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叶霜其人其事
——兼记1981年新华诗坛大论战

── 刘 吟 ──


“叶霜”这个笔名,在文教界常被人拿来笑谈,有些人对他仍心存芥蒂;究其原因,是他笔端生事,包括本文要阐述由他引起的1981年新华诗坛大论战。

据叶霜(朱成发)的自我简介,他生于1954年,出版过《红潮:新华左翼文学的文革潮》《红色年华》(小说)。推算起来,叶霜1981年8月27日在《星洲日报》的《星洲少年》版发表的诗评《晦涩难懂的诗》,当时他26岁。在文中,叶霜批评国际知名诗人洛夫(台湾)的诗《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内容不知所云,晦涩难懂,提出一连串未经大脑的问题,如:“入山,不见雨,是好奇怪的事,因为既然听到雨声,怎会不见雨呢?”“当作者把苦松子捡起来时,苦松子竟好变不变的变作一把鸟声,真叫人霎时坠入五里雾中,大呼怪哉不已。”

洛夫(1928年——2018年),是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在新马拥有许多读者及粉丝。很快的,9月3日现代派诗人戴畏夫首先在《南洋商报》的《南洋学生》版发表《欣赏现代诗的途径》回应,直指叶霜没有读诗的细胞,之后,古琴、乔克琴、陈凯、川岳林等人相继发表文章,爆发了堪称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历时最久、作者最多的一场文坛大论战。

据不完全的统计,这场论战的文章超过50篇,作者众多,他们当中有年仅15岁的少年诗歌爱好者,也有中年以上的诗人和评论者。论战的战火从1981年8月底燃烧至11月间,据诗人原甸在《我思故我论》中说,三五个月后,洛夫的《现代诗论剑余话》和长谣的《给洛夫的公开信》,这两篇重点文章的发表,依然是这场论战主力的持续,而且是属于战场上的重型炮弹,光照全线,声震四野。

被批“没有读诗的细胞”

在论战中,首当其冲的叶霜被批评得体无完肤,好些难听的字眼“无知肤浅”“不懂装懂”“没有读诗的细胞”都出现,所幸这类字眼还没有流于谩骂的程度。

论战由两大报喊停后,有人分析叶霜贸然执笔写批评文字,是没有掂量自己的水平,对诗歌缺乏认识;有人则指出,是“文坛登龙术”的出现,妄想靠打击名家,使自己飞黄腾达,抄捷径一步登天,但却踢到铁板,被人撰文批驳,自爆其短。

其实,从诗艺而言,洛夫这首《随》诗,并非不可解,诗人怀鹰(论战者之一)说,这首诗不难懂,至少从表面的理解。理解诗要身历其境,才能了解作者的诗的部分含义。不见雨很正常,因为山中树木高大,也许遮天蔽日。

怀鹰的论点,无疑是给叶霜一记当头棒喝!

陈光华教授在修辞学著作中,分析《随》诗中的“三粒苦松子,沿着路标一直滚到我的脚前,伸手抓起,竟是一把鸟声”,陈教授分析:洛夫在此处运用了“通感修辞,也就是以听觉印象表现视觉印象,即诗人眼见松子滚动而来的景象,仿佛听到一阵鸟鸣。松子前加个‘苦’字,有说是‘味觉之苦’,有说是‘心觉之苦’,也可说两者皆是。”

叶霜在诗学欠缺认识,由此可见,但他最遭人诟病的是,2004年他把在南京函授大学的毕业论文出版成书《红潮》,让人看到他治学的不严谨、草率、粗糙地把一些进步作家列为左翼作家,而又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论证,却左一句“某人是七十年代知名左翼作家”,右一句“著名左派文艺工作者”。

结果,“红潮”面世后,许多被叶霜列为左翼作家的作家。有人气愤地指出,叶霜误把进步作家当作左派作家,仿佛给当局提供一份名单,能够按名单抓人。幸亏大环境已经改变,否则,在白色恐怖下被内安局请去“喝咖啡”,冻冷气,不是冤枉倒霉吗?!

被叶霜草率、粗糙列为左翼作家的进步作家,包括严思、陈伦欣、李擒白、风沙雁、丘克难、彼岸、高彻、施平、怀鹰、庸夫、马田、李贩鱼等。

《红潮》论析草率、粗糙

诗人兼文艺评论家长河(陈川波)立马撰文《红潮——新华左翼文学的文革潮》读后,加以批驳,严正指出书中有的论析,观点模糊。

这里,摘录长河的批评,让大家看看叶霜草率、粗糙不负责任的论述:“按理,《红潮》的作者叶霜在论析六七十年代的新华文学作品时,应该把握分寸,适当辨别,归类真正属于‘文革潮’的作品,可是按照《红潮》的表述,好些反映现实,描写阶级矛盾,反抗压迫,同情劳苦大众,也类同于‘文革潮’的作品,这是不科学、不适当的。”

“《红潮》作者在对待文艺批评方面,也似乎走入误区,把正常的文艺批评与‘文革式’的批斗混为一谈。”

长河(陈川波)1963年南洋大学中文系毕业,他这篇批驳叶霜的文章,刊于2004年7月出版的《艺术天地》第22期,后收进《文艺与人生》一书,2012年8月出版。长河在文中最后说:无论如何,以‘文革潮’文学来概括表述六七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的新华文学是不恰当的。

一针见血的批评,指出《红潮》的严重错误,叶霜看了听了不知会做何感想?汗颜吗?不客气地说,叶霜在南京函授大学的毕业论文,是一篇不及格的论文。

至于叶霜2019年出版的小说《红色年华》,同样受人批评,认为他的写技粗率,整部小说流于浮乏肤浅。扬波撰写的〈评叶霜《红色年华》〉(在本网站发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扬波指出:“《红色年华》作者叶霜在介绍文字中说,它记录了那位曾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陈华彪)的一些事迹。但看完整本书后,作者叶霜对这位学生领袖的着墨并不多,只叙述这名学生领袖出逃之前,在他的小房间寄宿一晚。……严格地说,叶霜缺乏写小说的才能。”

以上所写,是我在文艺圈所见所闻,以及我对叶霜作品的看法。从他引起的诗坛大论战,到他的著作《红潮》《红色年华》,一再地引述人们对他的批评,并非要挖苦、揭人疮疤。我始终认为文章千古事,下笔为文要慎重;在学识学养还没有达到水平时,不要贸然下笔,自爆短处,贻笑大方。

往事并不如烟,文海钩沉,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华诗谈大论战,让人温故知新,也许具有鉴戒的作用。毕竟,我们乐见文艺花朵盛开,讨厌文坛有南郭先生这类人物。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21年10月04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4, 2021
2021年10月0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October 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