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开膛解剖白里斯葛报告书 三

新加坡文献馆


 〈 〈 〈

以下是2018年4月14日《新加坡文献馆》的评论:

一、白里斯葛报告书造假抹黑南洋大学

白里斯葛报告书是一份别有居心的政治报告,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教育审查的冠冕堂皇旗帜,却干着造假抹黑南洋大学的勾当。起草报告书的英殖民教育官的不可告人目的,是要挫折华人办大学,以阻止华校生接受大学教育。

抹黑的词典定义是,肇事者在有意识的预谋下,规划一套陷害行动以塑造负面效果,用来摧毁受害者的名声,信誉,品德。抹黑是通过公开宣扬,对受害者造成深远的不利影响。抹黑的破坏性在于事实真相得以公诸于世之前,已经成功的对受害者带来无可逆转的长期伤害,即便那是一个没有事实基础的诬陷。抹黑的手段有诽谤,恶言相向,诉诸人身攻击,以假乱真,是非颠倒,罔顾事实,扭曲,以偏概全等伎俩,以转移事实焦点,从而达到未经证实的,具误导性的联想结果。

简言之。抹黑是一个政治盘算,利用造假,以不实言论破坏受害者的名声。由此来看,毫无疑问的,白里斯葛报告书正是一份不折不扣之,抹黑南洋大学的政治报告书。

这一个解读的证据是来自报告书本身的欲盖弥彰。实际上,整份的白里斯葛报告书,从其定名以至其全部内容,都是鱼目混珠的以假当真。

首先,报告书以不实的大学评议会报告书,来冒充秘密听证会报告书的事实。这一个正规与体面的定名,误导社会以为白里斯葛报告书是一份有据有理的学术审查报告书。换言之,不实的定名让社会错误的接受了报告书提出的评议与建议,以为那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审查结果。这是报告书的第一个造假。

其次,报告书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指出:评议会是由代表多种文化——美国、英国、中国及荷兰——的大学传统的各委员所组成。……这一个泛泛而谈的意象,误导社会以为评议会使用了国际标准来度量南大的教学水准,即,大学不达标的审查结果,是来自有所依据的客观与理性的判断。但是,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可以用之四海而皆准的学术尺度。这是报告书的第二个造假。

其三,评委滥用审查教学的权力,拿鸡毛当令箭,对不在审查范畴内的大学事宜进行不当的越权干预。第三章1958年南洋大学法令,正是明目张胆的滥用评议权力,公器私用,把与大学教学离题甚远甚远的大学法令评议,即,与教学无所关系的法律观点,越权跨界的塞进白里斯葛报告书。这是报告书的第三个造假。

其四,评委在来历不明之外力的介入下,超越原本审查范畴及明文规定权力,在严重违规情况下,无中生有的,提出对南洋大学文凭不应该被承认的建议。这是报告书的第四个造假。

其五,评委提出六点有关大学行政的意见,作为不承认南洋大学文凭的依据。这些评议要不是节外生枝就是以偏概全。总之,都是在已经有了不承认大学文凭的决定之后,回头去构建之所以有如此决定的善后工作。这是报告书的第五个造假。

其六,建议不承认南大文凭的根据是六点完全与大学教学无关,兼且来历不明的意见。事情真相虽然如此,但是,有关当局却还是刻意渲染,让社会误解南洋大学存在教学水准不达标的虚假现象。这是报告书的第六个造假。

其七,南洋大学作为华文教育体系的最高学府,是本土华文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有机延伸。本土华文教育体系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屹立不倒,证明其教育体系与时俱进,适应本土人文环境的变迁,是一个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与考验之有效教育体系。评委对南大行政批评的一无是处,是罔顾事实,是非颠倒,扭曲,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环境的错误评介。这是报告书的第七个造假。

其八,从评委个人及五人集体的资历来看,并不具备审查南洋大学的足够资历。就事论事,评委是不可能在短暂的总共不过二十三天,就能够对情况十分复杂的南洋大学,有即便是表面上的理解,更遑论能够深入的提出任何有意义的评介,尤其是绝对不可能对南洋大学法令提出十分专业的评议。报告书评议是一个经过长期处心积虑的考量后,积累而成的应对与全面解决华文教育的政治方案。五人评议会只是一个幌子,有名无实,纯为摆上台面的道具,真实操刀撰稿的是政府官员。这是报告书的第八个造假。

综合来看,白里斯葛报告书是由至少八个造假,或者更多的欺骗勾当,集体组合成书。直白的说,白里斯葛报告书就是一份彻头彻尾的造假文件。

诚然,白里斯葛报告书确实是造假抹黑,挂羊头卖狗肉,是一件肮脏政治勾当。

二、白里斯葛报告书是挖南洋大学墙脚的楔子

可见,如果把白里斯葛报告书简单的看成是一份学术性调查报告书,那是一个严重的误读。实际上,白里斯葛报告书作为一个精心设计的政治方案,是政府长期政治治理环节中之单一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华文教育被认为是冲击社会安定的负面因素,所以政治考量凌驾教育考量,即,统治者的既得利益必须优先。

基于此,现实上,华文教育就有必要被牺牲以满足设定的统治规划。因此,在英殖民政府的国民教育政策思维下,南洋大学是官方不愿意接受的既成事实。为此,在改变南大是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官方建议设立大学评议委员会,目的是引狼入室,让教育部可以通过作为道具的第三方,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介入南洋大学的方方面面。这就是白里斯葛报告书是一个楔子的历史根本。

报告书总共提出132项大小评议,每一条评议就是一道大学的缺口,成为官方介入大学治理的途径。比如,第二章组织行政及管制,提出的十二点评议,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官方指导南洋大学进行行政改组的内容与方向。因此,渐渐的,逐步的,一点点的,不知不觉中,巧妙的把南洋大学的组织行政及管制体系,转向靠拢马来亚大学的模式。

由于南洋大学被批的体无完肤,所以也就为官方提供了全方位改组南洋大学的切入口。事实确实就是如此。第九章建议的焦点与评议会承担的南大教学主题完全无关,其核心反而是针对南洋大学的既有体制,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

比如,九、(二)‘我们建议设立一个拥有不超过七名委员的特别委员会,该会委员将包括南洋大学及政府代表,以检讨我们的报告书并决定我们认为需要改组的范围与程序。’这一个建议为官方提供了另一个机会,可以通过一个新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再次的对南洋大学进行干预。

九、(三)‘我们建议于详细考虑本报告书第三章所提各点以后,修正l958年南洋大学法令。’这是通过议会立法进行对南洋大学的进一步管制。这其中,把办学权力与创校宗旨分开,就是要为政府干预南大教学媒介的改变,先行消除法律上的障碍。

九、(五)‘我们建议1960年度录取新生的数目应该比以前几年大量减少,而受到改组严重影响的院系,更不应该录取任何新生。’这是对南大的既成事实,进行损害控制,把华校生接受大学教育的学额尽量减少,破坏南洋大学培育更多毕业生的原有目的。

九、(十二)‘同样的,我们建议不应再计划兴建新学院或设立新学系,同时,有关把四学年制改为三学年制及实施荣誉学年制的两项建议应该暂时放弃,直至改组完成为止。’这是改变南洋大学的既有体制,亦是向马来亚大学模式的进一步靠拢。

九、(十三)‘我们建议行政机构及特别委员会应于新校长就任以后解散。’这也是改变南洋大学的既有行政体制,随着旧体制的被瓦解,南大创办人对大学的控制权也就拱手让人。

九、(十七)‘我们希望目前存有的两间分别的“华文大学”及“英文大学”的思想将会由两间马来亚的大学的思想取代之,……’南洋大学的思想被马来亚的大学的思想取而代之,也就意味着南洋大学使命的完结。

确实的,白里斯葛报告书就是挖南洋大学墙脚的楔子,撬动大学立足的根基。

三、白里斯葛报告书造假抹黑南洋大学的历史根本

南洋大学评议会的成立,以至白里斯葛报告书的完成,是处于英殖民政府与自治邦政府的新旧权力交接之际。在自治邦政体的新格局里,尤其是四大种族文化平等的国家意识下,旧体制之歧视本土人文元素的社会现实,必然要受到改革的挑战。

英殖民地体制下,英文中学与马来亚大学是政府财政支持的官办教育体系。华文中学与南洋大学是自力更生的民办教育体系。马来亚大学只招收英校生,不承认华校文凭的入学资格。政府公务员的招聘,优先英校生,歧视华校生。

这一种在教育与就业,歧视华文教育的不平等社会现实,必然要受到挑战。这意味着,新政体有必要平等对待南洋大学与华校生。也就是说,南洋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具同等地位,享受同等的财政支持。马来亚大学必须接受华校文凭为入学资格。公务员的招聘必须一视同仁的对待华校生。

显然的,教育部官员拒绝南洋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可以平起平坐的现实。白里斯葛报告书就是在这一种困局下的政治解决方案。诽谤南洋大学可以有多层的效应。

诽谤南洋大学为次等大学,有助提升马来亚大学的正统形象与主流地位。区分了两所大学的资历高低,等同否定了南洋大学具有与马来亚大学平等的地位,连带也就否定了南洋大学享有与马来亚大学同等的财政待遇。

换个层面来看,诽谤南洋大学,除了合理化官方歧视南洋大学的政策思维,也为马来亚大学享有的特殊待遇与地位,创造合情合理的社会舆论。

更为直接的说法是,诽谤南洋大学,可以打击民间支持华文教育的热忱,有助挫折华校生崛起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挑战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势。

此外,理所当然的,更成为政府干预南洋大学的借口,进而逼迫南大接受马来亚大学的办学模式,以达到英文大学思想,全盘取代华文大学思想的终极目的。

这就是白里斯葛报告书的真正历史事实。

相关网页:
《1959年南洋大学评议会报告书》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8年4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4, 2018
2018年4月14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4,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