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质疑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的资格

新加坡文献馆


以下是2018年1月27日《新加坡文献馆》的评论:

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有五位委员:白里斯葛为评议委员会主席,另外四个委员为、钱思亮、谢玉铭、洪业、胡思威(A.E.P. Hulsewe)。

这五位成员有着什么样的大学治理经验?是否有适当与足够的评议资格?可以胜任对南洋大学进行所谓的大学评议?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但是,却明显的被历史研究全面忽略之漏网的重大课题。

这一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再明显不过。如果这一个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不具备必要的基本评审经验和资格,那么,白里斯葛报告书只能看成是废纸一张。然而,一张一文不值的废纸,却竟然可以摧毁一所大学,那,这一件历史,必然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天下奇谈。

  1. 白里斯葛,1934年英国维多利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即前往中国,先是在山东一所中学担任生物学教师,1936年在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教生理学。1937年在香港结婚。1938年,因为日军入侵中国的时局动乱,转而到一所医院工作。1941年加入澳大利亚空军成为一名初级情报员,1943年升为医疗队长。1946年出任墨尔本大学其中一所学生宿舍舍监。1953年转而到全校共有教职员工91人的西澳大学担任副校长。西澳大学在二战后约有1000名学生,以农业学为主,1956年共有4个学系和约2000名学生。

    从白里斯葛的履历来看,其人只有微不足道的大学教书经验。从其他的工作职务来看,也完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经历,充其量只是学生宿舍的管理经验。虽然说,是西澳大学的副校长,但是,毕竟只是一间穷乡僻壤之微型的比南洋大学还要小的工艺大专院校。

  2. 钱思亮,1931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士学位,1934年在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应聘至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北大转赴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至昆明西南联大任化学系教授。西南联大,5月4日正式开课,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共8年整。1948年台湾大学校长邀请任教而迁至台湾。1949年为化学系教授及教务长,一度代理理学院院长,1951年2月接任台湾大学校长一职。

    钱思亮是最具资历的委员。从其西南联大的8年经历而言,很难相信钱思亮会认同南洋大学设备不足所以学位不予承认的建议。战乱年代的西南联大有何教学设备可言?教学主要还是在郊野的大树下上课。虽然情况恶劣如此,大学却不还是造就了两位的诺贝尔奖学金得主?

    此外,也很难想象钱思亮会质疑与否定,在南大任教的那批来自台湾的南大师资。因此,何以同样资历的大学教师在台湾是名正言顺的大学教授,到了南洋大学却突然之间,变得一无是处?不够资格给予大学学生适当的指导?

    由此来看,钱思亮认同白里斯葛报告书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话虽如此,但是,事实上,钱思亮也确实支持了白里斯葛的建议。这其中有何种内情,外人不得而知。或许,台湾的教授学者们之间另有解说?在此,年轻研究学者应该发掘台湾名人回忆录等等文献,看看是否留有钱思亮对此一事件的讲话。比如,《錢復回忆录》或许会有些关于其父亲钱思亮的记述。

  3. 谢玉铭,1917年毕业于北通州协和大学,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燕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与系主任。1939至1946年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1946年任菲律宾马尼拉东方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68年退休后迁居台湾。

    谢玉铭在抗日战争期间留在偏安的中国南方。厦门大学是新加坡华侨陈嘉庚创办,同样的,南洋大学也是华侨的血汗钱所创办。谢玉铭经历了战乱年代厦门大学资金不足,设备图书等等资源缺乏的困境,所以应该理解南洋大学的情况,要远比当年厦门大学来的富足与幸运。此外,从饮水思源的人文情怀来看,谢玉铭理应同情南洋大学的处境,为此,何以会支持白里斯葛报告书的建议?那,也确实令人难以信服和理解。这是另一宗悬案。

  4. 洪业,号煨莲,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3年燕京大学历史系代理系主任。1941年日军占领校园燕大停课,胜利后重回燕大工作。1947年到夏威夷大学任教。1948年到1968年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是非盈利性机构,虽然同哈佛大学关系密切,但是法律和财政上各自独立。由于没有固定薪酬,是靠收房租和微薄社会福利金度日。

    洪业在哈佛大学没有正式教职。因此,坊间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洪煨莲博士之说,是不正确的报道。洪业从来都不是哈佛大学的正式职员,更不是教授。洪业也没有博士学历;因为攻读历史学博士未果。

    从洪业的履历来看,其最大成就是为燕京大学办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图书馆。

  5. 胡思威的资历不详。历史仅有的信息是: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院长;胡思威博士是汉学家。今天的莱顿大学文学院只有语言学系,并没有一所汉学院。

    从惯例可以知道,一些冷门学科由于缺乏学生,所以所谓的学院往往仅有一位教师,并且同时兼任教授和院长。组织功能上和新加坡巴士模式一样,都是 O-M-O,即一人操作。

整体来看,五位委员中,钱思亮和谢玉铭最具条件,都有资格评议南洋大学,并且给予建议。但是,从各种客观的人文认知层面来看,两人都不应该,也不会支持白里斯葛报告书的内容。道理很简单,否定了南洋大学,也就是同时否定了整体之台湾的大学体制以及其教师队伍。

剩余的洪业,胡思威和白里斯葛,都不具备评议南洋大学的经历与资格。洪业研究中国经典文学,胡思威是汉学教授,两人如果否定了南大的中文系,那也就等同否定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模式,因为北大中文系是南大中文系的样板。白里斯葛即没有大学教学和管理的必需资深经历,也不具备评议南大学术内容的学术资格。说白了,完全没有资格评议南洋大学。

由于构建白里斯葛报告书的所有相关文件,包括会议记录等等,都在报告书完成之后,付之一炬,全部烧掉,所以各个委员说了什么,支持了什么,反对了什么都已经死无对证。因此,唯有的希望是在后人的文字记述之中,有机会略知一二个中内情。

回顾历史,单凭烧毁证据的恶劣手段来看,白里斯葛报告书就已经失去了社会公信力。


相关网页:
《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报告书》
《质疑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委员报告书》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一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二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三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四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五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六、七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八章》
《剖释白里斯葛报告书评议 第九章》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8年1月27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27, 2018
2018年3月2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2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