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洋大学校史 第七章
学生会

余山农


《第六章》 〈 〈 〈

一 面向世界:亚非学生会议

二战之后,反殖民主义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一九五五年四月,共有廿九个亚非国家,三百四十名代表出席在印尼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还有五个国家派代表团列席,史称万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共同抵制美国的殖民主义,苏联的新殖民主义活动,并促成不结盟运动。这次会议产生的万隆精神、国际关系十项原则、以及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成为新的国际关系指针。

南洋大学在一九五三年筹备时,正是二战结束之后七年,中国一九四九年革命后四年,反殖民地思潮席卷全世界的时候。

第二次大战后,许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相继起来反对殖民主义,纷纷谋求独立。中国新政府在一九四九年成立,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单在五十年代,亚洲和非洲新起的独立国家就多达三十余个。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成为时代的潮流。

一九五五年四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完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和地区政府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正反映出当时的潮流。

当时,亚洲和非洲的学生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南大正好赶上这个新时代。亚非学生会议于一九五六年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七日,在印尼万隆举行,由印尼学生组织发起,中国、印度、缅甸、日本、锡兰、埃及、摩洛哥等二十七个国家的学生代表参加。

南大开学后,生气勃勃的学子,早已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当然也讨论参加亚非学生会议的事。

(一)联席会议

一九五六年四月廿日,正式开学一个月后,南大学生举行会议,讨论派代表出席亚非学生会议问题,并在五月廿二日派代表出席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学生会议。南大学生开始关注国际时势。南大学生开会讨论派代表出席亚非学生会议问题,是南大成立学生会的先声。

南大学生为了考虑是否派代表出席亚非学生会议问题,于五六年四月廿日下午一时,在图书馆举行联席会议,由潘明智主持。各院系班级代表卅余名,热烈讨论。最后一致举手通过接受亚非学生会议之邀请,派出代表参加亚非学生会议,并即席成立一七人小组会,负责与泛马学联接触,协商推派代表之办法。该七人小组会之人选为:潘明智,孙罗文,林焕文,陈蒙志,卢绍昌,胡水,梁关飞。

这次亚非学生会议的议程,主要是这三项:

其一,讨论各国共同之问题与利益,以促进在文艺,运动,学术研究,学生福利各方面之相互合作。
其二,促进各国学生彼此间之了解与友谊。
其三,讨论学生对于促进和平与松弛紧张局势的可能贡献。

南大学生讨论后,认为这三项议题对于星马学生殊为重要。此次亚非学生会议之召开,乃当前局势所迫切需要者。于是决定派代表参加。

(二)代表团

南大的代表和其他马来亚大学代表,组成出席万隆亚非学生会议全国代表团。其成员共八名,即:正团长为马穆,马里干,副团长林焕文(南大),秘书依萨,财政奈鲁,交际孙罗文(南大),团员吴诸庆,傅树介。

除了正式的代表之外,还有各学生团体派出之观察团,一共卅余人。南大学生派出的观察团成员共八名,即:潘明智(团长),冯溢华(副团长),王如明(秘书主任),陈民光(秘书),杨爱芸,梁关飞,吴诸庆(联络),陈蒙志,杨贵谊(事务)。

孙罗文除了是南大学生代表之外,也是中学联代表。另外,南大还有三位南大学生,以中学联观察团成员参加,即:陈国相(中学联观察团秘书)、傅孙民(中学联观察团团长)、戴渊(中学联观察团秘书主任)。因为他们当时刚从中学毕业不久。中学联会员在离校后两年内,尚可以保留会员资格。

出席这次会议,对南大学生,意义重大。一来可以藉这个机会让亚非国家学生了解南大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尤其是被殖民地政府歧视的处境。二来取争他们以实际行动,在文化交流上,学术研究上,或在其他方面,对南大支持与鼓励。  

南大代表及观察团员,于五月廿二日向校方辞行,张天泽,陈宗南院长及潘秘书长国渠,均予以极大之鼓励。

这纯粹是学生活动,不涉及政治,也与政府无关,但华文教育当时正遭受殖民地政府的政治迫害。

(三)政治迫害的开始

一九五六年九月,林有福政府以亲共的罪名封禁新加坡妇女联合会和新加坡铜锣合唱团,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联合会也遭解散。孙罗文当时还是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联合会的领袖。他在参加万隆亚非学生会议后,于十月一日被逮捕。从此离开了南洋大学,以致许多人并不知道他是南大校友。

表面看来,逮捕孙罗文的是林有福政府,但在背后主使的非常可能是李光耀。他当时是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联合会的法律顾问,十分了解孙罗文非凡的领导能力和领袖魅力。把他关进监牢,乃是借刀杀人,以免后患。

据一九五七年四月十日,伦敦澳大利亚最高专员公署的海底电报“绝密”信件,内容关于新加坡的宪制谈判。其中有两段话说(影印件及译文收在《新加坡1963年的冷藏行动》60-61页):

报告书中有一可能引起极大反响的段落,列出适用于选举的选民与候选人的限制条例,同时也将包括那些还在拘留中的人,理由是,他们从事反对和平、正常秩序和好政府的颠覆活动。……

实际上是林有福、周瑞麒和李光耀要求英国政府制定这一条例,但是,由于不能公开承认是他们要求这样做的。因此他们要求英国政府对此决定承担责任。……为了记录在案,林有福正式抗议这是不民主的作为。

李光耀和林有福属于敌对的政党,可是为了迫害受华文教育的人,却暗中勾结,而且与英国人沆瀣一气。

林有福、周瑞麒和李光耀要求英国政府制定这一条例,不让那些还在拘留中的人参加选举,理由是,他们从事反对和平、正常秩序和政府的颠覆活动。这正是李光耀一生,用来压制反对者的条例。这条例是林有福、周瑞麒和李光耀三人提出的,而林有福和李光耀还演戏,提出抗议,非常奸诈狡猾。

当时,关在监狱中的都是支持李光耀的人。他们都受华文教育。其中,林清祥是支持李光耀创办人民行动党的工会领袖,谢奕田是人民行动党中委,孙罗文是中学联的主席,而李光耀是中学联的法律顾问。李光耀却要他们长久关在监牢里,不得从政。其用意十分恶毒。

孙罗文出生在峇峇人家庭。家庭语言是峇峇话和英语,这一点跟李光耀一样,可是他的教育背景却和李光耀大不相同。他是华侨中学毕业生,又进入南大。这是李光耀所不能容忍的。孙罗文信任李光耀,却让李光耀毁了他的一生。李光耀迫害孙罗文,是他迫害华文教育的开始,是他迫害南大的开始。

林焕文在一九六三年参选,被选为议员,随即被李光耀逮捕,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李光耀正准备全面迫害南大。

亚非学生会议在反殖民地主义的思潮汹涌澎湃时召开。无论什么地方,年轻人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头。就在同一个时期,越南战争烽火连天,各地反战的游行,此起彼落,走在游行队伍前头的都是年轻人。大学是中学的延续,大学的学生运动也当然是中学的学生运动的延续,一脉相承,只是因为年龄不同,见识多少也不同,但对社会大众的关注,始终一样。

南大学子,成长于这样的时代,自然也受时代思潮的洗礼,并遭受专制邪恶的政权所迫害。

二 筹组学生会

南大在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五日开学后,学生活动也跟着展开。第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于四月廿日,在图书馆举行联席会议,商讨是否必要派代表出席亚非学生会议问题,并在于五月廿二日,派出代表及观察团员前往万隆与会。这项活动扩大了南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感受到大时代的世界思潮,更影响了后来的学生运动。

南大学生在讨论出席万隆亚非学生会议的时候,也同时着手筹组学生会。这是开学后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学生会是学生的最高组织,牵连到每一位同学的校内生活,组织起来当然要更加审慎些。

成立学生会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组织,通过学生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处理同学之共同福利问题。后来的发展证明学生会对南大非常重要。学生会在狂风暴雨中,英勇捍卫南大,捍卫华文教育,学生会领袖舍身卫校,牺牲非常大。学生会不仅是组织学生活动的团体,更是捍卫正义的堡垒。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正反映出当时反殖民主义和捍卫民族利益的时代潮流。

(一)联席会议

组织学生会是学生活动很重要的一步。学生会筹划校内学生活动,让校内学生活动更有组织。

一九五六年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在理学院召开全校各班级代表联席会议,商讨筹组南大学生会事宜。因有一些代表未能出席,联席会议乃改为座谈会,讨论成立学生会是否有意义、是否需要等问题。讨论结果认为学生会之组织对于同学之学业及其他均有帮助,因此组织学生会实属必要。至于组织之形式与方法,决展期召开级联会才加以商讨。

在这之前,筹组前往万隆参加亚非学生会议的南大代表,尚未出发。亚非学生会议在一九五六年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七日,在印尼万隆召开。南大代表及观察团员,于五月廿二日才向校方辞行。

(二)筹备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五月卅日下午一时半,各院系十六班代表四十八人于图书馆第五教室,举行联席会议,商讨组织学生一切事宜。席间各代表一致同意组织一筹备委员会,负责厘订章程及进行注册等事宜。

该筹委会定名为:「新加坡南洋大学学生会筹备委员会」简称为:「南大学生会筹委会」。

该筹委会之职权为:「本筹委会在学生会未正式成立之前,为本校同学之最高领导机构,对内全权处理本校同学之一切问题,对外代表本校全体同学处理一切事宜。」

筹委会负责人名单如下:

主席团:黄祥勇(正,理),卢绍昌(文,理),陈泰山(商),梁国新(理),郑识中(文)。  

秘书团:胡铁鹏(正,文),刘燕南(副,文),颜民权(文),黄清丽(商),洪德和(理),吴志明(物理乙),吴志明(物理丙)。  

宣传股:(每班一人,大会选出一人);叶迎章(正,文),郭颜开(副,文),杨贵谊(文),李淑慧(文),黄应良(文),邢诒理(文),李清江(文),洪金水(商),何文生(商),周金麟(理),陈思平(理),侯格致(理),孙瑞发(理),陈煜乐(理),谢森阳(理),林隆升(理),蔡光柏(理)。  

财政股:余秀斌(文),锺兰钰(理)。  

事务股:陈乃六(正,理),方德华(副,文),林麟(文),黄如月(文),余玉堂(理)。  

筹备委员:郭文堂(理),关丽贞(理),胡水(理),梁国础(理),刘炳麟(理),谢荣明(理),张载德(理),林健生(理),张庆禄(文),郭亚践(文),蔡崇语(商甲),许少辉(商乙)。

(三)筹委会会议

筹委会于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晚七时,在同一地点召开第一次会议。各代表会议中,一致肯定组织南大学生会之意义:

(一)本校学生应有最高之统一机构(即学生会)来处理同学之学术研究与共同切身福利问题,并促进同学间的友谊与合作。

(二)与校方取得密切的联系,并加强协助本校之发展。  

(三)与他国及本国学生团体取得更密切的联系,以便交换有关学术上之问题,促进本国与他国文化之交流,从而辅助发展马来亚之文化。

各代表并报告各班同学之意见,一致赞同组织学生会,代表会议于是一致通过组织学生会。

(四)学生会成立

南大学生会成立的年代,星加坡的时局并不平静。一九五四年的五一三事件,对之后的学生运动影响深远,而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导致一九五五年年十月月六日,全星华文中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中学联成为学生运动的核心领导。中学联的领袖进入南大,便很自然成为南大学生会的主要成员。

叶迎章是南大学生会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三十年后,他回忆学生会成立前夕所面对的一些困难(见《忆南大学生会的成立》,刊于南大站):

起先,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深感云南园的同学相当隔膜,交往又不甚频繁,有甚么大事情来到头上也缺乏一致行动的基础。因此,成立南大学生会就这样被提上历史行动的里程表。

第一个步骤便是先设立一个成立南大学生会筹委会,由每一系派出两位代表组成。筹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我记得当时正主席是黄祥勇,副主席是郑识中,秘书是胡铁鹏,我和郭颜开分担任正副宣传主任,其他成员都是宣传组的组员。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成立学生会,当然必须加紧宣传、说服和争取同学们认识学生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期我们认为成立学生会一定会得到全体同学的赞成的,因为学生会是维护全体同学的利益的。我们阔步向前,以为一切都可以顺利进行。我们当时的确是相当主观,对当时那股反对成立学生会的庞大势力视之无物。直到我们在前进中受到强大阻力的时候,我们才不得不放慢脚步。反对的主力来自商学院的一部份同学,还有加上一些“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其他个别同学。反对者说学生会是中学联的翻版,筹委会的主要人选都是来自中学联,有者则说如果竞选,学生会的主要人选一定是来自文理学院,来自商学院的将成为极少数派,也有反对的同学说筹委会成员有左倾的思想等等。

当时筹委会的负责人虽然很年青,但是都是实事求是的人。我们一座宿舍又一座宿舍地访问同学,向他们进行耐心的说服,特别警惕他们不能把在中学时期那种硬绷绷的作风带进大学,需以理制胜,才是最为上策。

有一次,有一位筹委会的筹委来我的房间找我,他是一位致力求上进的好学生。那时郭颜开恰巧在我房里,来访这位同学忽然告诉我和郭君说他要辞去筹委的职务。经过我们长时间的说服,指出学生会无意与任何人或团体对抗,而是要维护学生的利益,提高南大的社会地位。这样,他才打消了辞意,继续为成立学生会的工作而努力。

第一年由于正反力量矛盾还存在,筹委会仍然不想冒进。第二年上课时,同学的认识也逐渐提高,这种矛盾似乎达到可以统一的阶段。这时再加上第二年新生力量的对比增强了,尤其是来自北马的同学,如陈生昌、林水良、黄金山、王执中和曾秀银等的努力奔波,形势大好。这样,我们才勇敢地成立了学生会。

学生会的选举也循公道的标准进行,每个学院按学生人数多少的比率分配学生会的席位,这样就没有谁能操纵谁的问题的存在,商学院也得到其所应得的学生会的执委名额。

由于当时情况的需要,我们选了一位有学者风度而马来文造诣很好的林焕文担任主席,副主席是黄祥勇、郑识中、陈生昌和林水良。我被选为秘书,陈国相任英文秘书。我记得在学生会里表现很好的女同学有陈蒙星、冯溢华、梁国精等。其他执委如刘燕南、王为国等表现也不错。

接下来便是起草学生会成立宣言和拟定工作方针。当时的成立宣言是委定我、黄祥勇和一位北马的同学各写一篇,然后再从中选一篇作学生会成立宣言。结果选上了黄祥勇写的那篇,虽然经过集体的斟酌和修润,仍然认为其沉重有力的短文句最为合式。以祥勇当时的年纪,能写出这样的宣言,的确可圈可点。工作方针的内容是以向学术疆场进军为主,以全力促使南大向上向善发展。

当时的阻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商学院学生,一是对中学联有负面印象的学生。

商学院学生一般来自较富裕的家庭,作风也较时髦,而文理学院学生则较朴实。这样的差别在任何地方都有,南大校园之内也很自然。

学生会筹委会的同学,努力推动之后,学生会终于在一九五八年四月廿三日成立,并发表《南大学生会成立宣言》(收在《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李业霖编)。宣言中阐明学生会的四个目标。

其一,协助大学发展。
南大学生会是执行南大学生共同意志的代表机构。南大学生会将协助南大发展成为星马各族青年研究学术的高等学府,及各族文化交流的领域。

其二,研究自由,向学术疆场进军。
南大学生会坚信大学生对各学派思想的研究,应保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竭力维护这权利,使之不受任何干扰。
南大学生会会努力不懈,号召学生向学术疆场进军,并将引导南大学生为星马人民忠诚服务的道路。

其三,与各国学生会代表组织建立密切关系。
南大学生会将与各国学生会代表组织建立密切关系,并为促进国际间学生的友谊,知识交流而努力。

其四,争取学生利益,建设国家。
南大学生会与星马各族青年组织共同争取及照顾学生利益,并将把学生的力量汇合到建设国家工作的洪流里去。

最后阐明南大同学和学生会都面对政府的压迫:

处在这星马政治社会的现实中,我们深明我们的任务是重大的。而且,我们已经不只一次地向星马人士宣誓“我们愿把青春献给祖国”,但是,尽管我们极力表现我们不愿成为社会的特殊阶级,尽管我们表示赤胆忠心,冷酷的现实却告诉我们“你们是沙文主义者,国家并不需要你们。”今天,南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我们还是被歧视、受排斥的一群。

学生会领袖的感受,是全体南大同学的感受,也是南大创办人的感受。“你们是沙文主义者”,这是殖民地政府和代理人李光耀给华文教育的罪名。面对歧视,处在困境之中,南大同学与学生会奋力抗拒,却最终敌不过邪恶的政权。

南大学生会的奋斗精神,便是南大精神。

三 学生会与商学会

南大各个学系都有自己的学会。商学院在一九五六年开学时,附设在文学院内,规模很小。商学院第一年也没有分系,后来的经济学系,则与政治学系合成经济政治学系,设于文学院。

一九五七年,商学院设工商管理学系、会计学系、银行学系。直到一九五九年(六三年第五届毕业),经济政治学系才分开,设立经济学系和政治学系。政治学系在文学院,经济学系则划入商学院。

(一)商学会

商学院初设立时,只有一个学会,即商学会,负责筹划院内学生的活动。

学生会在一九五八年四月廿三日成立之后,和商学会的关系还相安无事,但后来就不很融洽了,成为当时南大同学之间的矛盾。

署名蓝眼企鹅的一位商学会学生,多年后回忆说(见《商学会 陈六使》,刊于南大站):

我是五八年南大商学会财政,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的商学会作风较为洋派,常举办交际舞会,使用英语英文的机会也相对的比较多;有不少同学来自中英文并重的钟灵中学,课本和参考书籍也多是英文本。虽然有人感觉学生会的作风比较偏向政治化,支持者一般不苟言笑,干事认真,衣着朴素,学习态度认真。其中一些我接触较多的活跃份子对同学还很关心。我也参加过学生会举办的公开演出和大专球类对抗赛。我从未意识到商学会与学生会之间有冲突。老实说那时的大学生活觉得很快乐。商学会和学生会的关系后来怎会变得如此复杂。我感觉得很意外。

为什么学生会和商学会的关系会变复杂呢?这大概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商学会学生的背景,一个是政治介入商学会。

就一般情况说,关系的好跟坏,其实都和个别人直接相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关系将不一样。

(二)矛盾缘由

许万忠有一篇回忆文章《商学会》(刊于南大站),说到商学会和学生会的矛盾缘由:

商学会成立初期,和学生会的关系虽然不很融洽,但河水不犯井水,还可以相安无事。关系闹僵,是选代表出席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学生会议引发的。原是代表南大的孙罗文,改为代表中学联,留下的空缺,依票数,应由商学院的一位同学补上。可是学生会改派另一位同学,引起商学会的抗议。学生会坚持,不肯让步,就此种下不和的种子。  

关系恶化之后,商学会发起不支持学生会运动,号召同学,签名退出学生会,并将联名签署的信交给大学当局。可是缴费的时候,校方仍旧把学生会会费加在单内,引起不满。几十位同学,在华侨银行门口挂布条、持标语、喊口号抗议,并由文,理、商三院各派两名代表,向副校长庄竹林博士陈情。  

抗议行动之后,校方同意在文学院礼堂,召集双方代表举行会谈。会上,针锋相对,言词激烈,华语、英语、福建话全派上用场,精彩万分。南大理事会关注这件事,派多位理事出席。高德根在会上,形容这只是茶杯里的风波,一定可以解决。  

可是过后不久,向副校长陈情的六位同学代表,包括商学会在任及卸任会长,全被开除学籍。商学会和学生会的对立,从此更加尖锐化。学生楼启用后,各学会把会所搬到学生楼,只有商学会没有这么做,大有势不两立之慨。  

这种恶劣关系,一直到六十年代中,南大发生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时,还没改善。六四年,商学会在任主席,出席在文学院礼堂召开的学生会常年大会时,被人殴打,几乎酿成大冲突。  

万隆召开的亚非学生会议选派代表是在一九五六年四月间的事,当时,学生会还没有成立。不过,当时的代表确为后来学生会的领袖。选派代表的争议,当是商学院学生对这件事的不满,引起后来更大纷争的源头。

(三)作风差异

商学院学生多来自较为富裕的家庭,他们的作风跟其他文理学院学生,尤其是学生会的负责同学,有显著的不同。正如许万忠所说(《商学会》):

商学院同学一般上比较开放,作风比较大胆,与学生会标榜的正派作风格格不入,加上商学会领导层在很多方面不附和学生会的立场,走的路线和学生会大相迳庭,受到一些不支持学生会的他院同学拥护,俨然以反对派姿态出现。  

支持学生会的同学就朴素得多。许万忠在《学生会》文中说:

学生会的支持者众多,形成一股力量。他们衣着朴素,即使是家境好的,也不敢穿用价钱较高,品质较好的衣服,怕的是受到批评。  

他们群中,男的经常穿中国制的夏威夷单色上衣和蓝色长裤,女的大都不烫发,清汤面似的任由它自然挂在头上,或者结两条辫子。不论男女,喜欢用一种由稻草制成的书包,形成特有的标志。手中提着这类书包,必是学生会支持者无疑。  

从外表的衣着可以明显看出两批同学的作风差异,而更大的差异在于活动。学生会和商学会都主办活动,但差异很大。许万忠在《学生会》文中说:

学生会经常主办各种活动。未被新加坡政府封禁之前,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都有电影招待会或学术演讲,校园内的课余生活多姿多采。每年配合毕业典礼而举行的大学周,更是一项全校性的大活动,用意是向社会人士汇报南大一年来的成就和进展,向爱护和关心南大的人士表达南大同学的敬意。  

商学会所主办的并不是这样的活动,而是舞会。许万忠在《舞会》文中说:

当年,学生会和各学会领导人,以正派自居,认为跳交际舞是颓废的资产阶级玩意,具有不良的意识形态,南大生肩负重任,不应染上这种习惯。学生会每年主办不少活动,但从不举行交际舞会,也不赞成同学这么做。  

商学院的同学,则不听这一套,认为这是说教。商学会不理学生会的反对,几乎每个学期都主办一两次舞会。  

舞会地点,就在商学院楼下大厅。略加布置,挂上七彩灯泡,拉几卷花纸,再洒一些爽身粉在地上,就是舞池了。  

参加舞会的男生,主要来自商学院。文理两院当然也有好此道者,但数目不多。女同学一般上比较保守,只有几位比较开放、大胆的参与。僧多粥少,必须向外找援兵。  

许多坡底的少女,仰慕大学生之名,以能够与大学生共舞为荣;一些同学,干脆把舞女带上来。因此,尽管参加舞会的女同学很少,仍不愁舞伴问题。  

舞会的筹备工作,不能太公开,是在私底下进行。学生会势力大,耳目众多,知道某人参加舞会,先是进行劝导,不行,则加以批判。很多人不愿惹这个麻烦,宁可不参加。因此,每一次舞会,几乎都是同一批人参加。  

表面的衣着和举办活动的差异,实反映出内心思想的差异。这就注定双方的分歧与矛盾了。

四 职业学生

(一)收集情报

李光耀政府为了对付学生会和支持学生会的同学,在校内各个系安插职业学生,就是学生特务。这种做法,是向蒋介石学的。

希特勒用盖世太保统治德国。蒋介石则用中统的特务统治中国,又在学校中,用职业学生收集情报,控制学校。李光耀学蒋介石,也用职业学生控制南大。舍监则由毕业了的职业学生担任,在宿舍里收集学生情报。

李光耀的中统设在内政部,民间称为“政治部”,就是以政治罪名迫害反对者的机关。

(二)对抗学生会

当时,不止是南大有职业学生,中学也有。一般同学都知道,尽量避开。这些职业学生,仗着靠山,在校内十分嚣张。一九六一年便有职业学生闹事。傅文义的《1961年职业学生闹事》(刊于南大站)文中回忆说:

1961年5月15日,南大校园发生300多名学生集体要求退出学生会事件……

1961年南大的学生总人数约2500人,要求退出学生会的人数占12%。居然能够“兴风作浪”。当时的报章有相当程度的灵魂(即编辑自主权),所以可以从报章的言论,知其大概,肯定如报章所说,有外来势力介入要求退出学生会事件,给他们犬养的职业学生撑腰。  

要求退出学生会的最重要发展,是理事会主席陈六使先生出面处理此事。根据书的说法,学生会在两晚召开两次紧急会议,理事会主席出席第一晚的会议。我的记忆是,陈六使在会议上讲话之后,隔天学生会在旧餐厅版报公布开除108名闹事的学生的学籍。带头被开除的是林廷甲和黎达才。如果有两次紧急会议,理事会主席出席的是第二次,对他来说,在一次会议果断解决问题是平常的事。  

听到理事会主席上来南大开会,我晚餐过后就到文学院礼堂霸一个好的位子坐。当晚的紧急会议满座,礼堂外还站了很多的人。理事会主席开始讲话的时候,闹事的学生喊叫喧哗,使到会议难于进行,理事会主席引用伦敦海德公园演讲的人,从未被听众阻止演讲,闹事的学生才静下来。理事会主席告诉闹事的学生:‘我知道你们有很多人拿“暗贴”,可以拿“暗贴”来了解南大,不可以拿“暗贴”来破坏南大。’理事会主席用福建话演讲,“海德公园”和“暗贴”这两组辞汇很传神,在校园内很快传开来。拿“暗贴”是指“职业学生”。  

试想,这批闹事的学生,连校主陈六使先生都不尊敬,谈“尊敬韩素音师长”,是不是很明显的要捞“政治资本”?在这次事件被牵入的韩素音女士于5月19日在南洋商报公开一封致学生会的信,澄清她与学生会关系和谐,认为“某些学生行径可耻,不配做南大学生”。……

1961年要求退出学生会而被校方开除的主要头目林廷甲、黎达才,后来从政。前者在马来亚参加马华政党,后者参加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当官,风云得意。  

当时,闹事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学生会,当然也针对理事会。他们的背后的黑手显然是李光耀政府。其目的是打倒学生会和理事会。这正是李光耀的目的。说他们是职业学生也不为过。

文中说“隔天学生会在旧餐厅版报公布开除108名闹事的学生的学籍”,可能不是“学籍”,而是学生会的“会籍”。因为学生会无权开除学生的学籍,顶多是开除会籍。

许万忠《商学会》文中也记述这次事件:

关系恶化之后,商学会发起不支持学生会运动,号召同学,签名退出学生会,并将联名签署的信交给大学当局。可是缴费的时候,校方仍旧把学生会会费加在单内,引起不满。几十位同学,在华侨银行门口挂布条、持标语、喊口号抗议,并由文,理、商三院各派两名代表,向副校长庄竹林博士陈情。  

抗议行动之后,校方同意在文学院礼堂,召集双方代表举行会谈。会上,针锋相对,言词激烈,华语、英语、福建话全派上用场,精彩万分。南大理事会关注这件事,派多位理事出席。高德根在会上,形容这只是茶杯里的风波,一定可以解决。  

可是过后不久,向副校长陈情的六位同学代表,包括商学会在任及卸任会长,全被开除学籍。商学会和学生会的对立,从此更加尖锐化。学生楼启用后,各学会把会所搬到学生楼,只有商学会没有这么做,大有势不两立之慨。

这里说:被开除的是向副校长陈情的六位代表。

(三)把政治带进校园

韩素英老师说,“某些学生行径可耻,不配做南大学生。”这帮人,不仅不配做南大学生,也不配做人。

当初,创校先贤为了承续民族教育的命脉,创办南大,让华文学校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大学。这帮职业学生进入南大,不仅不捍卫南大,不捍卫民族教育,还勾结李光耀政权,甘当走卒,迫害南大,迫害民族教育,真是禽兽不如!

林廷甲(现语系)和黎达材(中文系),是当时搞事学生中的代表。两人都来自峇株巴辖华仁中学,都有政治背景。他们在华仁就读的时候,严元章老师是校长。

林廷甲随后当马华青年团秘书,黎达材则在被开除之后,又回来南大,次年第四届中文系毕业。他可能是通过严元章老师说情,才得以回校,但是,本性难改。毕业后,他走的是跟严元章老师完全相反的路。他帮李光耀编《行动报》,并成为李光耀的议员,不可一世。

一九六九年,黄丽松校长设立研究院,他回来报读中文系硕士课程。由于他所提出的研究题目,中文系老师中,无人可以指导,他便在《行动报》上大肆攻击中文系和校方,目中无人,蛮不讲理。

当时理事会中有两个他的同党,是王邦文的侍从,当然都支持他。黄丽松校长得向报界解释无法录取的原因。

后来,理事会中的那两个校友,又向黄丽松校长施压,要他在聘请教授时,把一部分名额保留给校友。他们口中的校友并不是有学术成就的,而是支持李光耀的。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控制南大。

黄丽松校长心中本有个计划,要把南大办成又特别又有国际地位的大学,当然不答应这帮校友的无理要求。他于是辞职到香港大学去。临走前对报界撂下一句话:“不能容忍校友干预校政。”

他离开时,很不快乐。即使不离开,也不会快乐,因为他想发展南大的计划和李光耀关闭南大的计划背道而驰。辞职只是迟早的事。

几年后李光耀委任科学工艺部长李昭铭为校长,交给他的任务是,把南大改变成英文大学。这一点他当然照办,可是他会错意,做过头了,以为李光耀可以让他发展南大。他拟定计划,想为南大发展工学院和绘测学院,还向报界公布他的计划,这下子惹怒了李光耀,被马上撤职。他连辞职的机会都没有。从此离开政坛。

(四)学生联谊会

许万忠的《商学会》文中说:

经济系由文学院转入商学院后,率先成立经济学会。改制后,校方又批准成立工管学会,银行学会和会计学会,削弱了商学会的代表性。学生会被封禁后,格于形势,商学会也几乎停顿下来,反而是新成立的学生联谊会,积极活动,广招会员,大有取代学生会之势,但支持的同学不多。  

这个联谊会是职业学生的组织,主要的头目都在商学院。这个组织的任务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收集校内学生和老师及职员的情报,一是和学生会对抗。

大致各个系都会有一些这类职业学生。他们的任务是收集学生和老师的情报,向学生生活辅导处报告,再由辅导处报告政治部,确定逼害的学生或老师。一般学生都知道谁是职业学生,所以不愿意与之为伍。联谊会就成为职业学生的公会。

一般职业学生的素质都比较差,只能当情报员,打小报告。因而李光耀须另外再收买一些素质较好,可资利用的人员。《郑奋兴讲南大故事》中有这样一段回忆:

李微尘当时问我有没有兴趣担任南大校长,因为那时黄应荣担任校长,但不是长远的。我拒绝了,因为我最大的心愿是当一名教授。李微尘还问我是否有兴趣加入行动党,我说我对政治毫无兴趣。他说他将推荐几位南大的校友给李光耀,所以我就把是南大校友、又是新加坡公民的高立人介绍给李微尘,后来高立人得到李光耀的欣赏。高立人后来还是化学系的副教授,去竞选就成为义顺区的议员。

这个李微尘是蒋介石的特务,跟郑衍通一起帮助李光耀控制南大。李微尘负责政治,郑衍通负责情报。李微尘在帮李光耀买人。他看中郑奋兴,可是郑奋兴没有兴趣,结果收买了高立人。高立人可能没有出卖南大。李光耀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又见《一种共同语》,刊于《南洋大学走过的道路》):

局势发展到1978年己经恶劣不堪,南大毕业的议员吁请我在他们母校水平跌至谷底乃至于最终垮掉之前插手干预。经过多年的接触,有一个人的判断是我所信赖的,他就是当时担任政务部长的庄日昆。庄日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很有一手,跟我又密切合作多年,包括协助我照顾选区。他使我深信,要让南大保持原状继续下去问题会更多,许多学生的事业前途将因此葬送,到时候,讲华语或方言的人定会责备政府袖手旁观,听任南大消亡;庄日昆的看法获得何家良、钱翰琮和李玉胜三位都是南大毕业的政务次长的大力支持。

他特别提到这四个人:庄日昆、何家良、钱翰琮、李玉胜,这四个人呼吁他关闭南大,所以他并非关闭南大的罪魁祸首。高立人的态度如何,不得而知。他在南大当过多年老师,当有羞恶之心,不至于呼吁关闭自己的母校,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他对母校之被关闭,始终不发一言,全无异议。

南大校友中,还有几个像高立人这样被收买去当议员,为李光耀所用,只是他们有别于校内的职业学生。他们素质高些,出得了场面。

五 大学周

(一)宗旨

大学周是南大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学生会主办大学周的本意,学生会在《学术花朵盛开的季节——大学周》文中说(见1963年出版的《南洋大学学生楼落成特辑》):

大学周是学生会在1959年提出来的二年一度的庞大的学术性工作,学生会展开这项工作的宗旨是:1、促进社会人士对南大的了解;2、鼓励各种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3、庆祝南大落成及毕业典礼;4、发扬马来亚意识。为了达到这种宗旨,学生会全面动员同学参加工作:包括各种学术展出、座谈会及多姿多彩的演出。

第一个宗旨,“促进社会人士对南大的了解”,是为了避免南大和社会脱节。南大是由全体南洋华人齐心协力创办的,南大学生有义务让社会人士了解南大。

第二个宗旨,“鼓励各种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是为了鼓励南大学生在学术与艺术创作两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给那些歧视与排斥南大的人有力的回答。

第三个宗旨,“庆祝南大落成及毕业典礼”,是给那些希望南大办不成的人有力的回答。

第四个宗旨,“发扬马来亚意识”,是给那些一开始就诽谤华人没有本地意识,诽谤南大是只属于华人大学的人,有力的回答。

为了达到上述宗旨,南大同学在学生会的领导下,费了很大的力气,共同筹备南大周。这是为期一个星期的大型活动。

大学周举办了两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见1963年出版的《南洋大学学生楼落成特辑》):

1960年3月第一届大学周终于揭开了它的序幕,吸引了广大的社会人士和青年学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2年的第二届大学周吸收了首届大学周的经验,有了更优越的表现。几年来在学生会领导下,同学们都怀着满腔热情,边学边做。尤其重要的是,在正确的领导下,绝大多数同学都舍弃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才子”习气,使自己的学习既不和祖国需要脱节,又能以爱国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主导思想。因此,大学周的学术展出及文娱演出,一方面总结了同学在学习中的心得及课余活动的成绩,另一方面则对观众起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意义。

南大同学从筹办大学周中得到锻炼,让自己更加接近社会。既向社会展示南大同学的学习心得和课余活动,也让观众更加了解南大,了解眼前社会的变化。

(二)刁难与诬蔑

本意这么好的活动,李光耀政府仍然怀着敌意,处处为难:

当然,正如南大的处境一样,大学周的工作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一届的大学周工作中,当局就曾经以莫须有的罪名剥夺了大学神圣的出版权利,使到许多同学,在教授苦心孤诣的指导下的研究心得,无法公诸于世,就是一例。

我们——作为高等知识分子,清楚认识到:大学学术研究与出版自由的可贵,也认识到捍卫这些权利是大学生责无旁贷的。我们认为:大学应有权利是否遭到蹂躏,正是主政者是否“民主”的试金石。

大学周在一九六〇年和一九六二年,好不容易获得批准,主办了两届之后,一九六三年,风云骤变,冷藏行动让整个新加坡笼罩在白色恐怖气氛之中。李光耀策划的祸害,一次接一次,一年接一年降落在云南园。第三届大学周就无法举办了。

一九六〇年办的第一届大学周,请副总理杜进才主持开幕礼。他当然是代表李光耀来的。

第一届大学周由本邦副总理杜进才博士主持开幕礼,是时,行动党政府有如日在中天。但他们并未放弃对南大的偏见,相反地,他们一面利用可以提高党国身价的机会,一面却不断地进行污蔑打击有着强烈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南大学生。

杜进才在开幕礼致词,他这么说:

一颗种子,是不可能在荒芜的土地上发芽茁长的,也没有植物能够在异于原来的自然环境中长成,南洋大学的情形也是一样。只有那些负责南洋大学和在南洋大学读书的人充份意识到建立南洋大学的气候和环境的时候,南洋大学才会有可能发展,我所指的气候就是新加坡和马来亚的气候。除非南大能够使自己适应这种环境,要它茂盛地完全成长起来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希望当我们正在为我们子女的高等教育而工作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是不可能在东南亚的政治土壤土栽培中国的果树的。

这段话对南大充满敌意。大学周的宗旨之一,便是“发扬马来亚意识”,而杜进才的话却与此相反。他显然对大学周的这一项宗旨,全不了解。

杜进才对南大并没有十分强烈的敌意。李光耀在决定关闭南大时,跟杜进才等讨论过。他在回忆录中说(见《一种语言》,收在李业霖编《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

内阁同僚多数认为政治代价太高,反对我插手,态度最坚决的是杜进才和巴克。连向来立场坚定又有主见的吴庆瑞和务实的林金山也意兴索然。

杜进才是强烈反对关闭南大的人。他在大学周致词时所说的那段话显然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是代表李光耀说的。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见《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第三章南洋大学兴与败的启示,70页):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的第一所华文大学,它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它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在东亚的政治土壤中栽培中国的果树,既无法在新加坡成长,也不可能在东南亚任何国家容身。南大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这就是上引杜进才的话的来源。当时,他虽贵为副总理,但到南大来讲话,则必须按照李光耀的意思说。

李光耀至迟从一九五五年起,就把华文教育定为“共产党”和“沙文主义”。南大跟他有不共戴天之仇,非得关闭不可。

(三)活动项目

一九六〇年第一届大学周,学生会有一篇文章《举办规模盛大的大学周》(刊于《南洋文摘》第1卷第7期)记述大学周内所举行的活动主要包含六大项:

活动内容计分六大项:(一)学校与资料展出;(二)艺术作品展出;(三)座谈会与辩论会;(四)出版集刊;(五)大学周全校文艺创作比赛;(六)文娱活动等。

其中,学校与资料展出一项尤其重要。这一项的重点在于展示南大学生的学术活动和研究心得,一方面向社会人士介绍南大同学在学习与研究方面的心得,一方面用事实回答那些恶意诽谤南大学生学术水准低的政客。

这一届的学术与资料,内容异常丰富,包括:

甲 自然科学

(1)生物学展出(生物学会)
遗传学、动物组织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动植物生理学、裕廊区农作物病害、无脊椎动物、显微技术、马来亚水果、南大常见种子植物,标本制造法、裕廊区鱼类图片展出、趣味生物、裕廊区海边常见动物。

(2)化学展出(化学学会)
分析南大校址之土壤,星隆工业状况,废物利用,有关与人民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实验之展出,周期表的展出。课室实验之展出。

(3)物理学展出(物理学会)
趣味物理,六十年来的物理学。

(4)无线电学展出(无线电研究会)
无线电广播网、半导体接收机、半导体收发机、立体广播网、无线电操纵、电子琴、自动防盗铃、示波器、计时器、录音机。

(5)数学资料展出(数学学会)
学术性展出(年刊、杂志、课本、参考书等)。
介绍性展出
一、数学名人相片及其作品展出。
二、数学基本知识介绍(包括中学生参考书、集合论、微积分、坐标制、非欧凡何图形等)
三、趣味数学(包括七桥问题、方阵问题、三等分角等)。

乙 社会科学

(1)经济资料展出(社会科学研究会)
武吉知马区乡村调查资料之展出,裕廊区渔民生活情况调查资料之展出,有关资本主义在马经济势力的消长资料之展出。

(2)历史资料展出(史地学会)
马来亚及东南亚历史图表之展出,马来亚现代史(1946至1960)大事年表之展出。

(3)地理资料展出(史地学会)
“新加坡虾地业之经济地理之调查”报告之图表展出,马来亚经济地理之图表展出,地理教具之展出(如马来亚模型等),幻灯(包括东南亚个别国家之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幻灯)各地相片之展示(包括马来亚、越南、北婆三邦、泰国、香港、日本等地)。日本馆岩石标本之展出

(4)新马教育资料展出(教育学会)。
(A)新马各民族教育发展动向之图表(1945年至1961年)
(B)新马个别重大教育事件之整理,略分三项:新马各民族学生维护民族教育之概况;新马各界维护民族教育之概况;新马各界对教育政策、法令、报告书、条例等之意见。
(C)各民族中学教育调查统计图表之展出:学生人数、经费来源、师资履历、教师待遇、校舍设备、简单活动等。

(5)马华文学资料展出(中文学会)。
(A)搜集资料:战后马华文学作品(个人专集),战后马华纯文艺杂志封面(附简要说明),战后马华文艺丛刊。
(B)整理资料:战后马华文学作品内容提要(个人专集),战后马华纯文艺杂志和丛刊编自索引,剪贴有关马华文艺单编史料,绘制历年马华文艺进展图表,华文报章文艺副刊。

(6)北婆三邦资料之展出——砂劳越室(北婆三邦同学会)。
(A)经济方面:三邦各种物产分布、生产和消费情况。
  物产分布圈,历年贸易统计表,各业生产统计表,各类人口统计表,各种生产图表等。
(B)地理方面:三邦之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景观,地理模型,人口分布圈,气候,地形及交通图,各省市名胜风景片等。
(C)历史方面:北婆三邦之发展史(片断)。
  尼亚石汩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介绍,有关三邦历史之图表或图片。
(D)民族方面:以达雅族为主之各民族生活情况介绍。
  民族分布图表,各民族之生活图片,华族发展图表,教育生活图片及其他。

(7)师生著作及作品剪贴展出(大学周工委会出版股联合学术股负责)。
师生个人论著创作之专业,师生个人作品之剪贴。

(8)学生会外交活动资料展出(学生会秘书部)。

在自然科学的五类展品中,生物、化学、物理、无线电、数学等,主要是介绍与五类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的研制。其中,生物学会制作的南大常见种子植物,标本制造法、裕廊区鱼类图片展出、裕廊区海边常见动物,根据本地实际的动植物资料,让学生从实地学习,更为有效。这一部分引起想报读南大的中学生,生物系学习内容与方向的兴趣。

其中的标本制造法,是生物学会野外寻找标本活动的实际记录。这不仅可以引起同学对野外采集标本的兴趣,也可以把制作的标本用于教学。

化学学会制作的南大校址之土壤,星隆工业状况,废物利用,也都重在本地情况,让社会人士对南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多所了解。

无线电研究会所制作的都是当时年轻人很感兴趣的课题。

社会科学的八项展品中,有几项很突出。

经济资料的武吉知马区乡村调查资料,裕廊区渔民生活情况调查资料,及地理资料的新加坡虾池业经济地理之调查,是学生在实际社会调查的收获。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经济的知识。对日后研究很有帮助。

新马教育资料的展品,有助于对星马教育情况的了解。南大创办教育系教授为了帮助发展星马教育。

马华文学资料的展品,在收集和整理马华文学资料方面,很有贡献。南大学生有责任在收集和整理马华文学资料后,更进一步研究,并促进马华文学的发展。

北婆三邦资料之展出,非常重要。北婆三邦地偏一方,教育界的了解也不多。这样的展品,对了解三地情况,大有帮助。

有关师生著作及作品的展览,重在介绍南大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绩。这是对诽谤与蔑视南大的政客的有力回答。

学生会外交活动资料展出,显示南大学生面向世界的眼光。南大学生并非躲在象牙塔里,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年轻人。

艺术作品展出有三项:  

(1)摄影作品展览——认识我们的祖国(摄影学会)。 新马各地名胜风光,新马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宗教等、新马主要之工商业及交通等。

(2)美术作品展览——当地青年画家作品展览(美术协会)。 分中国国画、西洋画、木刻三类,预约展出一百幅。

(3)师生书法作品展览(书法研究会联合中文学会展出)。

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展,显示出南大学生除了本科功课之外,也注重艺术活动。

座谈会和辩论会共有四项:

(1)教育问题座谈会(教育学会)。

(2)马华文艺座谈会(中文学会)。

(3)新马宪制的发展座谈会(政治学会)。
(A)内容:对有关过去新马宪制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新马宪制的发展作一般之预见。
(B)形式:暂定座谈会,也有可能以主讲之形式。
(C)地点:维多利亚剧院。
(4)马来亚民族问题辩论会(政治学会)。
(A)内容:将包括下列各项: 民族形成过程及其定义,民族政策问题,各民族团结问题,世界性的民族独立运动与马来亚民族独立运动(包括民族自决)。
(B)形式:以国会辩论之形式。
(C)地点:暂定维多利亚剧院。

这些座谈会和辩论会包含教育、马华文艺、宪制、马来民族四个方面,清楚显示出南大学生关怀本地事物,关心马来民族问题。这是对那些恶意诽谤南大学生没有融入本地社会的有力回答。

出版集刊共有两类:

有关自然科学研究之集刊,有关社会科学研究之集刊,有关文学艺术研究之集刊,有关介绍南大面貌之编著,有关通俗性之政治问题之书册,有关马来亚现代史(1946至1960)大事年表之书册,有关文娱演出之特辑。

大学周全校性文艺创作赛(中文学会)
分诗歌与短篇小说两组,题目自定,凡本校同学均可参加,敦请校外知名作家担任评判员,颁奖办法及录取名额另行详细公布。

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之集刊显示出南大学生的学术成绩。南大学生在学术方面的造诣与成绩,跟马大学生比起来,毫不逊色,甚至于有过之。李光耀一生恶意贬抑南大学生的学术水准,毫无根据,只不过是因为他本性不善。他反华人、反南大,因为他是英国皇民,效忠英国。

文娱活动共有四项:

(1)戏剧演出(戏剧研究会)

(2)诗歌、音乐、舞蹈演出晚会(大学周工委会文娱股负责)。

(3)园游会。
(A)内容:铜乐演奏,节目表演(舞蹈班),各种游戏(包括幸运奖),各民族化妆表演,体育表演,集体舞会,贩卖食物饮料,燃放烟花。
(B)地点:本校篮球场。

(4)康乐活动:篮球友谊赛,排球友谊赛,象棋友谊赛,武术表演,舞师表演,双杠表演,溜冰表演。

这些都是南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南大学生不仅用心于功课,对课外活动十分注重。这是华文学校的传统。中学已是如此。

大学周对南大同学与各个学会都有重大意义。正如《举办规模盛大的大学周》文中所说:

各学会都能本着学生会的会务方针而拟定出各自的展出计划;尤其可贵的,是各学会所提出的计划内容,对于反映新马社会状况的部分,都占了相当重要的份量,而各学会也准备在这方面倾力以赴,这说明了南大同学热爱祖国,关心祖国事物的高贵品质,也为那些说甚么南大是一间外国大学者,予以一个有力的反击。

“大学周”的举办,其目的固然在于为贯彻并实现学生会的会务方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际的大学周工作,将有利于各学会与更广泛的会友们共同工作,共同推展会务活动,以发扬团结合作,互相友爱的传统精神,从而为各学会带来一个欢欣鼓舞,和充满学术研讨的新气象,而我们完全可以预料,这也将促使各学会与学生会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以齐步朝向学术疆场进军,共同为提高南大的学术水准而努力;第一届“大学周”的举办已经证明了这点,而现在我们更具备了坚强的信心与决心,等待迎接“大学周”成功的到来而做好一切的准备

大学周的活动项目很多,同学从实际工作中学习,有助于促进南大和南大同学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使南大更加健全。

六 大学论坛

(一)三语刊物

《大学论坛》,南大历史上最出色的学生刊物。相当于马来亚大学社会主义俱乐部月刊《华惹》,但《华惹》只是英文刊物,《大学论坛》则是华文、英文、马来文,三种语文刊物,充分反映出南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对英文与马来文的开放态度,不仅不排斥,还努力学习。

李光耀说南大学生完全不懂英文,纯粹是诬蔑,恶意中伤,十分卑鄙。

南大学生中,英文好的,并不算少,而所录取的学生中,也有英文学校毕业生,例如第一届学生中,便有约17%的学生来自英文学校。马大几乎完全不收华文学校毕业生。

一般南大学生,英文虽然不很好,但努力学习,总可以应付。那些到西方大学深造的学生便是很好的例子。

南大学生不仅勤学英文,也很愿意学习马来文。一九六〇年的大学周,举行国语(马来语)演讲比赛。其中一位评判玛吉说(见《南洋商报》1960年4月3日第六版):

如果有机会让马大和南大的学生,举行一次国语演讲比赛,那么,我相信南大学生一定会获胜。实际上,马大学生一直到去年,始开始对马来语表示关心,而且马大的学生并未如南大学生那么认真地学习国语。玛吉最后祝贺大学周成功。

李光耀对南大的偏见,完全没有根据,纯粹是为了政治目的而肆意诽谤。

(二)评论特点

《大学论坛》是南大学生会的代言刊物,一共出版三十三期。从一九五七年出版创刊号,到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版第三十三期后,被迫停刊,前后六年。

1957,1期   (12月14日创刊)
1958,2-5期  (共出版4期)
1959,6-13期  (共出版8期,最多的一年)
1960,14-18期 (共出版5期)
1961,19-25期 (共出版7期)
1962,26-33期 (共出版7期)

凡是学生会所关心的课题,如南大改制、民族教育、社会压迫、星马合并、国际时势等,都在《大学论坛》发表评论。这些课题,都和政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会和《大学论坛》成为政府的眼中钉。迫害华文教育、改变南大,是李光耀一生最紧要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生的挑战”。因此,封闭学生会和《大学论坛》是首要急务。后来的发展很清楚,在学生会和《大学论坛》遭受迫害后,南大和华文教育也都相继遭受迫害,以致消失。

学生会除了编印刊物,还主办一些座谈会或专题演讲,如韩素音演讲、南大社会科学会与星大社会主义俱乐部的座谈会等。

学生会成立后,一直都捍卫南大,捍卫华文教育。学生会和学生会的领导人成为李光耀的眼中钉,必须拔除,横加迫害,无所不用其极。

除了《大学论坛》之外,学生会还有几种刊物,如:

学生会学报
大学周学术研究集刊
亚非学生会议特辑
学生会执委会常年工作报告及其他
南园生活
号角

前两种是学术性刊物。在南大创办初期,殖民地政府及其代理人李光耀等,都以南大学术水准低为借口,恶意诽谤,南大学生誓言向学术疆场进军,以学术表现回击对南大的诽谤。无论学生会还是属下各系的学会,都立志钻研学术,形成南大学生专心读书的风气。南大学生的学术水准,比起其他大学,尤其是殖民地政府创办的马来亚大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南大和南大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南大学生毕业后,到西方大学深造,求取高级学位,非常顺利,让西方大学对南大与南大学生有上佳的印象,并让后来的学生跟着前辈学长的脚步,顺利完成学业。南大学生是南大精神的产品。

七 学生刊物

学生会属下有许多个由各系学生组织的学会。这些学会的会员只限于各系的学生。每个系的学会也编印自己的刊物,主要是学术刊物,充分反映出南大学生的学术水准。

学生会属下的学会共有二十八个。其中较重要的学会是:文学院的中文学会、历史学会、地理学会筹委会、教育学会、政治学会、英文研究会,理学院的数学学会、物理学会、化学学会、生物学会,全校各系共同的南大合唱团、戏剧学会、音乐研究会、美术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商学院的商学会则与学生会作对。

各学会所出版的刊物多达三十种。其中主要刊物可分为这四类:

(一)全校性学会刊物

1、社会斜学研究会
 星加坡武吉智马区乡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书
 星加坡池虾业经济地理调查报告书
 社会科学丛刊
 社会科学研究集刊
 社会知识

2、南大科学出版社
 科学通报
 化学
 人人科学
 科学集刊

3、摄影学会
 东南亚学生摄影展览
 国际学生摄影沙龙

4、美术协会
 南大美卫协会画展特刊
 美术
 南大美术协会美术展览会特刊
 全星南大校景现场写生比赛特刊

5、戏剧学会
 戏剧研究
 戏剧会研究特辑

6、南大创作社
 夏天的街
 论马华文学的独特性
 十五年来的马攀诗选

(二)文学院学会刊物

1、政治系与政治学会
 政治学报
 政行学报
 全星时事论文公开赛特辑

2、现语系与英文研究会
 南大火炬
 南洋文学
 火花
 初级日语课本﹛上册j 现语系(金丸邦三) (1963)
 初级日语课本﹛下册j 现语系(金丸邦三) (1963)
 The Dawn
 Kesusasteraan Nanyang (Liaw Yock Fong)  
 马来语津途(李全寿 1963)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19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e English novel

3、中文系与中文学会
 大学青年
 中国语文学会年刊
 中国语文学报
 马华文学的起源及发展
 云南园
 南大中文学会主办全星大专中学文艺创作比赛特辑
 艺文
 云南围吟唱集
 北斗
 早雷
 新生
 北斗文艺
 茉莉公主(韩玉珍)

4、史地系
 泰行丛稿
 史地集刊
 史地系旅印考察特辑

5、历史系与历史学会
 星嘉坡华族村史调查报告
 星嘉坡华族行业史调查报告
 读史杂记

6、地理系与地理学会
 地理集刊
 泰行特辑
 女皇镇大巴客住宅区地理调查报告摘要

7、教育学会
 南洋教育
 南洋教育论集

(三)理学院学会刊物

自然科学
 理学院联合会讯

1、数学系与数学学会
 数学年刊
 数学学报
 近代数学简介
 数学园地

2、物理系与物理学会
 物理年刊
 物理文摘
 近代物理学研究资料
 物理天地

3、化学系与化学学会
 化学
 化学年刊
 元素周期表
 新化学
 第一届全星中学生化学常识比赛特刊

4、生物系与生物学会
 南大野生种子植物
 动植物标本制造法
 日常蔬菜廿种
 新加坡常见水果廿种  
 新加坡红树林
 新加坡常见蝴蝶四十六种
 蔬菜害虫手册
 学术及研讨性讲座
 新加坡常见淡水鱼简介
 新加坡海边无脊椎动物志
 新加坡海岸林
 新加坡常见蝴蝶(增订本)
 生物学会年讯
 生物圈
 新加坡常见食用鱼介绍

(四)商学院学会刊物

商学
 商学院四大学会联合主办全星经济与工商论文比赛纪念刊
 商学院联讯

1、工管系与工管学会
 西马南泰工商访问团报告书
 工商管理学会年刊

2、会计系与会计学会
 会计学刊
 商业电子计算器规划入门

3、经济系与经济学会
 经济学报
 裕廊工业区工业发展调查报告书
 经济
 第一届全国高级中学常识比赛特刊

在各种学生刊物中,大致是两个类别:一类是学术性的,一类是通俗化的。这两种刊物都很重要。前一种在于鼓励南大学生专心于学术,后一种则是带动中学生的学术兴趣,努力向学。这对南大的发展十分重要。

学生会的代言刊物《大学论坛》,以及《政治学报》、《社会科学研究集刊》等,既能反映出南大学生的学术水准,也反映出南大学生对时局的关心。但是,就因为南大学生关心时局,发而为文,探讨各种社会课题,例如在一九五七年马来亚独立后,经常讨论马来亚化、国家新文化、各族团结等课题。南大创办的时候,正是星马华人与文化教育深受压迫的紧急关头,南大学生很自然的关心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也经常在刊物中讨论经济、社会、教育政策等课题。

从一开始,《大学论坛》就以中、英、巫三种语文出版。当时只有南大学生能做到。李光耀贬抑南大学生不懂英文,纯出于诬蔑,其目的在于迫害南大,把南大关闭。

南大学生的时事评论,尖锐而切中要害,立论有条不紊,深为社会各方所重视,唯因针贬时弊,而为政府所不容。

在遭受种种政治逼害时,南大学生仍然自食其力,负担出版费,也要坚持出版刊物,以刚毅坚强的精神维护南大。在《大学论坛》等被吊销出版准证后,即自印《会讯》和《论坛》继续伸张正义,突破言论封锁。这正是自南大创办以来,南大与南大学生所共有的自强不息,力求上进的精神。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日,李光耀以代号“冷藏行动”逮捕反对者,包括南大学生。由马来西亚军警进入云南园,逮捕学生。在同学与军警起争执时,有不少同学被残暴毒打,也有女同学遭受污辱。南大学生会随即召开大会,发表抗议声明。

这不是教育事件,纯为政治迫害。李光耀就在这一次行动中,把反对者关进牢狱,恐吓一般民众,不敢投票给反对党,借以维持自己长久执政,而南大更由此遭受百般迫害。

学生会除了领袖遭受逼害之外,学生会出版的刊物多份受到封禁。在《生活在失去出版自由的狮岛》文中说:

大学出版自由权利是与生俱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几年来,南大学生的出版自由一再遭到当局的为难,许多刊物,在莫须有的罪名下,被压制不准出版。然而,生活在云南园的南大儿女,明白南大是一间民众大学,深知其创始之非易,故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在争取学术研究及出版自由的工作中,做出了许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南大同学曾经出版了三十多种不同性质的刊物——这不能不说是同学争取来的成绩。

今天,我们要沉重指出:南大同学几年来所争取到的果实,又一次遭到了当局空前严重的侵犯。这是统治者疯狂向民主事业总进攻的一个部份。

在“二二”大逮捕事件过后不久,学生会机关报《大学论坛》(中英文版)、中文学会刊物《大学青年》,政治学会机关刊物《政治学报》、社会科学研究会刊物《社会知识》、戏剧会刊物《戏剧研究》,在当局一纸通令下,被吊销了出版准字。当局此种强横无理行径,遭到了星马学生及国际学生的强烈抗议。

我们南大学生,一向循规蹈矩,我们除对当局此举深表抗议外,循例申请新的刊物准字:《大学呼声》、《大学丛书》、《政治》、《戏剧》、《史地译丛》、《语文集刊》。这五种刊物准字经过了政府一再拖延之后,已在七月十八日正式拒绝了。学生会及校内十一个学术团体曾先后发表声明,谴责当局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法西斯作法。

南大学生会从成立的时候起,就向同学发出“向学术疆场进军”的号召。在学生会的领导下,南大学生平日的学术表现十分突出,具体的表现便是见于学生会和属会所出版的各种学术刊物。这些刊物中,除了学术的一面之外,也同时表现出南大学生对时局的关怀。这是南大学生会和属会所出版刊物被封禁的原因。

学生会属下的刊物,如《大学论坛》、《政治学报》、《史地》、《社会科学研究集刊》、《南大火炬》、《社会知识》等,都被封禁。在李光耀统治之下的星加坡,黑暗无道,宪法虽规定老百姓有出版和言论自由,而实际这种自由并不存在,亦未得到重视,宪法形同虚设。

除了刊物,南大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这可以从上列刊物中看出来。南大为星马两地培养了许多出色的作家。

南大学生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都具有浓厚的社会意识。这现象与南大生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 美化校园

南大校园设在原本荒凉的山丘地区。这里地方宽大,设立校园很理想,但在校园初建成时,荒凉山丘还需美化,才能成为人人赞颂的美丽云南园。

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五日开学后,美化校园的工作,持续不断,美化的工作主要由同学亲力亲为。许万忠《南大湖》文中说:

学生会每年都发动美化南大湖,这时,可以见到无数义务工作的同学,潜到湖底清理污泥和杂物。

南大校园建成后,随即开学,校园环境尚未布置好,还需要美化。上引文所说的“学生会每年都发动美化南大湖”,大概是指一九六一年以后的劳动。第一次全校规模的美化校园运动则是在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廿六、廿七日两天,但这两天并未完成挖掘和美化南大湖的工作,而是大家劳动了整整两个星期,才把南大湖挖掘完成。

学生会领导同学美化校园运动,也正反映出南大同学对母校的关心和热爱,以及学生会领袖爱护南大的精神。

十多年后,在南大即将被关闭的时候,一九七七年,南大同学与教职员仍然热心美化校园。当时《南洋商报》(1977年1月10日第4版)报道:

南大五百余名教职员生,今天早上在代校长吴德耀教授的率领下,在校园内展开了本年度的美化与清洁校园运动。

美化与清洁运动于早上九点半在学生楼前草场,由吴教授主持开幕,之后,吴教授也亲自植树一棵留念。

这项运动是由学生会属下福利股策划推动。为配合运动的展开,该会也同时举办了最清洁餐厅比赛。是晚,也举行了电影招待,片名为《少林寺十八铜人》,以慰劳全体工作人员。

一九七六年的学生会会长是何元泰。第二年,美化校园时,他刚刚毕业。由当时学生会带动同学与教职员美化校园,继承当年同学关爱母校的精神。这是南大校史上后期的美化校园活动。

两次美化校园运动,都由学生会带动,庄主林校长和吴德耀校长都参加,表现出对学生活动的赞赏。

南大同学对母校的关心与热爱,是李光耀所无法理解的南大文化与南大传统。在面对南大同学爱护南大的精神时,他的手段便是镇压。何元泰也成为他逼害的目标。

(一)南大湖

云南园多小山丘,没有小河流过,但有一个小湖,就是南大湖。

南大湖和篮球场连在一起,是一大片低地。在靠近永祺餐厅的那一头,建成篮球场,在靠近图书馆的这一头,则挖掘成南大湖。

1、人工掘小湖

南大湖的位置,原本长满杂草和杂树。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廿六(星期日)与廿七日(星期一)两天,学生会发动同学参与美化校园运动,挖掘成一个小湖,便是南大湖。参加美化校园活动的,不只是同学,还有老师、职员、工友。在这两天里,每天有上千的同学参加劳动。南大湖是大家用汗水开挖而成的,常为同学们所津津乐道。

学生会所号召的全校美化校园运动是两天,但挖掘南大湖所花的时间,并不只是这两天,而是整整两个星期。在一九六二年的《南大学生会大学周画报特辑》中,有《美化校园》一文,记述当时情况:

学生会为发扬同学自爱爱校的精神,也为着迎接“大学周”的来临,于去年十一月廿六、廿七日两天,发动同学参与美化校园运动。在这两天里,每天有上千的同学,参加到劳动的队伍里去。不只是同学,就是教授,助教及职员,工友,也都不落人后地,热烈响应这具有深重意义的劳动。这是南大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种自爱爱校的精神,将永远地留在南大的史页上!

同学们不怕风雨,不惧虐阳,整整劳动了两个星期,终于为云南园。为南大湖披上了新装。杂乱无章的野草,枯焦丑陋的杂树已不能在云南园出现,过去是高低不平,乱石堆集的小山坡,现在已变成软绵绵的绿地毡,南大湖转瞬间从荒芜变成风光秀丽,明媚怡人的境地!

这一次的美化校园运动,不但发扬了同学们自爱爱校的精神,而且,也为学校省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开支。据非正式的统计,用在各种材料,如黑泥,肥料,草皮,树苗等,约一万元左右;至于石桌石椅,约值千多元,这一笔款项是毕业同学及热心人士所捐献的;还有铲泥机及一些砖块,也是获得有关热心人士的报效。根据有经验的人士的估计,如将整个工程交给外人承包,则非三万元以上,是不能达到目前如此美好的境地的。

今天,美化校园运动,已经宣告一段落。我们期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运动在云南园展开,使云南园显得更美丽,更光彩!

这次美化校园运动,充分显示南大的校风,南大同学对学校的爱护,以及学生会领袖的才干和领导能力。南大是靠众人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也是靠众人的力量美化起来的。

这湖虽小,但有灵气,随南大而闻名。许万忠《南大湖》文中说:

同天下名湖比较,南大湖只配称为小水潭。可是,它给云南园增添无限风采,也给南大同学留下美丽而又令人眷念的回忆。……

炎阳下的南大湖,一片死寂,长不大的柳树,起不了遮阳作用。傍晚开始,湖畔就活跃起来,热闹得很。饭后散步,一定先到这里。这时,石椅上坐满了乘凉和谈天的同学,迟到的,只好绕湖走完一圈又一圈。  

夜晚,南大湖畔,春意盎然。很多情侣的第一次约会地点,就在湖畔。  

这湖位于校园中央,傍晚时分,晚饭过后,学生三五成群在校园里散步,都必经过湖边。湖畔也有几张石灰椅子供人休息,夜里有些同学就坐在湖边谈心。

2、群力美化南大湖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廿六日至廿七日,由学生会带动美化南大湖。参加这次活动者,南大同学之外,还有教职员工,庄竹林校长也参加。大家手握锄头,拎着簸箕,完全是农民工人的样子。主要的美化工作是挖掘湖底的烂泥。这一来让湖变得深些,可以积较多水,二来让湖水变得干净些。

参与美化校园的人中,还有一些少年人,大概是教职员的孩子。

南大湖畔,愉快工作的人群充满热情,充满干劲,力争上游,展现十分壮观的场景。亲历其境,亲眼目睹的人,毕生难忘。

挖出来的泥土,就铺在湖畔斜坡上,也有一些搬到纪念碑花园填地。又在斜坡上种草种树,让湖的四周一片绿色。把湖中的淤泥挖掘出来后,湖水也变绿了。

南大湖成为校园中最浪漫的地方,跟八角亭花园连成南大最靓丽的风景。

南大湖与篮球场相连接,两处都是南大学生日常活动的地方。傍晚时分,篮球场上必定有球赛。有时是正规的比赛,有时是同学之间的练习赛。无论何种比赛,都吸引同学围观。晚饭过后,同学成群结队到篮球场四围观看比赛。虽然是看自己同学的比赛,却是又紧张又精彩,而且充满欢乐气氛。

不爱看球赛的同学,则三三两两到湖边坐一坐。有的谈论天下事,有的谈论社会良知,有的只是谈天说地,闲话家常,都乐趣无穷。

南大同学和老师,热情洋溢,齐心协力,不止是美化校园,更是美化南大,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梦想。

(二)学生楼

在美化校园运动中,最突出的是美化南大湖和美化学生楼。

学生楼独立在学生岗上。这小山岗本是一片荒芜,南大学生群策群力,筹募资金,开辟山岗,把学生楼建立起来,成为学生活动的中心。

1、自力建大楼

南大同学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学生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在《南洋大学学生楼落成特辑》(南大学生会出版)画报中,《破釜沉舟克万难》文中有这样的记述:

“我们要有一座学生楼”,这是南大同学梦寐以求的愿望。……

一九五八年,这样的一项要求终于提出来了:我们南大同学要以自己刚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恒心建起学生楼。

正义的人永远不会寂寞,美丽的理想终要得到拥戴。全校师生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献捐的热潮。为了使演出取得更好的成绩,同学们日以继夜地辛勤排练,在烈日蒸晒下到处售票,各阶层人士的捐款和赞扬如狂潮似疾风地汇集过来。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今天,学生楼已屹立在翠绿的山岗上。

学生楼的全部费用共需要六十万元左右,设备齐全,建筑式样新颖大方,足供各种学术文娱活动的展开,堪称东南亚规模最大者。

南大学生楼是经过重重困难,是在克服自然与人为的阻障之后才建立起来的。这个事实证明了南大同学的集体力量是伟大的,更证明了南大在今天,作为一间人民的民族大学,是时时刻刻受到广泛社会人士的关怀与拥戴的。这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将是南大生存与发展最可靠的保障。我们谨此宣示,南大同学对过去自身的作为是无愧于心的,今后也将继续和群众站住一边,为着更美好的理想而努力!

从一九五八年提出,到一九六三年建成,前后六年。建楼需要六十万元。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全靠同学多方筹募。画报中有一首诗《我们的学生楼今天要和大家见面》,其中两段说:

自从打起建立学生楼的旗号,
全南大掀起了热烈响应的高潮,
教授们工友们群起慷慨乐捐,
同学们挑战之声更是漫天震响。

从北马到北婆我们跨过万水千山,
向热爱南大的工友小贩老板卖票、劝捐、
算不了多少个夜晚,多少个白天,
人民为学生楼义卖,义演,献捐。

筹款的方法,跟当年创办南大时,筹募建校基金的方法一样,全靠社会支持。义卖,义演,献捐,历经五年,终于把学生楼建设起来。靠南大同学的力量,把这样规模的大楼建设起来,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一九六三年落成时,代副校长严元章老师在《学生楼落成献词》中说:

南大学生有无比的活力,这是人人赞美的。现在一座学生楼的建筑成功,使到那无比的活力得到更明确的表证。当然,这要替南大同学带来更多更大的赞美。

由于同学们自动作不断的努力,在短短的几年间,便有那么堂皇的学生楼出现于同学们的眼前,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一座学生楼的出现简直说得是“奇迹”的出现。

他对同学们的自力更生的精神,非常赞赏。这的确是一项奇迹。在星马教育史上,空前绝后。

学生楼由南大同学筹款建筑起来,全靠同学自己的力量。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这在当时,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学生活动。

学生楼在一九六三年八月十日开幕。开幕仪式,就在学生楼前的空地上举行。师长、职员、同学,挤满楼前,气氛和睦而热烈。陈六使先生当然也出席了。

在楼前庆祝开幕,在楼内尚有同学的书画展览。南大校园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云南园是全体南洋华人同心协力建成的。那是南洋大学最温馨而热烈的岁月。

2、群力美化学生楼

学生楼建成后,全校同学挥动锄头,平整山坡,植树种草,美化环境,让学生楼矗立在翠绿的小山岗上。许万忠的《学生楼》文中记录当年建设学生楼的情形:

学生楼矗立在新餐厅后面的一座山上,学生会经过多年争取,才得到理事会的同意,让出这个山兴建学生楼。  

学生楼周围以及斜坡上的花草树木,是南大同学亲手栽植的。当年,学生会发动同学在每个星期天,义务参加工作。他们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小片地区。各组有不同的名称,也有自己的旗帜。劳作的时候,把旗帜插在工地上,五颜六色,在炎阳下迎风招展,壮观得很。  

学生会负责人,通过扩音器,发表演讲或喊口号,间中播出慷慨激昂的歌曲,激励士气,各组之间,互相竞赛,看谁做得最快、最好。因此,每个星期天,学生楼四周,气氛热烈,场面动人。  

在《南洋大学学生楼落成特辑》画报中,有《劳动血汗》一文中记述一九六二年美化学生楼活动说:

去年十二月二日,全校同学、职工由一次投入了美化劳动中去。这次美化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楼四周环境。众所周知,学生楼的建立,是四年来南大同学任劳任怨辛勤努力的成果,是星马社会人士爱惜珍视民族教育的有力证明!这次美化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迎接隆重的学生楼落成典礼的到来,及时给巍峨壮丽的学生楼披上节日的盛装。

美化学生楼,是南大学生会领导同学美化校园的继续,它有一次在校史上,留下了南大同学自爱爱校的可贵品质。这次美化劳动,适逢寒风凛冽,细雨纷飞的季节,但同学们并没有退缩,相反地,逾千名的南大儿女,和餐厅工友一起,不怕风吹雨打,投入美化劳动的热潮中,经过了前后三天的美化劳动,光秃秃的山头,铺上了绿油油的青草,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苗。

今天,当人们仰望这碧绿的山岗时,也许还不知道这原是一座光秃秃的黄泥岗!但是,同学们所洒下的血汗,始终是这座山岗显现生命的有力保证。

当年的学生会,不仅建设与美化校园,更捍卫南大与民族教育。

美化的工作除了美化学生楼本身之外,还有四周环境。在山坡上填泥土,种草种树,男女同学像农人一样,辛勤劳动,使到学生楼山岗,一片翠绿。

亲身经历美化校园活动的南大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建设学生楼、美化学生楼、美化南大湖的情景。

那个时候,年轻人投入反殖民地主义的浪潮中,憧憬在结束殖民地统治之后,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南洋大学学生对未来充满激情,他们高呼:“把青春献给祖国!”

在校园中间的篮球场斜坡上,砌上“锻炼体质,献身祖国”八个大字。这不是口号,是南大学子心中的愿望。

无奈后来事与愿违。邪恶的政客夺走反殖民地主义的果实,与殖民地政府相勾结,在爱国志士的背后捅刀,把青年学生关入牢房。

无论美化南大湖,还是美化学生楼,还是把青春留在牢房,都体现出南大的精神。南大学子为了捍卫民族教育,为了捍卫南大,挺身而出,与豺狼搏斗,满身伤痕,血迹斑斑,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牺牲了自己的前途,无怨无悔。

世界不会永远由一个人或一家人控制。南大上空的阴霾,总有一天会散去。把南洋大学还给南大人。

(录自 2017年10月14日《新加坡文献馆》)

〉 〉 〉 《第八章》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7年10月14日首版 Created on October 14, 2017
2018年07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ly 2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