言,认为马华公会作为代表华人的政党,迫切需要有一个华教的政纲,以挡驾该会机会主义分子、政客的干扰,达到扞卫华教的目的。其次,明年(1955年)英殖民政府将实行议员民选,也需要政纲。林连玉建议,教总可以就华教问题提出意见,供三机构通过,然后经马华公会提呈个联盟,成为联盟的政纲。一个7人政纲小组建立起来,梁长龄为召集人,林连玉与温典光皆为委员。梁长龄拖延时日,至1955年3月,小组会议在林连玉几经催逼下才成功召开。

期间,发生梁长龄与李孝式暗中勾结,稍加更改,企图以1952年教育法令的内容,偷龙转凤,当作马华公会政纲呈给联盟,被林连玉识破,没能得逞。

(二)拨开妥协分子的干扰,林连玉得以与陈祯禄面谈

这是一场事关重大又非常精彩的交流。林连玉先简单介绍华教历史与现状。现代华校自半个多世纪前形成以来,华英语必修(独立后是华英巫三语必修),最能适合本地多元国情。华校数理科水准超过英校九号班两年,英文则逊英校两年。但加以补习,也一样可以考得优等剑桥文凭。

英文教育出身的陈祯禄很高兴,但仍然不能脱离对华文的偏见。他赞同母语重要,但英文更重要。印度尼赫鲁、中国孙中山之所以成伟大人物,因为他们懂得英文。“我也是因为受英文教育才有今天的成就。如果你林连玉也懂英文,就更厉害了。”

林连玉不能苟同,举了不懂英文的毛泽东为例回驳陈祯禄。话题一转竟转到“华校出共产份子”话题上来。林连玉耐心地加以解释,各源流学校免不了有极为少数的共产党份子,并非华校独有的现象。

话题拉了回来。陈祯禄举钦差大臣邓普勒的话说,“华校生平均花费政府公帑,占各族学生的第一位,政府并没有歧视华人”云云。

这里面的奥妙是林连玉知之甚详。原来,陈祯禄受了邓普勒混淆“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概念的误导。林连玉在陈祯禄面前摊开实际的数字,揭露英殖民主义者偷龙转凤的花招。

“据1950年教育年报,英校平均每人每年得公款126元多;印校48元多;马来学校生46元多;华校最少,仅得6.80元。”林连玉指出,落差天壤之别,邓普勒数字应当是刻意把在英校的华族学生(华族生人数占了大部分)也计算在内,造成假象。

“即便英校生,也是华人子弟呀!”陈祯禄说。

“但是我们要求的是平等待遇华文教育呀!”林连玉指出。

“英文华文都是教育,不过观点不同罢了。”陈祯禄仍然跳不出英文教育优越的框框。

林:“印人学生一年一人拿34元,是学习印文的;巫人的33元是学习巫文的;华人的36元,却不是学习华文的。所以我们认为被歧视,要做不平鸣。”一语道破了“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的区别。

陈:(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就是我们应该要求政府增加给华文学校的津贴金。”

林连玉补充道:“还不止金钱,最重要的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给予华文教育平等的地位。”

(三)草草通过“华文教育列为本邦教育体制一环”

陈祯禄召开7人小组会议,讨论通过马华教育政纲。会议开始,梁长龄责问为何“扣留”他的报告稿,林连玉解释事实并非如此,经陈祯禄打圆场,会议才得进入政纲的讨论。林连玉指出,梁长龄原稿是1952年教育法令的“脱胎换骨”,要不得。提议必须列入“华文教育成为本邦教育体制一环”。但是,会众要求完整的政纲文件付诸表决。这难为了会议主持人。林连玉忙解围,“要求马华公会订立教育政纲的是教总。我本人是7人小组委员之一,曾参加会议,保证这政纲是合理的。”其实,林连玉也没见过这个尚未成形的“政纲”。

1955年联盟竞选政纲公布,有“平等对待华教”的字眼。“可惜的是,这个(联盟)诺言终于抵不过马华公会内那些卖族求荣败类的不断破坏。终于成了泡影。”林连玉感叹的做了这样的总结。

三机构与马华公会华文政纲两件事,可以说是这时期马华公会的顶峰。后来,陈祯禄因年老体衰多病,不得不辞去马华公会主席职,终于人亡政息。1959年,林苍佑接掌马华公会延续陈祯禄的政绩一个短时期,林苍佑被东姑撵出马华后,领导权终于落入以陈祯禄儿子陈修信为首一群的“卖族求荣”分子手中,马华公会一落千丈,面目全非了。

〉 〉 〉 《林连玉与温典光决斗:华教“三机构”是如何建立的?》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5年5月30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30, 2015
2015年5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31,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