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六中

新加坡文献馆


相关网页: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六上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五下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五中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五上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四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三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二
     正本清源剔除南大历史垃圾 一

以下是2019年12月21日《新加坡文献馆》的评论:

第二部:新加坡成功模式之虚实真假究竟如何?

其一、李光耀新书开门见山定义双语政策是成功基石。论证必需有数据与事实相互印证,缺乏了这些必要资讯,李光耀成功基石之说只能界定为个人主观判断。

亚马逊《李光耀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1965-2000》:1965年,很少人认为新加坡具有独立生存的机会。但是,何以新加坡会从一个当年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商港晋升为如今亚洲的国际大都会,不仅有世界第一大航空公司,最好的机场,最繁忙的港口,而且是世界第四高的人均收入?

Peter Preston(1994):这种‘把新加坡从一个不起眼的渔村发展为一个国际都会和新兴国家’的论述是典型的人民行动党历史观。

这一个从小渔村发迹成功的自我陶醉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巨大落差。

Helen Hughes(1969),‘1959年,李光耀接手的新加坡经济并非烂摊子,相反的,和其他近邻国家的经济对比,新加坡经济是健康与先进的。1950年代新加坡在区域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远东区内具有最佳的通讯基础建设,是区内的最主要服务中心,是航空业,通讯,邮政,和石油提炼与分销业的集中地。世界最主要的橡胶交易所和锡矿交易所都是设立在新加坡。’

Yoshihara Kunio(1976):‘把新加坡当成是一个未发展经济体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在各个层面来看新加坡是非常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在人均国民收入方面是区域内首屈一指的国家’。这句话是1962年经济发展局任职的一名以色列籍董事的看法。

历史上,1869年苏伊士运河建成,蒸汽轮船取代帆船航运,马六甲海峡取代印尼巽他海峡,借此,新加坡奠定了区域货物集散中心的国际地位。随后,欧洲到澳大利亚的电话通讯基础建设中,新加坡成为中转站,强化了新加坡作为通讯与航运的国际中心地位。二战之前,新加坡已经是一个具备良好条件的国际中心。

虽然说,新航的成功值得庆贺,但是,千万不可遗忘海皇的惨败下场。

历史上,新加坡在李光耀出现之前已经是亚洲经济翘楚。

再补充一点。2010年李光耀《国家地理》杂志专访:“我们吸引大批半导体厂商到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成为生产电脑和电脑周边产品的大规模中心。这些跨国厂商来自日本和欧洲各国,他们都讲英语,受华文教育者吃亏了,他们担任较低的职位与领取较少的工资,他们都很不满意。”

美日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是因为国内的生产成本过高,而新加坡提供了劳动力与土地价格廉宜的条件。用经济词汇来说,是基于推力因素。此外,李光耀数度修改劳工法以满足外资对本地劳动力的剥削。日本厂商善于日语而不是英语,也优先选择华校生尤其是南大毕业生。南大生在日本企业界声誉崇高,待遇优厚。

新加坡自开埠以来的经济成就是得益于国际经济分工。国际经济分工成就新加坡之说毫无悬念。背离了这一个西方资本世界支配的秩序,李光耀就变得一无是处。1979年,李光耀试图通过所谓的新加坡第二次工业革命来改变产业结构。这个宏大计划因为没有得到跨国企业的支持而以惨败收场。

基于此,李光耀的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之说,纯属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所以说,双语政策是成功基石之说无异于是精神胜利之说。

其二、国家金库的大手笔巨额海外投资是塑造新加坡经济成功的名片。国家金库的实体存在,给予国际社会一个李光耀成功创造与积累财富的神话。然而,神话终究是神话,也就是说,李光耀成功创造与积累财富之说是虚大于实。

国家财富来源有二,一是经济行为创造财富。这是通过做大经济蛋糕之实质性的增加新财富。一是政治行为的财富转移。这是通过行政手段把民间财富转移到国家手上。零和原则下,此消彼长,财富只是被转移而非有所增加。

李光耀在独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修宪,废除规定政府必须以合理市价收购私有土地的法令。从此之后,政府廉价大量征购民间私有土地。根据统计数据,1959年至1994年之间,政府征购土地近二十万公顷。这是一个什么金钱概念?以每方尺低估10元盈亏来计算,其涉及之金钱数额是200亿元。

实质上,土地的长期积累等同是财富的长期积累。官方卖地就是土地的金钱兑现。新加坡的官方卖地盈余所得是国家金库资金的两大来源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官方卖地所得是归还政府财政预算作为行政开支,服务社会大众。

官方通过低买高卖土地而得到多少财政盈余不得而知。不过,从一个真实个案可以一探究竟。前不久,市区内一栋豪华公寓的阁楼以7380万新元成交。这块土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建地铁时被征购的。当年一户三层楼经营古董买卖的店屋住户,其所获赔偿额在扣除继续营商与维持生活的必需基本费用之后,余款只有能力购买一间五房组屋。这块土地在空置近四十年之后以市价出售。当然,除了土地买卖价格差异之外,整栋豪华公寓的印花税必定也极为可观。

官方卖地所得与相关行政收费所得,包括建设,土地与印花税等等在内,是属于国家创造之新增加财富?还是纯粹的财富转移?

国家金库的另一个资金源头是辗转来自源源不断之公积金的现金流。毫无疑问,这一种借贷关系是纯粹的现金转移,完全与财政盈余无所关系。

国家金库与公积金的借贷关系属于国家最高机密。民选总统如何监管国家资产与国家债务也是国家最高机密。不过,外人可以明确知道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国家金库的盈余依旧属于国家金库,与提供现金流的公积金民众无所关系。虽然说,退休人士在一定程度上却是要承受公积金被延迟归还的痛苦。

官方政策实行税收平衡制度所以不应该出现税收盈余现象,但是,财政盈余似乎是一个常态。年度财政盈余似乎也是国家金库的预算外资金来源。或许,正因为如此,税收也似乎可以是官方的敛财之道。由此来看,ERP 究竟是交通政策?还是一个变相之财政政策?如果是后者,则 ERP 也应该被看成是国家金库之每一个工作日的现金流。明显的,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财富转移现象。

从公开信息的层面来,国家金库的唯一最大资金来源是官方卖地盈余所得。国家金库与公积金是借贷关系,属现金流性质而非财政盈余。官方的单一最大经济活动是建设与售卖政府组屋,但是,按官方说法是一门亏本生意。另外,国家累积外汇储备的实质经营数据也是国家机密。剩余的国营与国联企业是商业机构只承担税务与红利派发职责,其盈亏成败与国家金库没有直接关系。

综合来看,如果官方卖地盈余确实是国家金库的单一最大资金来源,则李光耀成功创造与积累财富之说是不成立的。

其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之东亚与东南亚的杰出经济表现,引发好些经济发展理论的探讨。试图解释四小龙经济奇迹发生的理论中有一则儒家文化有利经济发展的论述。儒家文明指的是使用汉字与汉文化的经济体。这一个论述正好否定了李光耀以英文主导的双语政策是成功基石之说。

东南亚华商的经商成功经济历史,确实是发生在使用汉字与汉文化的经济体。比如,新加坡,马来亚,印尼,泰国都是华商经商致富的地区。反观使用英文的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及一些前英国殖民地,都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1980年,李光耀嘲讽经济面临失败挫折的澳大利亚为亚洲的白色垃圾。明显的,此番言论彻底否定了英文有利经济发展的论述。

整体来看,李光耀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论述是自吹自擂。李光耀成功创造与积累财富之说是言过其实。再加上儒家文化有利经济发展的立论。看来,李光耀以英文主导的双语政策是成功基石之说,确实是毫无历史事实的依据,而且是与经济发展之正确方向背道而驰的观点。

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历史案例来评议,李光耀消灭传统华文教育体系与关闭南洋大学的确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语文教育政策。基于此,双语政策是模糊南洋大学真相的历史垃圾之说再次得到证实。



自强不息 力争上游

2019年12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December 21, 2019
2019年12月2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1, 2019