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奥运选手应代表各自文明竞赛

── 游 黎 ──


笔者向来讨厌奥运。讨厌它的政治,讨厌它的粉饰太平、它的劳民伤财、虚浮淫秽、胜者的骄纵狂欢,没完没了的感谢上帝、感谢祖国;败者如何对不起国家人民、江东父老的悲情。还有那心不由衷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高调。

前此笔者写过几篇贬斥奥运的文章,不仅曲歪和寡,其中应2008北京奥运之兴而写的两篇[1、2],还招来“导至第11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两项重点节目落空”的“莫须有”罪名[3],令人啼笑皆非。

自古希腊时期,奥运便是各诸侯邦国用来宣扬国威,煽动族群部落主义的“武台”。近代史的纳粹德国,崇信亚利安族的基因优越。冷战时期的东、西两阵营利用奥运来宣扬各自体制的优越性。

今天的奥运是功利至上的大生意。国际奥委是由一批不经民主选举,不向任何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负责的权贵所组合的寄生虫俱乐部,挟奥运向各个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国家政府贩卖民族主义鸦片。

不少人对奥运寄予厚望。期望它扮演推动人权女权残障权、民主自由、文化谅解、普世价值等等的积极角色。引为证的包括此届代表阿拉伯的女选手、和逃避国家逼害而在奥委旗帜下参赛的非洲运动员。有评论因而感叹“什么时候运动员能代表个人参加奥运?”

笔者认为奥运承当国家民族主义对擂台的角色,不仅会持续,更会变本加厉。与其奢望它步下体育道德高坡,不如让它更上层楼,将其提升作文明对擂的武台,让不同文明属下的民族主义丑态,发挥得淋璃尽至。

未来世界文明的冲突,是否会如亨丁顿的预测呈现[4],见仁见智;但他的论点对人类的文明冲突历史,作了很精细准确的分析和总结。亨丁顿根据宗教、文化、语言、历史脉缘,和前期学者的研究,把当今世界的国家和民族群体分类成中华、日本、兴都、伊斯兰、东正教、(基督)西方、拉丁、非洲八大文明。在亨丁顿之前的学者,有把人类文明分成多至21-23,少至5-7不等的文明体。从满足大兴土木,歌舞升平,纵欲狂欢的需求角度看,我认为奥运应采用21-23文明的分类。毕竟老听那几首获金时吹奏的“文明歌”,不腻死才怪。

在以文明作代表单位的奥运,各个国家的不同族裔运动员,有选择代表他的“宗文明”的神圣不可侵犯权利。新、马的大中华主义华裔选手和中国新移民,责有攸归地代表中华文明;马来族、巴基斯坦后裔义无旁贷地代表伊斯兰文明;印度淡米尔选手顺理成章地代表兴都文明……各适其所,皆大欢喜。

这制度利多弊少。它不仅可以延续世世代代的文明深仇,如基督西方文明对伊斯兰文明;更可煽激排外排他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中华文明对日本文明;或维护地域政治利益,如斯拉夫东正文明对基督西方文明。

对我这个“数典忘祖”的南洋土仔来说,这“文明代表制”最大最马上的好处是,它能消除如冯式薇的铜牌是否全体新加坡人民应为之欢呼的争论、能激发新马大中华情节者听到京奥的“我的祖国”的认同感而泪如雨下、让入籍加拿大的新马华裔移民为中华文明的林丹喊加油,喝伊斯兰文明的拉昔西迪的倒采……

总之,以文明作竞赛选手的代表标志,更能体现奥运一路来为民族主义打代理战的精神,又能促进各文明属下国家民族的团结及对其他文明的同仇敌忾。

我说,奥运应与时并进。

[]
1。《政治不曾远离奥运》,www.nandazhan.com,〈游黎汇辑〉,2008-05-24。
2。《讨厌奥运十大理由》,同上,2008-09-18。
3。见 www.nantah1955.com/2008/tekan.pdf,第35-36页。
4。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TOUCHSTONE BOOK by Simon & Schuster, 1997。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2年08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August 31, 2012
2012年08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ugust 3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