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回顾过去,展望将来

南大全球校友座谈会记实

── 陈国相编录 ──


‘回顾过去,展望将来’的座谈会,是南大全球校友联欢会的主要活动之一。这个座谈会在联欢会第一天下午二时,假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大礼堂举行。当天早上联欢会的开幕典礼和韩素音老师的专题演讲,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在师长、三百多位校友和他们的家属坐定后,主持人陈国相宣布座谈会开始。他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座谈会,这么多人参加,可以说是最大规模的座谈会。另一方面,这是第一次在新马之外举行。从负责筹备这次会议的加拿大校友的眼光看,这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是远离家乡的加拿大校友初次有机会和在加拿大之外的校友,在一起谈母校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可听取到很多新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他们个人具有的比较不同的经验,对母校的事提出一些和一般看法可能有异的主张。在加拿大开会还有另一面的意义,那就是这里毕竟是政治敏感性比较低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海阔天空地畅谈,或者回顾过去,或者展望将来,尽情地言所欲言。陈国相同学希望大家以开诚布公的态度,求同存异的精神,为‘延续南大精神’这项伟大工程献计。

朱金表:延续南大精神的三个办法

首先被邀上台发言的是化工学系第十届毕业生朱金表校友。主持人介绍说,朱同学从英国读完博士学位后,就来加拿大任职,现在 Polysar 当管理工程师。在校友中,朱同学是一位被公认为敢想及善思考的人。他肯定能对南大精神这个概念,提出许多深入的见解。

朱同学说:南大花园里的‘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八个字,可以概括为南大的创业精神,也是南大精神。这里有个人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一面;更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面。南大是应社会的需要而诞生的,南大从社会中来,南大生得回到社会中去。目前,南大生是处于母校不复存在的时候,不应该用昨天的眼光看今天,而是应该认识到新马已分家,不能全面恢复以前的南大。但是南大精神、创业的精神,仍旧适合现代社会。既使是在已成为‘小龙’的新加坡,南大的创业精神,还能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新加坡应以明天的眼光看今天,妥善地解决南大复校的问题。

对于如何延续南大精神,朱同学说可以有三个不同层次的作法。最低层次是由校友以南大的名誉成立一个慈善机构,做一些公益事业。其次是搞一南大研究基金,就解决南大问题,起些引导作用。最高的层次是照我们一贯的作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重建母校。校友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各方反应采取行动。

郑赤琰:要记住陈六使先生

接着,主持人请政治学系第五届毕业生郑赤琰校友讲话。主持人介绍说,郑同学自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现在是该大学的政府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他的研究专长是中国政治和海外华人社会。在他的发言中,郑同学指出: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先生,以及那些响应他的号召而投入创办南大的前辈们,他们每个人都体现出南大精神。他们文化水平低,但都要办教育,对知识和知识份子都非常尊重。他们一贯的作法是听知识份子说话,让知识份子干。他们办事不计形式,只要是仁义的,他们就不再有顾虑,直闯过去。他们以有限的投资,办最多的事业。马来西亚的独中运动,正是受这种精神所推动。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先辈,我们特别要记住陈六使先生,要常常想起陈加庚、李光前先生。陈加庚先生将一生积蓄的资产,全部拿来办教育,子女分享不到一点遗产。李氏基金处处帮助贫穷子弟读书。这种是华人处世的态度。特别是穷人,不管自己怎么穷,总要教育好下一代。这种承前启后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

蔡崇语:南大毕业生是跨中西文化的

主持人接着把讨论焦点转移到回顾南大历史。他请第一届会计学系毕业生蔡崇语发言。主持人说,蔡同学既有当南大生的经验,但由于留校担任南大总务之职多年,因而又有管理南大的体会。同时,他曾当选为新加坡国会议员,并曾出任教育次长多年,因此,在新加坡政府决定对南大的政策时,他也扮演了一个角色。蔡同学目前暂时离开狮岛在台湾担任新加坡的商业代表。我们很幸运能得到蔡同学来参与讨论会,因为再也很难找到像他这样能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南大的人。蔡崇语同学说:在南大的历史过程中,的确是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的。不过也有一些笑话。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南大有过如万马奔腾的年华。不过,在南大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段如尼亚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尼亚加拉河现在已流入平静的大湖。他说,这个比喻或者有人不赞同,因此还是谈南大的将来比较现实。

蔡同学接着说,南大的将来和南大毕业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他个人的体会是南大毕业生与他人不同。台湾的人就曾说过,新加坡的华人既不像大陆和台湾的中国人,也不像香港的中国人。南大毕业生是跨中西两个文化的,这种贯通中西的能力,是南大生最主要的资产,是南大生在今后廿五年的亚洲时代里,受到跨国公司重用的原因。因为南大生是跨国公司争取的对象,所以只要有百分之二十的毕业生和外国跨国公司接上关系,我们所能起的影响是不能估计的。南大生只要不抢着前面走,而是静静地工作,求同存异,多多互相联系,努力建立起一个网络,不要去干太多别的事,肯定是会有奇迹出现的。

林春梅:又庆幸又心酸

接下来的讲话者是林春梅同学。据主持人陈国相同学的介绍,林同学是多伦多斯高莎银行的电脑分析人员。她是南大最后一届的毕业生,对南大有特殊的体会。林同学说,当她还在读华文中学的时候,她和其他同学一样,一心一意只想到南大去升学,因为这是最自然的事。她对那说华语的环境,一点都不生疏。因此读南大是很顺利和愉快的。林同学对南大被关闭的事,有两个似乎很矛盾的感觉。她一方面对自己能够赶得及在南大被关闭之前在从小便响往的云南园用自己的母语完成大学教育,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另一方面,对自己成为南大最后一届的毕业生,看到更年青的学弟妹已不再有机会像她一样能到南大升学,也使她感到空虚和心酸。她为剩下来的华校生再没有机会享受她进南大读书的好处,而得在自己的国家里用一种外国语读大学,感到难过和悲伤。

区如柏:设南大博物馆及校友联系网

为了继续讨论南大的过去,主持人请曾在新加坡许多报上发表过有关南大创办史的专题文章的区如柏同学发言。区同学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常发表一些分析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章。主持人特地请她总括南大史,谈南大今后的出路。

区同学说,既然大家都是从云南园里走出来的,对南大的历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她就不多说了。她谨希望大家认清现实,了解到现在校友分布世界各地,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面对着不同的情况,有的人理想很高,很美好,也随时准备行动起来,但也有人还处在一种虽然能想到,却还没有做到的现实的条件。接着,区同学向大家提出两项具体的意见:(1) 由福建会馆捐献给前南大的五百多英亩土地,‘理大’目前用不完。以林连登老先生献捐的五十万元建成的南大行政楼暨图书馆,现在是空着。其前面的花园,维持费很高,但却很少人利用。这些地方,有关当局都准备退还民间。现在新加坡宗亲同乡会馆联合总会已进行设立一所世界华人移民博物馆,并将馆址设在行政楼暨图书馆内。昨晚在洗尘晚宴上,陈国防校友建议搞一个南大博物馆。我们可以向宗亲会馆联合总会要求,将这个南大博物馆,设在世界华人移民博物馆内。这种作法,并不像一些人所指,是南大当死去的东西收藏起来,让闲人瞻仰,而是宣扬南大,教育后代。如果我们能把南大艰难创业,以及它在各方面的成就,公布给社会,我们不仅能争取到社会对我们所办的南大的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也能同时达到延续南大精神的崇高目的。当然,以后我们南大在母校的问题上有甚么作为,主要还得看我们自己。 (2) 目前新加坡的宗亲会馆,常有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乡组织,联合主办世界性的集会。这种集会,往往由当东道主的单位充当秘书,联系世界各地同乡会。南大校友现在也遍天下。今年的联欢会由加拿大校友会负责联系各地校友,邀请与安排他们来参加。明年轮到砂劳越负责,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正式肯定这种组织原则,即轮流由各地校友组织负责当秘书,把校友的联系网建立起来?

王亚平: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座谈会开到这时,主持人说他觉得大家似乎都急着要参加发言,进行讨论。因此,他请对系统分析很有建树的王亚平同学,从原则上和模式的角度分析南大的未来。王亚平同学和一般的南大校友有异,她的父亲是南大老师。她自己是在北京出生,但在台湾成长,在云南园住了十四年,是南大数学系荣誉理学士和硕士毕业生。她就凭着南大给她的这两项‘资本’,在加拿大联邦政府交通部当上高级顾问。

王亚平同学说,南大精神这个概念,给它甚么名堂都不要紧,反正被染上的人,行动都是相似的,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坦率的。我们也无须对他们作解释或进行教育。正如在早上开幕典礼上,两位年青的司仪──刘宗正的千金刘佳心和李光华的公子李凌峰──所说,那么多的叔叔和阿姨,那么没有约束的交往,使到他们觉得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当中。王同学接着应用美国 Communication 专家 Trakas 的模式来说明未来的南大应遵循甚么原则:(1) 不能违反传统;(2) 把人当资源看待;(3) 必须使消费者信服和接受。她进一步引用《第三浪潮》作者 Toffler 的观点,说明目前的环球化趋势,将使到最近的廿五年内,世界的中心,再次转移到东亚,同时也把教育下一代正确的价值观的工作,从家长的身上转移到学校里去。这意味着我们将逐渐地不能依靠自己的榜样来把南大精神传到下一代。王同学继续说,南大复办是时不容缓的。以往,人们常以‘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来勉励大家苦干。其实这说法并不过时,我们照旧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处理我们南大的事业。‘愚公’不愚,也非依老卖老。他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变的目标。他会用移山后的方便给村员造成一个幻象,使到他们心甘情愿地和他一起干,这是一个成功的管理家的作法。我们也常用小蜡烛比喻自己,这也不过时。一支小蜡烛大概有一瓦特的火力吧,我们一万多名南大毕业生若都把我们的小蜡烛汇集在一起,我们不是成为一盏大明灯了吗?

──〉【下一页】

(按:原载《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特刊》34页。)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2年5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8, 2002
2002年5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18,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